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
課題立項后,本課題組即開展具體的研究,編制《中學生歷史學習狀況問卷調查》,統(tǒng)計《中學生歷史學習狀況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并寫成調查報告。依據(jù)調查所得的學困生成因,探討轉化學困生的對策,分年段分班級在教學實踐中實施轉化的對策,觀察、檢驗對策實施成效,然后在調整完善對策。
一、調查的對象、方法和調查的內容
調查是在初高中六個年級進行的。本調查采用直接調查法,調查老師到班發(fā)放問卷,學生完成后,回收問卷。問卷共有三道大題,35小題。為了探究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第一大題設計為填空題,以調查學生的類別、家庭狀況、社會環(huán)境等。第二大題為選擇題,其中9道為多選題,25道為單選題;選擇題中有4道防偽題。第三大題為簡答題。
課題組從四大方面對學生歷史學習狀況進行調查:⑴學生方面:學習興趣、學習時間、學習策略、學習能力等;⑵教師方面: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⑶教材方面:教材的難易、教學量等;⑷學習環(huán)境方面:學生類別、班級氛圍、學習伙伴關系、家庭狀況等。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狀況,分析造成學生學習歷史困難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造成學生學習歷史困難的主要因素
1.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
從全部的調查對象看,一對歷史的興趣已經產生分層,二對歷史的輕視心理普遍存在。他們認為歷史是副科,中考歷史開卷考,上高中考大學可以通過選擇理科來逃避,歷史成績好壞無所謂。上課想聽則聽,得過且過,尤其以高中理科學生居多。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學生都認為學習歷史沒有用處,認為沒必要學好歷史。
2.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當
在學習時間上,大部分初高中學生能保持每天半小時左右。在學習策略上,能完整做到及時預習、認真聽課、及時復習鞏固、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初中生約占34%,高中生約占40%,其他學生學習環(huán)節(jié)都碎片化,隨意而無序,學習習慣很差,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不高。
3.教材難度太大、趣味性不強
如高一年學生有53.1%認為“課堂內容太多”,有9.7%認為“教材難度太大”,有60.5%認為“趣味性不強”。
4.教師因素導致產生學困生
七年級學生在回答“您覺得以下歷史教師的哪些教學方式及行為使您產生厭學現(xiàn)象(可多選)”時,有35人回答“教師照本宣科”,占比23.5%;77人回答“課堂氣氛沉悶”,占比51.7%;41人回答“缺乏師生互動”,占比27.5%。26人回答“經常拖課”,占比17.4%;22人回答“對差生不關心”,占比14.8%。
高一年學生在回答“您覺得以下歷史教師的哪些教學方式及行為使您產生厭學現(xiàn)象(可多選)”時,有139人回答“教師照本宣科”,占比53.9%;205人回答“課堂氣氛沉悶”,占比79.5%;128人回答“缺乏師生互動”,占比49.6%。103人回答“經常拖課”,占比39.9%;104人回答“對差生不關心”,占比40.3%。
因此,教師因素導致產生學困生的主要有:⑴不關心差生;⑵缺乏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⑶教學方式手段落后,教學沒有針對性。
5.班級氛圍、學習伙伴關系、家庭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外出務工經商的、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的學生,超過56%的歷史學習成績不理想,也經常違反班級紀律。在班上有多個朋友的學生基本沒有“被遺棄的感覺”或“有困難、困惑不知向誰訴說”的挫折感,這類學生也不會有厭學感。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時間、學習策略、學習能力等都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分化現(xiàn)象,有19%左右的學生學習比較困難。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差、學習方法不當?shù)纫蛩?,教師的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教材的難易、教學量、學習環(huán)境等都是影響學困生產生的因素,但學生本身的問題是產生學困生的主要原因。
三、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及嘗試
1.創(chuàng)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學困生本來學習成績就不理想,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師再經常指責、諷刺,就會使他們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tài),師生關系就會疏遠,甚至對立,這些都不利于學困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學習的積極主動。
因此,教師要以恰當?shù)姆绞脚c學困生平等交往,了解、研究他們,不歧視、諷刺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用真心關愛他們,用真情感化他們,建立一種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和諧師生關系。
(2)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重要助手,筆者曾指導班干部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以關心、愛護同學為主,營造團結、友愛的氛圍(當然,對違紀現(xiàn)象要制止,事后照樣做朋友);②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特長和愛好,據(jù)此由點及面,促其轉變,要知道,學困生也有一顆追求上進的心;③齊抓共管(別總是等著紀律委員說話),影響和帶動你周圍的同學;④每次發(fā)言,都要發(fā)自內心地表揚一位同學或倡導一種風氣,特別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⑤召開班干部會議,請其談發(fā)現(xiàn)的問題,出計謀,抓落實。
(3)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學困生缺乏自信心和獨立精神,過分依賴他人的幫助,缺乏主動學習的自覺性。2014屆有位女同學經常課后向筆者反映:“老師,這么多的東西怎么整理啊,我自己花了好幾天時間,可一點頭緒都沒有。老師,要不你幫我整理吧?!贬槍@樣的學生,筆者首先幫她分析過度依賴他人的不良后果,明確如何矯正,該養(yǎng)成什么樣的行為。如告訴她,如果筆者幫她整理,她以后就會過度依賴老師的見解,自己沒有創(chuàng)新,最終會害了她。最好的方法是學習教師分析問題的思路,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見解。
2.采用分層教學法、學案教學法轉化
教師的教也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分層教學法、學案教學法是提高教學效率,有針對性的解決學困生問題的教學法。
首先是學生分層。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yōu)等生,約占全班人數(shù)的25%;B層為中等生,約占全班人數(shù)的50%;C層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約占全班人數(shù)的25%,這種層次劃分是呈動態(tài)變化的,每半個學期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對層次進行調整,該升則升,該降則降,以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將學生分層次一般采用三種方式:學生自定層次、教師公開分層或暗中分層。
