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澤涵
摘 要:聽力是英語學習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獲取和理解口頭語言信息的必備交際能力。聽力的訓練對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說、讀和寫的能力大有幫助。本文從技校學生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學生聽力的心理過程,提出聽力教學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聽力教學 問題 心理過程 策略
在課堂中,學生做起聽力題并不輕松。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就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聽力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激勵、啟發(fā)、誘導等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聽力能力為目標,以豐富聽力教學渠道為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聽力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
一、聽力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聽力教學重習題訓練、輕能力培養(yǎng)
從筆者學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看,表面上對聽力教學重視程度較高,中技生所用的《實用英語》和高技生所用《新模式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專門的聽力訓練,但真正基于聽力基本能力培養(yǎng)的聽力教學欠缺。聽力教學基本是以習題訓練為主,這造成學生只會做聽力題,而實際聽力非常薄弱。
2.聽力課堂設計單調,氣氛沉悶
聽力課堂設計目標不明確,主要以能做對題目為目的,于是大部分的聽力課采用的模式是:教師放錄音,學生做練習,然后給學生對答案。這種聽力教學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聽力材料素材有限,練習形式呆板
學校課堂上所采用的聽力材料主要是教材本身的聽力材料。聽力材料利用率還是較高的,但素材有限, 問題形式固定,嚴重損害了學生的聽力興趣。
二、聽力的心理過程分析
1.對語音的感知
要提高聽力水平,必須增強語言的感知能力。每個人第二語言的聽力理解能力差異相當大,因為對它感知和理解的程度既與感知能力有關,更取決于對第二語言語音和語義掌握的情況,因此它不同于第一語言聽力的心理過程。聽第二語言時還不時受到第一語言體系的干擾,往往逐個單詞地聽,或者僅注意句首,卻忽視了句中及句尾重音的意義,影響了對英語句子中抑揚頓挫節(jié)奏真實意義的感知,減慢了理解英語語義的過程。
2.短期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內容數(shù)量較大,但不夠深刻和持久。長期記憶的內容多少因人而異,但它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形成的,并有一定的限度。它們在聽力中相互作用、相互補充。
3.聽力理解過程
理解是聽力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此過程中,有關知識之間的連接過程對理解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實驗表明,不同英語水平的人處理信息的方式不同:英語基礎差的學生一般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加工語言知識上,常無暇顧及其他信息,聽力理解能力也受到了限制;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能相對較快地解讀語言信息,同時有時間來理解語言內在的含義和相關的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聽力理解能力比較強。
4.信息運用
這是指將聽到的語言材料與學生已有知識連接。長期記憶中的知識雖然豐富但必然有缺陷,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又可能比較膚淺,兩者匹配時常會產(chǎn)生錯誤,這就是聽力理解能力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三、聽力教學的建議
1.總體要求
融聽力教學于聽說讀寫之中,特別是要把聽、說訓練結合起來,以聽促說,以說帶聽,共同提高。
2.教學目的
培養(yǎng)聽的策略;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在聽的過程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有效的口頭交際能力。
3.基本技能
排除口音、背景音等音素的干擾;抓住關鍵詞;聽并執(zhí)行指示語;聽大意和主題;確定事物發(fā)展順序或邏輯關系;預測下文內容;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和態(tài)度;判斷語段的深層含義。
4.主要教學活動舉例
材料選擇:真實語境中的語音材料、難度與學生水平相當、多種口音的材料。
教師角色:提供材料、鼓勵、啟發(fā)、引導、幫助、監(jiān)控、評價。
學習模式:
(1)導入——激發(fā)學習動機,介紹聽說課內容的背景等。
(2)熱身——學習關鍵詞匯,兩人或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即將聽到的材料內容進行相關話題討論,或預測材料內容。
(3)聽——通過泛聽(聽文章大意)、選聽(聽單句)、精聽(復聽全文) 等方法完成聽的任務。
(4)說——通過問答、討論、表演、采訪等方法完成說的任務。
(5)寫——根據(jù)聽力材料話題或內容寫一段對話或一篇短文。
(6)課后作業(yè)——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鞏固訓練。
四、教學策略
1.學習基礎的語音知識,掌握語音規(guī)則和語音規(guī)律
聽力基本功首先應包括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和朗讀技能。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跟讀錄音,讓他們體會模仿英語朗讀中的語音、語調、重讀、弱讀、意群、韻律等基本技能。
2.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增加學生聽的機會
培養(yǎng)學生聽的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在組織教學、講解知識時,要盡量用英語授課,讓學生時刻處于英語環(huán)境中。
3.加強聽寫練習
聽寫練習要經(jīng)常化,難度要逐漸加大。由聽單詞入手,到聽寫句子、短文,循序漸進??蛇x擇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是教材內容的縮寫,使學生逐步提高聽音會意、理解材料的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記憶和掌握。
4.上好精聽課
安排固定的聽力課,以精聽為主,通過典型的聽力材料,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音基本特點,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聽力技巧,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適應力。練習內容可用教材配套材料或教師精選的補充材料。材料的選擇必須多樣化,涵蓋各種體裁和內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語。
5.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聽力技巧
聽前抓緊時間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捕捉信息,同時預測內容;特別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的句子,捕捉主題句、關鍵詞;邊聽邊做筆錄,抓住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尤其是一些數(shù)字、人名、地名;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所聽到的材料與相關的語境聯(lián)系起來,通過置身語境達到理解的目的;注意力不要放在一個個具體單詞上,而應以語句為單位,以語篇為中心,提高學生在語篇層次上的理解能力。
6.讓學生了解英語的語音特點
很多學生反映,能夠聽懂老師、同學說的英語,但“老外”講的英語、英語廣播、英主原版材料卻聽不懂,那么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語音特點不夠了解。英語朗讀過程中會有弱讀、重讀、連讀、同化、省略等變化,對這些語音知識,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去了解、發(fā)現(xiàn)、熟悉和運用。
7.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
聽與說是相輔相成的。聽,是為了獲取信息,是語言的輸入過程;說,是思想的表達,是語言的過程輸出。只有通過說才能實現(xiàn)聽的價值,并進一步使聽的信息得以鞏固和完善。培養(yǎng)說英語的能力方法很多,首先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盡量用英語提問和回答問題,程度較好的學生要背誦句型和課文;其次可以進行各種英語會話活動,如“每日英語小演講”“英語活動日”“英語角”等,通過說英語,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聽與讀結合能提高語言的輸入質量。讀分兩個層面:一是模仿讀,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語音語調;二是輸入性閱讀,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聽力題材的常用句型及常識,如家庭、學校生活、個人愛好、天氣、問路、時間、購物等。這些話題實用英語中基本都已涵蓋,教師要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特別是幫學生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了解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這對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