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皓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利用文獻調查等方法,對體育健身類App分類、功能以及特點進行闡述,并對其發(fā)展現狀進行描述。發(fā)現其存在著功能單一、內容同質化、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合理建議,以便加強管理,科學的提升服務,以此來推動我國體育健身類App的發(fā)展,從而帶動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
關鍵詞 體育App 體育資源 “互聯(lián)網+”
自從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lián)網+”的概念后,這個理念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重要了起來。體育產業(yè)其實和“互聯(lián)網+”具有天然的契合度——手機App和體育是絕配,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體育生活越來越幸福。
一、體育健身類App潛在市場
今年年初的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群體工作會議上透露,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為3.64億,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有望增加到5億左右。不僅是數量極為龐大,而且經常運動的人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愿意為運動買單、為健康買單。不過,在中國要想群體鍛煉,受制于尋找同伴、教練、場館的難度和繁瑣,很多健康運動的消費并沒有真正釋放出來。以場館為例,如今我國真正可供大眾使用的運動場館,僅僅10萬多點,人均真正能夠使用面積只有0.2平米,而在美國這一數字是18平米。以往,很多人不愿意運動,并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一個人、很孤單、很枯燥”等情感層面的原因所束縛。體育運動類App,不僅能夠在基礎層面,從距離、時間、服務、價格四大維度,很好地幫鍛煉者解決教練員、場館的問題,而且,那些教練、陪練除了非常的資深、專業(yè)、體貼之外,大部分“顏值”還都非常高。
二、不同體育健身類App分析
放眼今天的生活,人們越來越習慣于使用手機這樣的移動手持終端設備來進行工作和生活,紛繁復雜的手機App應用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途徑。體育類的App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呈現出一種爆棚式的增長,讓人目不暇接。這么多的App,促進群眾健身開展的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叫做運動監(jiān)測類,這個既有可穿戴的運動設備,也有手機App,是為了記錄個人日常運動的這種數據而產生的。這一類產品,核心就是基于LBS系統(tǒng)和運動后臺算法的一個運動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比如檢測運動的nike+、咕咚App、益動GPS、微信運動,還有各種各樣的運動手環(huán),智能運動鞋等等,它的核心都是個人的運動信息收集,然后通過這些收集的信息,添加社交功能,讓使用這些產品的人固定在一個線上的圈子或者是叫社區(qū)當中,再由線上的圈子,社團進行線下的整合的產品營銷,還有就是體育賽事的活動推廣。這其實就是大眾健身領域的大數據的一個新形式。使得大家每天都相互“攀比”誰的步數多;從主觀上感受到參與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帶動了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第二類是運動資源整合類,這一類的產品更像是外賣、訂餐、團購、買電影票軟件的體育版,是體育場館和體育健身指導人員里的“大眾點評”,將現實生活中的球場、教練、運動裝備整個構建在一個平臺上,為用戶提供一個場地的支付,教練陪練還有裝備購買等一些服務。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互聯(lián)網平臺,解決運動場館閑置的問題和教練資源匹配不均的這種矛盾,是體育場館的福音。這一類的產品到現在也沒有一家能夠做的非常好,究其原因是因為產品不到位,現在國內的體育場館實在是太少了,有地方打球、踢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以北京為例,據調查,北京老百姓能踢球的正規(guī)足球場只有80多個,但是倫敦地區(qū)有公共足球場有3000多個,相差幾十倍。
第三類是邀約類,在特定朋友圈,體育愛好者群,分運動項目做群,組隊約球賽,如:足球、籃球等,大家都喜歡玩,愛好相同,周末隨意約球賽,很方便,選擇性很強,很好的定向社交類平臺,有利于社區(qū)體育活動的開展。例如,作為全球最大運動社交平臺,咕咚用戶數已經超過4000萬,把社交元素整合至App,讓運動更好玩、更有趣、更容易堅持,是咕咚穩(wěn)居同類產品市占率榜首的法寶。無論線下賽還是線上賽,擁有“呼朋喚友”的參與感,分享曬風景的幸福感,感受獎牌帶來的成就感,體驗自然不一樣。
但是,相比App不菲的造價,開通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成本就要低多了。很多地方的體育部門和體育場館也在嘗試利用微信公眾號發(fā)送和場館相關的信息,來宣傳體育場館、提升場館利用率。北京五棵松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公眾號比較成功,這個公眾號會不定期發(fā)送CBA等賽事和活動信息,讀者可以通過文中的購買鏈接購票。
一家咨詢公司近期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手機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個月,85%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將其下載的應用程序從手機中刪除。而到了5個月后,這些應用程序的留存率僅有5%。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微信公眾號上,截至2014年底,已注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有800萬個,且每天以平均1.5萬個的速度在增長。
所以,體育部門、體育場館和“互聯(lián)網+”,并不是設計一款手機App或者開通一個微信公眾號那么簡單,還要有長久做下去的恒心,有好的團隊,有好的推廣營銷方式,才能“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蔡俊杰.體育App:現狀與發(fā)展趨勢[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5.
[2] 吳若熙,王慶軍.體育健身類App的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3] 劉傳海,王清梅,錢俊偉.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