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里倫
執(zhí)行力,折射的是精氣神?!疤煊腥赵滦?,人有精氣神”,在深化改革、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進程中,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就有什么樣的工作態(tài)度,就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標準,就會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和成效。當前,我們面臨的國內國外挑戰(zhàn)越來越嚴峻,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zhàn)多、動奶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根本要激發(fā)動力、讓人民群眾不斷有獲得感”“保持銳意創(chuàng)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這些論述充分表明了我們黨迎接改革攻堅“大考”的堅強決心,蘊含著激勵改革信心和勇氣的強大能量。強化改革的執(zhí)行力,尤其要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以實事求是遵循規(guī)律的精神、敢破敢立自我革新的勇氣、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韌勁、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干勁,在改革征程上奮勇前進。
執(zhí)行力,考驗的是水平能力?,F代經濟、政治、社會是一個極其復雜、巨大、精巧的網絡系統(tǒng),為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自身事務的能力,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他多次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學會尊重規(guī)律的歷史思維、化解矛盾的辯證思維、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思維、于法有據的法治思維、應對風險的底線思維,處理好治國理政中各種復雜利益關系,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zhàn)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還列舉了一張“負面清單”:反對形而上學;打破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削足適履、畫蛇添足。強化改革的執(zhí)行力,務必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fā)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guī)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
執(zhí)行力,依靠的是積極性。知行合一,貴在行動,行動的前提則是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要“更廣泛更有效地調動干部隊伍積極性”。干部舍得出真功實勁,改革才會有真績實效,這個問題極為重要,也十分緊迫。然而,當前確有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干部,或因為官不易“不想為”,或因本領恐慌“不能為”,或因擔當不足“不敢為”,人民群眾的反映也非常強烈,已經成為影響改革推進和政策實施的一個突出問題。治理庸官能混、懶官能撐、“為官不為”的現象,不能等、不能拖,必須辯證施策,爭取盡快扭轉。要繼續(xù)嚴格“三嚴三實”對照檢查,同時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guī)培訓,增強廣大干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要把嚴格管理干部和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推動廣大干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于擔當;要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區(qū)分改革的探索性失誤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要健全激勵保障制度,使庸官不能上崗、懶官難過考核,有力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積極進取,奮發(fā)有為,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