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慈悲為懷”,這是人人耳熟能詳?shù)目陬^禪。但慈悲不是佛教徒的專利,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人間因?yàn)橛辛舜缺?,生命因此充滿了無限的意義;顛沛的人生歲月里,因?yàn)橛辛舜缺?,前途才有無限的憧憬。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就是佛性,有了慈悲,眾生因此皆得成佛。
慈悲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當(dāng)公理正義遭受無情的打壓排擠、當(dāng)正人君子受到無端的毀謗抨擊時,能夠挺身而出,這就是一種勇敢的、積極的慈悲。慈悲要有智慧,慈悲不是一時的惻隱之心,《摩訶止觀》說:“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無緣無念,普覆一切;任運(yùn)拔苦,自然與樂?!贝缺峭高^公理的感動助人,慈悲不是熱鬧的隨眾起舞,而是心存正念的服務(wù)濟(jì)人;慈悲也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于人,慈悲的最高境界是怨親平等、無我無私的利益眾生。
慈悲也是做人應(yīng)該具備的條件,一個人寧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有人說慈悲就是愛,但是世間上的愛有染污性,處理不當(dāng)時,反而變成痛苦的淵藪、煩惱的來源。
慈悲是凈化的愛、升華的愛,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wù)濟(jì)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xiàn),是成就對方的一種愿心,集合了愛心、智慧、愿力、布施,就是慈悲。
慈悲是自己身體力行的道德,不是用來衡量別人的尺度,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和顏悅色的贊美鼓勵,有的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唯有人人用慈悲的眼睛等視一切眾生,用慈悲的語言、慈悲的面容、慈悲的音聲、慈悲的心意來跟大眾結(jié)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和諧、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