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琳
舞蹈是一種“動”的視覺藝術,有著嚴格的專業(yè)性訓練,尤其是初學者,舞蹈教師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動作、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會影響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舞蹈學習不單單要學習舞蹈動作要領,還要學習必要的舞蹈理論知識,因而在舞蹈課堂教學中,舞蹈教師既要強化舞蹈教學理論還要注重舞蹈的教學實踐,進一步提高舞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得舞蹈教學和實踐表演相統(tǒng)一。
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某位藝術家曾經這樣說過,舞蹈,是人類心靈美和運動美的綜合體現。由此可見,舞蹈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尤其是課堂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在教學中,舞蹈教師不僅要注重舞蹈理論準確清晰,而且還要在備課時,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合適的舞蹈動作來訓練學生,進而來檢驗舞蹈動作編排的合理性與準確性。譬如,以初學者為例,在舞蹈訓練課中難度要適中,不易太大,訓練的動作也以基礎動作為宜,盡量減少節(jié)奏變換和角度變換,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根據初學者的身體特點,合理設計舞蹈動作,采取怎樣的節(jié)奏、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反復多少次等,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實效性,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性,讓學生反復訓練,避免教學走彎路,提高教學效益。
二、課堂教學要和實踐表演相輔相成
從理論上講,課堂教學注重學生身體的訓練,強調動作的規(guī)范性,身體肢體語言和內心情感的表現、人物心理和舞者心理等多種綜合訓練。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時刻注重身體的表現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通過身體語言來表達一種情感,讓真實情感來打動觀眾,這才是舞蹈學習的最高訴求。而實踐表演則是表演元素的提煉與開發(fā),以隊形、表情變化、人物性格模擬等方面為主要訓練方面,當然也不止這些,還包括外部環(huán)境塑造、情節(jié)塑造、人物塑造等,因而在教學中,舞蹈教師要特別注重課堂教學和實踐表演的統(tǒng)一性。譬如,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訓練學生如何用靈巧的動作體現“巧”的意境,如何用抒情的動作感受“柔”的溫柔,如何用剛武的動作表現“帥”精神,如何用跳躍的動作表現“歡快”心情等;還要在訓練中引導學生如何看天、看地、遠看、近看等一些舞蹈動作,進而來體會其中蘊含的意境,進而可以在實際表演中,把如何看花、采花、聞花、戴花的的那種愉快、舒心的真實情感展示抒發(fā)出來,進而讓觀眾能夠感覺到這種美妙,當然在實際表演中,也可以通過隊形的變換來抒發(fā)這種情感,如圓圈、三角形、斜線,不同的隊形變化,可以抒發(fā)不同的情感。在實際教學中,類似這樣的教學還有很多,舞蹈教師在規(guī)范學生舞蹈動作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構建動作相應的舞蹈情感,盡可能多角度、多手段地引導學生的表演天賦,使學生懂得用身動心動,用身體語言變現內在情感。因而,在舞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舞蹈表演激情,培養(yǎng)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新作用,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年齡,由煩到簡逐步強化,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三、課堂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如果說其他課程賦予學生的多是理性知識的話,舞蹈教學就是賦予學生敏銳的耳朵、優(yōu)美的身材動作、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一顆敏銳的心。舞蹈課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上好舞蹈課是所有舞蹈老師的神圣使命。但是在舞蹈教學中,作為教師常常感到,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太難,但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保持下去并不斷創(chuàng)新卻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采用能使學生快樂,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富有時代氣息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通過長久而不間斷的鼓勵、誘導,才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對舞蹈學習的濃厚興趣,并能長久地保持下去。譬如在教學中,教師在上課前要多做熟悉動作訓練,多讓學生表現,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舞蹈學習靈感,為后繼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增加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與實踐的機會。舞蹈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要學好舞蹈必須有舞蹈動作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因此,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多聽、多看、多想、發(fā)現問題。譬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踏浪》舞蹈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玩愛跳的性格特點,讓學生根據歌曲自編自演,設計了“舞林大會”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他們的表演的欲望。
(本文是清遠市教育教研課題《初中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6-71)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