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琦
【摘要】兒童文學(xué)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xué)體裁,與一般的文學(xué)翻譯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所區(qū)別,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受到我國教育和文化各部門的關(guān)注。本文以《六年級忍者日記》為例,從詞匯和句子翻譯兩個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兒童文學(xué)的翻譯策略,希望對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鑒。
【關(guān)鍵詞】兒童文學(xué)翻譯;詞匯翻譯;句子翻譯
一、翻譯文本介紹
Diary of a 6th Grade Ninja,中文譯名《六年級忍者日記》,是作家馬庫斯·艾默生的作品,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版了很多部極具創(chuàng)意的兒童讀物,包括六年級忍者日記系列以及六年級特工系列。這本書講述的是關(guān)于11歲的主人公蔡斯加入忍者家族,并成為一名忍者的故事。故事以蔡斯轉(zhuǎn)學(xué)后發(fā)生的一系列事件展開,從他發(fā)現(xiàn)忍者家族存在到滿心期待,并一步步進入忍者家族,最終廢除忍者家族首領(lǐng)。
二、兒童文學(xué)介紹
作為兒童讀物,其主要讀者是兒童。對兒童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語言清新、活潑、新奇、富有童趣味。在兒童文學(xué)翻譯過程中,譯者應(yīng)站在兒童角度,充分考慮孩子的感悟能力、審美能力、接受能力、社會心理等方面因素,以便譯本能夠讓中國讀者帶來同樣的體會。因此,在翻譯時,應(yīng)加強翻譯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讓本國讀者更好的接受和吸納外來文化。
三、譯文分析
在《六年級忍者日記》文本的翻譯中,譯者主要找了一部分翻譯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案例分析,主要包括詞匯表達、長句等。下面將依次對以上幾點進行分析。
1、詞匯翻譯
詞匯是翻譯的基礎(chǔ),準確理解原文英文詞匯的含義及其深層的文化意義是翻譯活動的首要任務(wù)。在翻譯過程中,有時需要將詞匯同上下文結(jié)合起來,才能正確理解其要表達的內(nèi)容,了解其邏輯關(guān)系;為了使譯文的表達更通順,就要采取一些詞匯翻譯技巧。
例1
原文:Buchanan School had started sixth graders on a schedule similar to middle school so the transfer in the next year wouldnt be as shocking.
譯文:為了使明年的升學(xué)顯得不那么糟糕,布坎南學(xué)校六年級就開始按照類似于中學(xué)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作息。
“shocking”一詞有“令人震驚的、令人氣憤的”意思,在這里,如果翻譯成“驚人”的話,讀起來比較生硬,不合邏輯,而且不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不容易讓兒童讀者理解。相反,“糟糕”一詞更加自然,易于兒童讀者接受。
例2
原文:Smart one,this kid. “Nice to meet you.”
譯文:這小子還挺聰明?!昂芨吲d認識你”。
“kid”我們一般都翻譯成“孩子、小孩”,在這里,譯者翻譯成了“小子”,首先,這篇兒童讀物的譯語讀者是中國的孩子,我們需要采取歸化的方法將其譯成“小子”,這一詞,在我們的文化中比較常見,比較符合孩子的語言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易于讀者接受。
例3
原文:Cookies and soda will be provided.
譯文:我們會為你準備餅干和蘇打水的。
這句的英語表達是一個被動句,但是英漢兩種語言本就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在表達時,方式不同,英語多用被動句式表達,而漢語多用主動表示。翻譯時應(yīng)該按照譯入語文化進行傳遞,如果生硬的將其翻譯成“餅干和蘇打水將會被提供”,不僅兒童讀者難以理解,也使得譯文笨重繁瑣,不夠輕快,這里翻譯成了“我們會給你準備餅干和蘇打水的”,符合兒童語言的特點。
2、句子翻譯
英語句子多用介詞、連詞、關(guān)系詞等粘合在一起,一個句子由許多小句和短語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一般都比較長,但其枝干分明,邏輯關(guān)系清晰;漢語是意合語言,語義內(nèi)容常常是按照時間、空間等順序排列,句子短小、精湛。兒童讀物短句較多,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需要使用各種翻譯方法和技巧,如長句分解、短句合并、歸化等等。
例4
原文:I had been anxious all day about this meeting,which meant that I opened and closed the note about a hundred times,reading and re-reading it.
譯文:我一整天都在為這次會面感到緊張,我一次次地打開這張便條,前后看了不下100次。
這個句子里包括一個由“which”引導(dǎo)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里還有一個定語從句以及一個伴隨性的小短句。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根據(jù)原文信息的層次,運用長句分解的技巧來處理這句話,一層層表達句意,“opened”和“closed”可以合譯成一個動作“打開”,“reading”和“re-reading”兩個詞的意思融入整個句意中,翻譯成“前后看了”,這樣可以將小主人公那種緊張猶豫的狀態(tài)展現(xiàn)給讀者。
例5
原文:There was no way Id be shown up by my cousin so I popped the thing into my mouth and started going to town on it.
譯文:我絕不能讓我表妹嘲笑我,于是我把三葉草塞進嘴里,想把它吞下去。
原文為長句,譯者通過處理,將其分為三個短句,用歸化的方法,漢語的表達方式對句子進行拆分,繼而呈現(xiàn)出主人公這一系列動作,流暢通順,意義完整,主人公不愿被表妹嘲笑的情感顯而易見。
例6
原文:Going to school,dummy. Thats what I wanted to say,but decided against it.
譯文:去上學(xué)啊,笨蛋。話到嘴邊又變成了…
這個句子理解起來沒什么問題,形象地描繪了蔡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當佐伊問了一些在蔡斯看來很可笑的問題時,蔡斯想嘲諷她罵她笨蛋的,轉(zhuǎn)念一想,又恢復(fù)了正常的對話。這在我們?nèi)粘I钪泻艹R?,不管是礙于面子還是怎樣,話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在這里,譯者選擇用短句合并的方法,對兩個短句進行了合譯,翻譯成“話到嘴邊又變成了……”,再現(xiàn)了小主人公當時欲言又止的情形。
四、結(jié)語
近年來,中國也掀起了兒童文學(xué)翻譯的熱潮。對于兒童文學(xué)作品的譯者來說,在翻譯之前必須要明確翻譯的目的,以譯語為中心,面向譯文讀者,把握兒童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用符合兒童語言特點的語言把原著的語體、風格和美感忠實地傳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譯出越來越多受兒童讀者歡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Nida, Eugene A. And C.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
[2] Oittinen, Rittia.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2000.
[3] 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4] 徐德榮. 兒童文學(xué)翻譯芻議[J]. 中國翻譯, 2004(6): 33-35.
[5] 王憲生. 英漢句法翻譯技巧[M]. 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 2013.
[6] 朱自強. 對中國兒童文學(xué)理論研究方法論的思考[J]. 東北師大學(xué)報, 2006(1),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