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沃土+養(yǎng)根+壯樹”為指導思想,在西峰區(qū)溫泉鄉(xiāng)三個不同蘋果園進行根際處理試驗,研究不同根際處理對紅富士蘋果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根際營養(yǎng)調控和水肥調控,能實現產量提高,品質改善和水肥高效利用,其中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挖溝+起壟+覆膜+微生物有機肥。
關鍵詞:根際處理;紅富士;品質;西峰
根際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及其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中心,是植物和土壤環(huán)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最劇烈的區(qū)域,是各種養(yǎng)分和有害物質從無機環(huán)境進入生命系統(tǒng)與食物鏈物質循環(huán)的必經通道和瓶頸。本試驗以“沃土-養(yǎng)根-壯樹”為基本指導思想,通過根際營養(yǎng)調控和水肥調控,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生態(tài)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協調水肥供應,促進果樹根系發(fā)育和健壯生長,提高吸收能力,增強樹勢,保證新梢有節(jié)奏的健壯生長,提高樹體抗病力,實現產量提高、品改善和肥水高效利用協調同步。對不同根際處理的果實的外觀性狀,內在品質,產量進行了觀察研究。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甘肅慶陽市西峰區(qū),當地北緯35°42ˊ12〞,東經107°37ˊ40〞,海拔1421 m ,年平均溫度 8-9℃ ,降水量 400~600mm ,日照 2400~2600小時。土壤為黑壚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通透性好和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自然含水量為9.2%,土壤吸濕水含量0.99%。土壤pH6.5—6.8,有機質含量豐富。試驗地確保果樹品種、砧木、樹齡一致。三個果園概況如下;
1號果園,1993年建立,面積約4畝,栽植密度3×4m;2號果園,1998年建立,面積約5畝,栽植密度3×4m;3號果園,1993年栽種,面積約8畝,栽植密度2.5×4m;三個果園均為南北行,品種均為紅富士。
2.試驗設計
3個果園分別設計以下五個根際處理方法:T1常規(guī)管理(當地施肥及管理措施),T2挖溝+起壟+覆膜+普通有機肥,T3挖溝+起壟+覆膜+微生物有機肥,T4挖溝+起壟+覆草+普通有機肥,T5挖溝+起壟+覆草+微生物有機肥。
普通有機肥:當地使用的農家肥;生物有機肥:Bio(商品名:爸愛我)
3.試驗地管理
(1)施肥及灌水。各果園施肥量見表1、2、3。有機肥料及微生物有機肥1、3號果園按照3kg/樹施用,2號果園按照4kg/樹施用。
(2)起壟、挖溝、覆草及地膜覆蓋。起壟與施催花肥同步進行,方法是沿行向樹盤起壟。壟面以樹干為中線,中間高,兩邊低,形成開張的“︵”形,壟面高差10~15厘米,壟寬1.8米。覆草方法是將玉米秸稈鍘碎(長5cm左右)后,均勻地平鋪覆蓋在樹冠下壟形土壤表面上,覆蓋厚度保證10~15厘米,覆好后草上撒壓少許土。在壟面整平并適當拍實的基礎上進行覆膜,采用黑色地膜。覆膜時,樹盤兩側同時進行,將地膜緊貼壟面拉直、拉平展;壟中央兩側地膜邊緣以銜接為度,用細土壓實;壟兩側地膜邊緣應埋入土中約5厘米。挖溝方法是順行向或沿灌水方向,緊貼壟面兩側距離地膜邊緣5厘米處沿行向開挖深、寬30厘米的集雨溝,要求溝底平直,便于集雨在溝底的均勻分布。
4.調查項目與方法
(1)采樣方法。每處理選擇3株有代表性的樹,分別從每株樹的外圍中部以上選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每個方位采果實2-4個,每處理共取果實10-20個,套發(fā)泡網帶回測試地點,2-3日內進行相關指標測定。
(2)單果重。每處理隨機選擇10個果實,3次重復,測定單果重。
(3)果形指數 。每處理隨機選擇5個果實,3次重復。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和橫徑,計算果形指數(果實縱徑與橫徑的比值)。
(4)硬度。采用GY-1型硬度計測定。每果測定果實的“赤道部”陰面、陽面兩個點各削去1厘米見方的果皮,測去皮硬度,以5個果實的平均值作為該樣品的果實平均硬度。
(5)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糖量(折光)儀測定,操作過程中要戴一次性手套,用洗凈的小刀在蘋果胴部切取0.5平方厘米的小塊,將小塊蘋果汁擠出,用糖量儀測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每個處理共測5個蘋果,陰陽兩面各測一次后取平均值。量法,重復3次取平均值。
(6)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銅比色法測定,重復3次取平均值。
