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凈
摘 要: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很多教師會利用一切有效方法讓他們安靜下來,端端正正地“坐如鐘”。其實,這是有悖于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yīng)僅僅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興趣、疑問,讓語文課堂“活”起來。教學拼音時,應(yīng)該帶領(lǐng)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拼音的樂趣,在起步階段就愛上語文;教學生字、課文時,大膽地讓學生像高年級學生那樣說一說、圈一圈,教會學生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會學語文;對課文有疑問時,把疑問留給學生,教師只需創(chuàng)造解決問題的空間,并且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關(guān)鍵詞: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學真語文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yīng)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yīng)是語文實踐?!蔽艺J為這里的“實踐能力”并不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動手、動腦能力,并最終將所學知識運用起來。
一、“活”起來,讓學生愛學語文
“一般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xiàn)為對學習活動或?qū)W習內(nèi)容的好惡。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最實際的內(nèi)部動力?!睂W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接觸拼音學習語文,要想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培養(yǎng)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至關(guān)重要。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自制性差,這會兒知道的知識,過會兒就忘記了。這些剛從幼兒園走出來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在課堂上蹦蹦跳跳,邊做邊玩,所以要想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
1.做一做
每教完一課漢語拼音,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制作拼音卡片。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尋找材料,細心裁剪,用彩筆寫上拼音字母,最后用自己制作的卡片進行拼讀練習。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極富興趣,在制作卡片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強了對拼音的記憶。上課時也要充分利用學生精心制作的卡片,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如:學習“z c s”一課聲母后,讓“z c s”與“ɑ”“u”相拼時,教師先示范左邊擺出“z c s”的聲母卡,右邊擺上“ɑ”“u”的卡片,讓聲母與韻母的四聲分別相拼,再讓同桌之間進行練習。學生在擺玩中學習拼音,開心又有趣。
2.畫一畫
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學習過畫畫,學習拼音時也可利用他們的這項才能。在教學拼音時,先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字母旁的圖片,讓學生明白字母的讀音和形狀,接著讓學生展開想象,想象這些拼音字母像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并用畫筆畫下來。如,教學字母“o”時,先指導學生掌握發(fā)音,接著讓他們展開想象:你覺得“o”像什么,你能把你想到的事物畫出來嗎?學生便你一言我一句:“像泡泡”“像鴨蛋”“像足球”“像呼啦圈”……如此一來,“o”將永遠印刻在他們的腦海里。
3.演一演
學習拼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小手表演字母。如,在教 “l(fā)”這個字母時,讓學生思考:怎么用自己的身體表演出“l(fā)”?經(jīng)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學生有的站得直直的勾出一只小腳;有的把食指和拇指張開成直角;有的將手臂一橫一豎放著;有的干脆將身體下彎靠近兩腿 …… 各種各樣的“l(fā)”出現(xiàn)在眼前。如此一來,捉不到、摸不著的拼音字母變得可以觸摸,直觀有趣,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了拼音字母。這種動手動腦的表演,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強了對拼音的記憶,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活”起來,讓學生會學語文
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教師的職責。一位好語文的老師,僅僅教給學生知識是不夠的,更應(yīng)該讓學生會學語文。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會讓他們終生受益。
1.說說寫寫學生字
小學語文是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學科,而寫字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明確了1~2年級寫字的具體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p>
在指導學生寫字時,教師應(yīng)該做給學生看,寫給學生看,學生則應(yīng)觀察老師的寫字姿勢,留心老師起筆、行筆和收筆的過程,直觀地感受生字的結(jié)構(gòu)、寫字的方法?!白詫W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教材,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币虼?,在接觸了一段時間生字教學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比如說說字的偏旁部首,怎樣記住這個字,怎樣寫好這個字,哪些重要筆畫要提醒大家。在說一說的過程中讓學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增加寫字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當然,教師寫字時始終保持正確的姿勢,規(guī)范書寫,學生也能養(yǎng)成認真寫好每一個字的習慣。這樣,教師自身可以提高寫字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于學生來說更是看到了寫字榜樣,使他們無形之中受到了教育。
2.圈圈畫畫學課文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圈圈畫畫就是動筆墨。在低年級,教師就要開始引導學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標好自然段,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做法雖然簡單,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莫大幫助。要求學生做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用實物投影一起做,并附上簡單的解說:你們瞧,老師圈出的是課文的生字,這些字讀的時候要更仔細了;老師在這句話下面畫波浪線,因為老師覺得這句話特別美,你們也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句子下面畫上波浪線。
因為是低年級,學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學習方法,會覺得很新奇,特別是在涂涂畫畫的過程中,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經(jīng)過幾次指導,大多數(shù)學生能基本掌握這種學習方法。
三、“活”起來,讓學生學真語文
袁振國先生在《反思科學教育》一文中這樣論述:“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沒問題,全都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國的學生年級越高,越富有創(chuàng)意,越會突發(fā)奇想?!贝蠼逃铱鬃右苍f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苯虒W時不能簡單地灌輸和記憶,而要使學生學會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這才是真學。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切忌果斷地評判對與錯,而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行動,去探索,最終解開他們心中的疑問。
例如,《鄉(xiāng)下孩子》是一篇描寫鄉(xiāng)下孩子幸福童年的課文,文中寫了鄉(xiāng)下孩子豐富多彩的游戲、勞動等生活情景。在教課文第三小節(jié)時,有這樣一個片段: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鄉(xiāng)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魚有趣嗎?
生:有趣!
(孩子們響亮地回答著,這時我看到小翔慢慢舉起了他的手。)
師:小翔,你有什么想說的?
小翔:老師,我覺得鄉(xiāng)下孩子挖野菜一點也沒有趣。
師:為什么呢?
小翔:我覺得挖野菜很辛苦,在老家的時候我就經(jīng)常和奶奶挖野菜,一挖就要挖一整天,很累。第二天一大早還要把野菜拿到集市上去賣錢。
(說完小翔就坐下了,教室里的學生頓時沒有了剛剛的興奮,眼睛里充滿了疑問。課文中的美好生活在小翔的眼里卻是如此不愉快,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確答案呢?我決定讓學生自己做一做,通過自己的行動尋找答案。)
師:小朋友們,現(xiàn)在不是挖野菜的季節(jié),但是我們的校園里有些雜草,我們就把這些雜草當成野菜,一起去尋找它們,采挖它們,看看挖野菜是什么感覺,好嗎?
生:好!(學生顯得十分興奮。)
第二節(jié)課,學生帶上自己的小剪刀,拿上環(huán)保袋,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去挖“野菜”了。剛開始學生還興奮地到處找“野菜”,半節(jié)課后便漸漸失去了興趣,只是東找找西找找,到后來有的學生竟然直接癱坐在草地上,只有幾個學生在繼續(xù)勞動,等到下課時,學生已經(jīng)是汗流浹背了。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挖“野菜”有趣嗎?
生1:剛開始很有趣,一直挖就很累。
生2:一直蹲著,腳都酸了。
生3:沒有課文里那樣有趣。
……
師:是呀,有些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小朋友吃不飽,穿不暖,連書也沒有讀,非??蓱z,我們現(xiàn)在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是多么幸福呀!你們要不要更加努力學習?
生:要!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了和課文中不一樣的知識,還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棒!
在語文課堂上,常常會有學生提出一些奇特的想法和不同的理解,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質(zhì)疑。如果教師能鼓勵學生質(zhì)疑課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使他們學到真知識、真語文。
參考文獻:
[1]周謙.學習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2]袁振國.反思科學教育[J].中小學管理,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