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真正的教育中,教師起到了主導作用,要善于引導和啟迪;而學生要發(fā)奮圖強,學習和領悟老師教授的知識,并非只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說,而學生只是默默接受。換而言之,教學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學生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引導他們學習,并不是單純的傳授書本知識。
一、初中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認知能力的必要性
1.有助于調動學生作文的自覺性
在寫作教學中,倘若教師引入認知能力與認知策略,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能夠使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寫作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寫作,而且還能夠隨時隨地對學生學習中的行為進行監(jiān)控,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方法,以最佳的狀態(tài)學習。只有學生具備了認知力,那么他才能對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形成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尚未掌握的寫作技巧,并形成相應的策略進行改進,彌補自己寫作中的不足之處。
2.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目的性
學生的主體性在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傳統(tǒng)寫作教學模式也沒能將提高寫作能力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有機的結合。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占據(jù)著主要地位,寫作范圍由教師規(guī)定,并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教師對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并沒有重視起來。由此,導致學生對寫作越來越厭惡,學生以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寫作,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
3.有助于提高學生作文寫作中的調控思路能力
寫作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認識,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倘若學生具有較高水平的認知能力,那么在寫作之前他會拿出一定的時間來構思整體架構,選擇合適的寫作材料。從而才會在寫作過程中判斷文章結構是不是有偏差,不斷調整自己寫作的思路。例如,當學生以話題“轉變”寫作時,具備一定認知能力的學生,就會靜下來分析“轉變”話題的內涵,對自己的寫作切入點進行確定。
二、初中作文寫作中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的有效途徑
1.提升初中生作文寫作的認識水平
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關鍵就是樹立明確的寫作目標。讓學生明白作文對工作、學習的重要意義,作文是對內心感悟與實際生活進行表現(xiàn)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寫作文,弘揚生活中的真善美,承擔起揭露和批判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責任。而不能依靠單純的說教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應當與實際生活環(huán)境相結合,通過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明確學生的寫作目標,就會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并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
2.建立多元作文教學評價機制
教學中,老師應當掌握具有多元化特色的評價方式,運用正面語言激勵和鼓勵學生。以此提高學生參與作文練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差異性是建立多樣化評價體系的最首要的條件,教師不能通過分數(shù)將學生劃分等級。評語評價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能夠對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有正確的認識,教師要幫助學生對自身找好定位,在認清自己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寫作的主動性,讓學生更加自信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
3.提升初中生作文寫作的信心
首先,學生要端正自己的寫作態(tài)度。在寫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其次,作文寫作中,教師還要給學生自由的選擇權利,尤其是結合初中生的心理與生理變化,鼓勵初中生寫自己所期望的文章。比如以“進入中學以后”作為主題,開展課堂討論,根據(jù)討論內容,自行擬定題目進行寫作。這種選題方式,將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個人都能以自身的經(jīng)歷作為題材,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這對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是極為有利的。
王恩娟,教師,現(xiàn)居山東臨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