(7)維生素C含量。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測定。
(8)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堿(NAOH滴定法)滴定法,重復3次取平均值。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根際處理對紅富士蘋果單果重和產量的影響
單果重是評價果實外觀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1,2,3號果園四種根際處理均比常規(guī)管理的單果重高,1號果園各試驗處理比常規(guī)管理的單果重增加6—22.0g,其中試驗處理T3,T5增加最高為22.0g。;3個園中4個處理的果園畝產量均比常規(guī)管理的高;。(表4)
2.不同根際處理對紅富士蘋果外觀品質的影響
果實橫徑是優(yōu)質果率的一項重要指標,3個果園中各試驗處理比常規(guī)處理的橫徑均有所提高,其中1號果園的T5比常規(guī)處理提高5.7%,為所有果園中最大提高量;果形指數均在0.80—0.91,果實均為圓形;3個果園各試驗處理比常規(guī)管理的著色指數和優(yōu)質果率有所改善,但各處理間無明顯差異;商品果率是反映果園收入的重要指標,1號果園中的T3、T5比常規(guī)管理提高6.7%,2號果園T3比常規(guī)管理提高10.3%,3號果園的T3在3個果園相對本園處理的商品果率提高率最高,為33.3%。(表5)
3.不同根際處理對紅富士蘋果內在品質的影響
果實硬度實反映蘋果儲藏品質的重要指標,3個果園試驗處理比其常規(guī)管理的果實硬度均高,每園各處理間無明顯差異;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指可溶性糖類物質其它可溶物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糖類物質的量,是目前確定蘋果適收期和水果品質的重要指標。3個果園實驗處理比常規(guī)管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改善,其中1號園的糖比常規(guī)管理提高3.7%;在3個果園中均為T3處理方式對可溶性糖改善效果最好,3個果園的T3處理比常規(guī)處理的可溶性糖分別提高了12.8%,1.5%,3.1%;可滴定酸是影響果實風味的重要指標,1號果園T3,T4比T1的可滴定酸降低9.4%,2號果園只有T2的可滴定酸下降,3號果園的T3,T4比T1的可滴定酸下降7.2%,14.3%;維生素C是果實營養(yǎng)成分的重要指標,1號果園各試驗處理均比常規(guī)管理的維生素C的含量增加,其中T2的增量最高比常規(guī)管理的維生素C提高16.1%,2號果園只有T3比常規(guī)管理的維生素C含量提高,提高了6.3%,3號果園T2和T4比常規(guī)管理的維生素C提高了29.1%、5.9%。(表6)
三、小結與討論
1a的試驗結果表明,1,2,3號果園4種不同根際處理均能增加紅富士蘋果的品質。其中T3和T5試驗處理方式的改善效果明顯,這兩種處理方式與其他處理方式不同的是施入了微生物有機肥,由于西峰地區(qū)的土壤為黒壚(土黃土高原西部厚層黃土母質上形成的厚腐殖質層,但腐殖質含量低的土壤),施入微生物有機肥提高根際有益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對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和生態(tài)肥力有所改善。在4個不同處理中有兩種地表覆蓋方式覆膜和覆草,由于慶陽地區(qū)降雨量較小,秸稈覆蓋造成雨水下滲受阻,大多滯流在了覆蓋草層中,而不能增加土壤的含水量,覆草處理不及覆膜的效果好。但覆膜的成本高且污染環(huán)境,對于T3和T5處理那個更有利與生產待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鎖記,齊燕華,王建民.隴東黒壚土墑情變化特點及農業(yè)生產建議.甘肅農業(yè)科技(J),2006(3).
[2] 高茂盛,廖斌,李俠,等.不同覆蓋方式對渭北旱作蘋果園土壤貯水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0,43(10):2080-2087.
[3]牛銳敏,王春良,陳衛(wèi)平.施用硒肥對金矮蘋果品質和硒量的影響(J).落葉果樹,2011(2):13-14.
[4]周楊,張忠寶,丁傳波,等.不同處理對金紅蘋果果實硬度的影響(J).山西果樹,2011(5):7-8.
[5]束懷瑞.果樹栽培生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3:356——359.
[6]尼群周,石海強,秦立者等.蘋果園地表覆蓋方式對土壤含水量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0,14(10):18—21.
[7]車玉紅.鈣肥對紅富士蘋果果實品質及生理生化特性影響的研究(D)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2005.
作者簡介:張永祥(1988-2-),男,籍貫,甘肅隴南,職稱,助理級工程師,單位,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左家林場,研究方向:森林管護以及苗木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