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海蓉
摘 要: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結合教學經(jīng)驗與實踐,簡單分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其對于小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只注重對語文知識的傳授,著重于對字詞的講解、課文的賞析,而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拓展延伸,提高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的是學生善于察覺到事物的不同點,即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尋常部分的能力,在學習中也可以指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教師要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思維的敏銳力。學生只有提高了思維的敏銳力,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趙州橋》時,很多學生都難以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這給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時,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利用多媒體為學生介紹趙州橋的建造特點,并展示其他的橋,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出趙州橋獨有的特點。通過觀察與思考,學生終于認識到了趙州橋的堅固與美觀,體會到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從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并提高他們思維的敏銳力。
二、精心設計,提高思維的流暢力
思維的流暢力主要指的是學生腦中產生概念的多少,即通過一個詞語能聯(lián)想出幾個與之相近的單詞,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還有利于學生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在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拓展學生的視野。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教師要精心設計訓練,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充分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后,鼓勵學生講出更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學生講述“火燒赤壁”“空城計”“三顧茅廬”等三國故事與大家分享,參與熱情度很高,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見識,也讓學生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趣味性與意義,對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流暢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教師為學生設計展示自我的平臺,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其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出潛力,進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三、多維思考,提高思維的變通力
我們都知道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而思維的變通力主要指的就是學生思維的轉換能力,即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著重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的思考,讓學生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進而逐漸提高學生思維的變通能力。
大部分學生都誤認為語文學習僅僅是一個讀書識字的過程,不像數(shù)學那樣復雜,需要一直動腦思考。其實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腦力活動的過程,不管是什么科目,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用心用腦去學習。我在教學《“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的做法與母親的做法到底誰對誰錯?”學生有著不同的觀點,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與思考,學生得出結論:這兩種做法無所謂誰對誰錯,它們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領悟得更加深刻,也培養(yǎng)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思維的變通能力。
四、求同存異,提高思維的獨創(chuàng)力
和而不同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的原則,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為學生灌輸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思想,這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還會打擊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學生已經(jīng)逐漸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基本教學宗旨,在教學中求同存異,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
例如,《找駱駝》這篇課文,很多學生都會得出老人觀察仔細,應該向老人學習的結論,但是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角度,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提出更多的觀點,像,商人不問緣由就隨便冤枉老人,這種做法是沒有道理的,我們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等。通過不同思路的分析,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在同一件事情上他們就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遵循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而使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思維能力,為小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龔曉英.讓小學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J].知識窗:教師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