其次是教學分層。教師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分層:
(1)目標分層。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各自對應的目標進行學習。如筆者在2014年12月在進行必修1專題六第2課《卓爾不群的雅典》的教學設計時,將其教學目標分層為:全體學生都要知道下列基礎知識: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內容及作用;懂得通過對以上知識的了解,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設的過程和具體表現(xiàn)。第一、二類學生要能夠客觀評價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學會提取相關史料的有效信息、表達出正確的意思。
(2)提問分層和講授的分層。提問分層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當中。施教分層次是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課堂講授同一教材內容,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程度施教。從基礎開始,分層設計問題,分類指導,教、學結合,分層設計練習,分層布置作業(yè),學生們人人參與,各得其所,最終全面完成教學目標。如在《卓爾不群的雅典》的教學中,讓第三類學生就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設過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體表現(xiàn)、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個問題進行簡單歸納總結;第一、二類學生通過相關史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啟示,并要表達出正確的意思。
(3)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課前設計導學案,將教學目標及不同層次學生要求、不同層次的知識點、探究的問題、練習等內容印發(fā)給學生,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各學習小組組長課前進行檢查,課堂上各學習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或由老師督查提問。如在《卓爾不群的雅典》的教學中,課前就發(fā)放《卓爾不群的雅典》學案,讓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課后分層練習。
(4)練習的分層。教師設計課堂練習題時,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設計難度要呈梯形。作業(yè)分口頭作業(yè)和書面作業(yè)??陬^作業(yè)分層和操練一致,只是要求更高,書面作業(yè)的分層與課堂練習題的分層一致。
(5)考試分層。每個單元結束后,都要進行單元測驗。測驗題的設計分為A、B卷,A卷為基礎知識題,難度小,占100分。B卷為有些難度的題目占30分。要求C層學生只答A卷,按滿分100分計算;A、B層的學生A、B卷均答,A卷折合成70分,B卷30分,他們的總分仍為100分。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特別注意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對能夠達到所屬層面要求的,特別是達到高層要求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個別達不到本層要求的學生,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進行分層指導。教學中要遵循上不封頂?shù)脑瓌t。要求A層學生盡可能盡善盡美,要求B、C層學生努力向更高層次遞進。筆者常把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比作懸在不同高度的蘋果,讓各類學生多能跳起來摘到蘋果,使他們都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增長知識和技能。
2014屆高三第二個學期,筆者曾碰到一位原先報考美術后來又改讀文科的學生,因為原先歷史基礎就比較薄弱,后又因美術的專業(yè)考試落了很多課,對要在這么短的時間(還有四個月高考)重新學習歷史,這位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回避心理,歷史學科就干脆放棄不學了。
針對這樣的學生筆者采用分層教學法。具體步驟包括:第一、低起點。前兩個星期我們要求他達到的目標是兩天掌握一小節(jié)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我當前的上課進度,由于接觸頻率高和反復強調,目標對他來說“跳一跳”就可達到。第二、小步子。對他在一個星期內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書面測試,由于測試范圍不大,難度不高,自然會把學生產生學習挫折的頻率減至最低限度;第三、多活動。在課堂上讓他參與學習活動,增強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獲得足夠的成就感。第四、快反饋。在這位同學取得進步時,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也要對他進行鼓勵性評價,以增加學習信心和培養(yǎng)成功的信念。后來這位同學歷史成績有所起色,對歷史學習的恐怖心理逐漸改善,使他獲得成功的體驗,克服自卑性,增強自信心,達到學習上的成功。
3.建立檔案,個別輔導,跟蹤服務
實行由任課老師分別承包學困生的辦法,建立“學困生轉化檔案”,目標到人,責任到人。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個人基本情況;第二,親子關系狀態(tài);第三,個人心理特征、興趣、不良傾向;第四,學困成因;第五,應對策略:如①多與孩子談心,不斷激勵學生。②課堂上,多給他提供回答力所能及問題的機會。③放學后,進行單獨輔導。④多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同努力等。第六,鞏固提高措施。
學困生的學習基礎通常比較薄弱,學習成績也不理想。教師應及時對他們進行課下輔導,指導他們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1]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一要及時,二要耐心,三要保證時間?!叭绻軌蛱峁┳銐虻臅r間和幫助,95%的學生(5%的優(yōu)等生加上90%的中間生)能夠學習一門學科,并達到高水平的掌握?!睂τ趯W困生而言,也絕對會有相當?shù)奶岣?。輔導時,教師應該主要教會學生怎樣聽課、做作業(yè)、復習,怎樣觀察、記憶、聯(lián)想等方法。
兩年來,本課題組針對學困生的問題,采用分層教學法、學案教學法等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因材施教,使所授課班級學生的成績逐步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學教育效果。
例如在2014-2015學年度,高一年實施了分層教學法、學案教學法等轉化學困生的對策后,學生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更可喜的變化是學生興趣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但同時我們也理性的看到本課題的問卷調查范圍還不夠廣,所得數(shù)據(jù)有一定局限,解決學困生的方法還須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鐘祖榮.學習指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