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吳洋 朱松柏
摘要:目的運用溫陽通絡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型),觀察附子桂枝合劑的療效及安全。方法將64例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和對照組31例。治療組予附子桂枝合劑聯(lián)合柳氮磺胺吡啶腸溶片,對照組予柳氮磺胺吡啶腸溶片。治療8周。結果(1)治療組達到ASAS20、ASAS40標準的達標率為90.91%、69.70%,對照組為67.74%、41.94%,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達到ASAS70標準達標率為36.36%,對照組為22.58%,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2)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為96.97%,對照組為67.7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2組均能改善患者BASDAI、BASFI、BASMI、BAS-G指數(shù),晨僵、脊柱疼痛(VAS)、血沉、C反應蛋白,但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1)溫陽通絡法是治療寒濕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2)附子桂枝合劑是治療寒濕閉阻型強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藥物,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型;溫陽通絡法;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7-0045-02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以中軸關節(jié)慢性炎癥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關節(jié),常發(fā)生椎間盤纖維化及其附近韌帶鈣化和骨性強直,特征性病理變化是肌腱、韌帶、骨附著點病變。AS屬于中醫(yī)“大僂”的范疇,云南省名老中醫(yī)吳生元教授在繼承著名中醫(yī)學家吳佩衡學術思想及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長期臨床實踐認為,AS的病機為腎虛督空,陽氣不足,風寒濕之邪乘虛入侵;溫陽通絡法是治療本病有效方法,采用附子桂枝合劑取得顯著療效?,F(xiàn)通過隨機對照試驗方法,進一步觀察溫陽通絡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型)的療效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此研究納入的64例強直性脊柱炎(寒濕閉阻型)患者,均來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在云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科門診就診患者。隨機分配受試者進入治療組、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齡最大61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31.12±10.89)歲,平均病程(29.94±31.78)月;對照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齡最大59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29.23±9.17)歲,平均病程(32.55±30.51)月,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2009年國際ASAS評價工作組發(fā)表中軸型脊柱關節(jié)炎病的分類標準。[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2002年第一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診斷標準[2]。
2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附子桂枝合劑(生藥組成:白附片30 g,桂枝20 g,白芍15 g,黃芪20 g,防風10 g,白術15 g,羌活10 g,獨活15 g,淫羊藿15 g,懷牛膝15 g,薏苡仁15 g,燙狗脊15 g,杜仲15 g,生姜10 g,大棗10 g,甘草10 g),共有生藥240 g,每味生藥經(jīng)藥師檢驗合格,由云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制劑中心制備,每劑湯藥經(jīng)濃縮制成3袋合劑,每袋合劑100mL(約含生藥80 g)。每次100mL,3次/日;柳氮磺胺吡啶腸溶片,規(guī)格:0.25 g×60片,上海信誼嘉華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31020557。每次1 g(4粒),2次/日。對照組予柳氮磺胺吡啶腸溶片,規(guī)格:0.25 g×60片,上海信誼嘉華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31020557;每次1 g(4粒),2次/日。8周為1個療程。
3觀察指標
3.1療效性指標(1)Bath AS疾病活動性指數(shù)(BASDAI)、Bath AS功能性指數(shù)(BASFI)、Bath AS測量指數(shù)(BASMI)、AS患者綜合指數(shù)(BAS-G);(2)脊柱疼痛(VAS)、晨僵、血沉(ESR 魏氏法)、C反應蛋白(CRP)。
3.2安全性指標(1)一般體檢項目:脈搏、血壓、心率等,血、尿、便常規(guī)化驗,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2)不良反應,包括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方面,分析不良反應原因、作出判斷,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記錄處理經(jīng)過及結果等。
4療效評價標準
4.1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參照2002年第一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強直性脊柱炎的“證候療效判定標準”進行療效判定[2]。
4.2ASAS20、ASAS40、ASAS70療效評價標準依據(jù)“強直性脊柱炎國際評估委員會工作小組[1]”制定的療效評判標準進行評價。
5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22.0計算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描述,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配對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顯著水平。
6結果
6.1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
7討論
AS是一種慢性免疫炎癥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確。近年來,隨著對AS發(fā)病機制的深入研究,非甾體抗炎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緩解病情藥物的使用取得一定進展,但此類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并且在慢作用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上,迄今尚無安全有效的特效藥物。生物制劑治療AS雖療效顯著,但價格昂貴,且停藥后易反復,都成為治療本病的主要瓶頸。因此,在中醫(yī)藥中尋求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及藥物很有必要。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易生大僂”,《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說“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jié)黃汗出,故曰歷節(jié)?!倍贾赋鯝S的發(fā)病與陽氣不足,肝腎虧虛,復感風寒濕邪相關。吳生元教授[3]認為本病早期、中期屬急性活動期,多為寒濕痹阻型,發(fā)病病機為先天不足,腎陽虧虛,陰寒之邪侵襲,閉阻經(jīng)脈氣血,故在臨證治療時多采用溫陽通絡法,正如“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
附子桂枝合劑中白附片溫陽散寒止痛,為方中君藥。桂枝、白芍溫經(jīng)通絡止痛共為方中臣藥。羌活、獨活疏風散寒、除濕止痛;黃芪、白術、防風益氣祛邪;燙狗脊、杜仲、懷牛膝、淫羊藿強腰脊、補肝腎;薏苡仁健脾除濕,姜、棗、甘草合用,益氣補中。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除濕止痛之效。
本次研究表明,溫陽通絡法能顯著改善強直性脊柱炎(寒濕痹阻型)患者的BASDAI、BASFI、BASMI、BAS-G指數(shù),晨僵、脊柱疼痛(VAS)、血沉、C反應蛋白,進一步提示溫陽通絡法是治療寒濕痹阻型強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附子桂枝合劑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寒濕閉阻型)安全有效的藥物,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參考文獻:
[1]Sieper J,Rudwaleit M,Baraliakos X,et al.The Assessment of Spondylo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handbook:a guide to assess Spondyloarthritis.Ann Rheum Dis.2009,68:1-44.
[2]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9-123.
[3]肖泓,吳詠聽.淺談導師吳生元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經(jīng)驗[J].云南中醫(yī)中藥志,2002,23(5):8-9.(收稿日期L: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