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走訪調查法對阜陽市承辦第十四屆亞洲跳傘賽錦標賽國際公開賽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此次跳傘賽對阜陽市城市發(fā)展的積極影響。結果得出,承辦大型體育賽事不僅能夠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知名度,還能推動旅游業(yè)和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對城市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中小城市 體育賽事 城市發(fā)展 重要性
一、有力的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迎接第十四屆亞洲跳傘賽錦標賽國際公開賽,阜陽市從2010年開始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策劃實施了28項城建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使中心城區(qū)的城市面貌大為改觀,公用事業(yè)支撐城市高水平運行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心凸顯帶動十字展開、組團發(fā)展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同時,生態(tài)建設加快推進,深入實施“魅力阜城計劃”,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提標升級改造。到年底,全市8座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基本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5%。全市、城鎮(zhèn)日常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逐步得到完善,全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7.7%。潁河、沙河、泉河等八條水系污染治理效果明顯,其景觀和城市減災及治污減排效果已初步顯現(xiàn)[1]。
2010年,阜陽市委、市政府研究確定開工和續(xù)建總投資76億元以上的城建重點工程,其中當年完成投資58.9億元以上。2010年城南新區(qū)建設道路共23條,續(xù)建項目5條,新建項目18條。根據(jù)計劃安排,將有21條道路(段)在今年完成建設。八里松路(西清路—潁州南路)、阜王路(三清路—潤河路)、潤河路(西清路—阜王路)等5條續(xù)建道路項目,大大提高了道路的輸送能力,為跳傘賽的順利舉辦打下了堅實地基礎[2]。
二、樹立了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
阜陽市委、市政府立足于阜陽提出了“航空運動、阜陽特色、賽展游結合”的跳傘賽的主題思想,將以富有成效的大會組織、完善的后勤保障服務、整潔的城市容貌、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欣欣向榮的城市姿態(tài)、文明熱情的群眾迎接跳傘賽[3]。比賽期間將開展許多富有意義的活動,豐富、傳播跳傘賽內涵,打造成具有阜陽特色、具有觀賞性的體育盛會;舉辦一系列的航空交流活動、“航空寶貝”的選拔、“我心目中的航空”攝影活動等,傳播航空文化,讓跳傘運動與普通百姓實現(xiàn)零距離接觸,向人民普及航空運動的知識;策劃了一系列的阜陽風光旅游等活動,豐富、增加、傳播跳傘賽內涵,讓游客朋友們盡可能的感受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和阜陽人民的熱情好客。
三、推動了城市旅游業(yè)和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阜陽歷史文化氛圍濃厚,環(huán)境優(yōu)美。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蘇東坡對潁州西湖有著“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的高度評價。第十四屆亞洲跳傘賽錦標賽國際公開賽的承辦,海內外的運動員和媒體記者云集阜陽。跳傘賽期間,阜陽市各大酒店以及鄉(xiāng)村旅游餐館接待異常火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跳傘賽期間餐飲消費比往年提高兩至三倍。受跳傘賽拉動,酒店入住率也明顯上升,入住率比2009年同期增長了37.5%,營業(yè)收入增長35%,阜陽國際大酒店、國貿大酒店等商務酒店客房入住率實現(xiàn)快速增長,平均入住率達到85%以上,跳傘賽期間,有的經濟型酒店出現(xiàn)了“一房難求”的現(xiàn)象[4]。
第十四屆亞洲跳傘賽錦標賽國際公開賽后,在政府部門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阜陽居民的體育消費變得活躍,健身運動成為當下阜城市民的流行趨勢,體育健身消費產業(yè)鏈也已逐漸形成。從阜陽金仕堡、賓仕堡健身會所了解到,從2011年跳傘賽后,前來健身的消費者日益增多,健身人群也由以前的白領為主體向普通市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
四、結束語
運動會對舉辦地具有多種潛在影響,舉辦者要根據(jù)地方發(fā)展的需要,確定舉辦該屆運動會的綜合目標,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5]。跳傘賽前后阜陽體育事業(yè)的集約發(fā)展,對整個城市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推動和深刻影響。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牢牢抓住體育賽事帶來的機遇,大力構建“城市體育運動城”打造集比賽、游覽、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優(yōu)質項目。
參考文獻:
[1] 孟根芳.18條河流“編織”阜陽“濱水城”[Z].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2] 張麗.阜陽城南新區(qū)21條道路今年將完成建設[Z].阜陽新聞網(wǎng).
[3] 肖鋒,沈建華,劉靜.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旅游的影響[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6):2-3.
[4] 王峰.將航空跳傘打造成阜陽第七張名片[Z].
[5] 任海.論奧運會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0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