作者簡介:王瑩秋(199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yè),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與公共政策。
摘 要:學生評教是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校的學生評教工作有效性缺失問題明顯。本文從學生主體性方面闡述了當前學生評教的問題和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象,并提出了改善學生主體性的方式。高校應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對于自身主體性的認識,使學生積極參與評教工作,從而提高評教的有效性。
關鍵詞:學生評教;學生主體性;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242-01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備受關注,提高教學質量問題成為當今高校一項任務和難題。高等教育教學評價作為高校教學質量的內部保障方式之一,已是教學管理的最重要部分且發(fā)展日趨完善[1]。而學生評教與校內專家評教、同學科老師評教、教師自評等一起構成了教學評價。如今高?;旧隙疾捎脤W生評教制度,學生評教在提高教育質量發(fā)揮一定作用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非常顯著。
一、當前高校學生評教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管理者將學生評教的信息作為教師考核、人事決策的重要依據,過多的從學校管理者角度出發(fā),忽略了學生評教的本質;學生的評教指標體系多是教學管理部門人員制定,缺乏一定的科學性,且評價指標中多數是反映教師教學行為表現的特征,而較少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知識理解和學習興趣等。許多高校對不同類型的課程都采取同一指標體系進行評價,很難保證評教結果能反映出不同類型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評教的有效性缺失,隨意性明顯[2]。當今高校學生對于評教活動不積極,使評教流于形式。有些學校告知學生只有評教才能選課或者查詢成績,致使學生出于被動參與評教,甚至視評教為“一分鐘的游戲”;學生在評教中主體地位缺乏。學生應是評教的主體,但從學生評教的現狀看,在評價指標的設計上,較少考慮到學生的意見;在評教結果的處理上,多數高校沒有將評教結果對學生公開,使學生參與評教成為義務而非權利。
二、學生在評教中的主體地位
(一)從教育理念角度。從現代教育理念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式上,教師已經從以前的“以課堂為中心”注重教師的“教”,逐步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學”,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道德、知識、技能等方面綜合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應成為檢驗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換個角度說,學生評教也是學生對自身學習效果的一種檢驗,可以通過評教的過程反思自己對該學科的學習結果和收獲。所以學生評教應當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的體系構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態(tài)度及觀點,更好的完善評教體系。
(二)從學生消費者角度。從學生消費者的角度看,教育的本質就是要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和教育資源。如今的學生由于分擔了一部分的教育成本而成為教育的消費者,這使得學生有合理的權利來維護自身的利益需求,有權表達自己對于學校教學方式方法的態(tài)度和觀點,并且參與到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中去。因此在評教時,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在評教量表指標的選取上也應更多的顯示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收獲,這樣才能發(fā)揮評教的真正作用。
三、學生評教偏離學生主體性的表現
(一)過多彰顯管理者色彩。學生評教在實際運用中的評教結果多與教師的績效考評相聯(lián)系,過多的彰顯管理者色彩。當前的高校普遍采取的學生評教方式和量表實際上是將教師放在一個被評價的位置上,通過學生的評教來判斷教師的水平而不是學生發(fā)展的水平,有悖于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的理念,更使評教作用偏離了主體方向,忽視了學生主體性,也使學生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學生更多的是被迫參與到評教中去,甚至有的學校更是明確提出:如果不評教就不能參與考試或選課或查看自己的考試成績等,這讓學生更加被動。這也使評教的隨意性明顯,有的學生更是應付評教,不仔細閱讀指標體系就勾選答案,給每個教師評分都一樣,或者是委托其他同學代為評教。學生沒有意識到自身的主體性,當然也不會發(fā)揮自己在評教中應盡的責任與作用。
(二)評教過程缺少學生信息反饋。高校缺少對于學生評教的培訓與宣傳,學生對于評教的目的和意義理解不到位,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評教的意義何在。學生不了解評教的目的,就不能了解自己在評教中的主體地位。
在指標體系的構建上,制定指標體系一般為學校教務部門管理者,其在制定評教指標時并沒有參考或是征詢學生的意見[3]。而且指標中多是反映教師教學行為表現的特征,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知識理解和學習興趣等,這種現實情況是不利于教與學的雙向溝通的,并沒有體現出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評教結果的處理上,多數學校是不向學生公開評教結果的,學生對于自己的評教結果一無所知,更沒有參與其中的感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必定使得評教的有效性降低。同時學生評教后沒有反饋意見的方式和途徑,不參考評教主體的意見對于評教以后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學校只有了解學生對評教的態(tài)度、看法、感受才能將評教真正的落實。
四、提高學生主體性的方式
高校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提高自己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高校管理者要提高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服務意識,重視學生的權利,主動了解學生對評教的認識、態(tài)度、心理情感等,多方面收集學生對評教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有參與其中的感覺,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發(fā)的去行使自己的權利表達對教育的訴求。
高校要加強學生評教的宣傳和培訓,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評教的主體,評教的目的不僅是檢測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更是檢測學生自己的課堂學習成果,評教的主體必然是學生,學生應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更好的參與到評教中,積極提出對于評教的意見,積極表達自己對評教的感受讓學校了解。從而實現信息的對稱和更好的交流,提高高校評教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畢家駒.高校內部質量保證工作:學生評教[J].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7.
[2]洪曉波.關于高校學生評教信度與效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0.
[3]龔月紅. 基于學生視角的大學學生評教指標體系調整[J]. 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