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平
【摘要】受多方因素影響,學生進入初中后,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仍然采用原有的“一刀切”的教學手段,不利于優(yōu)等生的進一步發(fā)展,也制約著后進生的進步。因而,采用分層教學,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有適合的發(fā)展空間,幫助學生實現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成為初中英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而,教學改革頻仍,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層教學,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提高,促進初中生英語整體水平提升,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分層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和理論依據
1、我校英語教學實際。由于我校主要是農村學生,學困生占的比例較大,“兩極分化”的現象日漸突出,盡管教師辛辛苦苦地對學困生進行輔導,但收效不大。
2、尊重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正是由于學生之間的水平和能力差異很大,如何讓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避免過去那種“一刀切”的做法,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合作學習理論。合作學習是指幾位異質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以彌補分層教學在學生“學”方面表現的不足。
4、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發(fā)展的潛能,要促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如何針對目前人數較多而且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班級進行教學是許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分層教學的操作
1、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層
實施分層教學,首先進行學生分層。所謂學生分層,就是根據班級學生對英語科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興趣等方面進行比較,把全班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
A層主要是那些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優(yōu)等生。B層則是那些成績一般,思路不是很活躍的中等生。C層主要是那些基礎差、習慣差、自覺性差的學困生。我對分類的結果原則上不在全班公布,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了,同時,這個分類是動態(tài)的,讓A層次的優(yōu)生感到有壓力。B層次的中等生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可以邁入A層生的行列;C層次的學困生覺得只要通過努力,有希望向B層次甚至A層次邁進。通過這樣的分層,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
2、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應該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學習目標。A層次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高。B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容為主,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激發(fā)潛能。
3、課堂教學內容分層
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嘗試了對不同課型采取分層設計教學任務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分別以活動課和閱讀課舉例說明。
(1)在活動課上進行活動訓練分層。在設計活動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任務由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2)在閱讀課上進行訓練分層。在閱讀課上,嘗試用三個層面思維模式對中學英語教材中的一批閱讀理解題或聽力理解題進行分類,盡量使問題有一定的梯度。
第一層面的閱讀理解題:這是針對C層學生而設計的題目,可以從閱讀課文中直接找到,要求C層學生識別事實,只需要讀懂字面意思。做對了就給予表揚,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勵;
第二層面的理解題:這是針對B層學生提出的理解和推理,需要B層學生對語言事實做出解釋,說明原因等,找出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
第三層面的理解題:這是針對A層學生提出對課文深加工和應用,要求歸納文章的觀點并作出評論,這需要A層學生對文章的整體內容進行題外發(fā)揮。
這樣一來,既換起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4、訓練分層和合作學習
在復習把并列句、復合句改為簡單句時,可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練習題進行訓練。較簡單的題,適合差生訓練;較難的題,適合中等程度的學生訓練;靈活多變的題,要那些基礎扎實,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完成。這種有梯度的練習,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5、課后練習和作業(yè)布置分層
根據學生的層次目標,精心設計練習題,分層遞進。呈階梯式讓不同層次學生使用。
分層教學真正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克服了過去“一刀切”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體現了尊重個體差異的思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成功和喜悅。
三、結束語
總之,分層教學符合初中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