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強
[摘要]義務教育,實現(xiàn)教育公平,每一個都不能少。學困生的教育管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從細心、愛心、真心、恒心、熱心、耐心、童心、合心等方面嘗試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學困生細心愛心真心恒心熱心耐心童心合心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40106
學困生的教育管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是每個教師都無法逃避的,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學困生的教育工作?
第一,細心找緣由。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指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guī)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fā),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課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的學習基礎差,接納知識速度慢、學習效率低、貪玩、懶惰,加上教師操之過急或任其發(fā)展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還有極少數(shù)學生也有家庭等其他因素。教師首先應細心觀察,通過不同方式全面準確地了解學困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采取相應的教育管理方法。
第二,愛心來感化。對于學困生來說,得到關愛是他們的迫切需要。陶行知先生說過:“愛是教育的源泉?!被繇髡f:“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蔽覀儾灰傁M麑W生理解我們,而應實實在在地去理解他們,滿足他們的感情需要,這樣他們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教育才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對這些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顯出較高的修養(yǎng)層次,要寬容大度。嫌棄學生是為師之大忌。
第三,真心去幫扶。對學困生的教育,愛是基礎,是施教的前提,幫是根本手段。不管學困生的學習基礎多差,品德素養(yǎng)多低,都要真心實意地一幫到底。幫要表現(xiàn)出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幫一陣沒效果或效果不明顯就灰心喪氣,將其舍棄一旁,那就不只是前功盡棄的問題。因為他們畢竟是學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對教師的放棄是很難接受的。他們完全有可能由表面的自責轉為自卑,繼而失去信心。因此,教師要真心實意地做好轉化工作,放低身段,俯下身子同學困生零距離接觸,做到心中有學生,對學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用真心換童心,啟發(fā)喚醒學生,使學生樹立自信。
作為教師更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適應學生的需求,不斷提高教學技能。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對教育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理定位人生目標,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素質,形成理性健康的思維,使學生能學習,會學習,有收獲,有進步。
第四,恒心常堅持。學困生的教育引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做人的工作不同于修理小樹,幾斧子下去就完事了,倒像園藝師培植藝術型的花木,要依據(jù)其生物特點、成長規(guī)律,小心翼翼地培植疏理。對待學困生,要一步一步地來,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個胖子。對學困生的教育要注意其反復性,常抓不懈,才能不斷鞏固。天津一位特級教師說得好:“對后進生的工作要經常抓,反復抓,抓反復。”學生就是在不斷反復,不斷糾正的循環(huán)中進步成長的,正所謂是蛹動前進,螺旋上升。
第五,熱心來融化。有了熱心,教師會對工作充滿激情,會不斷加大心智投入,會想方設法尋找辦法來進行學困生的教育管理。用熱心去融化學困生那冷卻的心靈,用熱心去溫暖學困生那扭曲的感情,用熱心去鼓勵學困生不斷前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感動學生。
第六,耐心去引導。我們平時總提倡“耐心的說服教育工作”,要求的核心應該在“耐心”上。不厭其煩的批評說教絕不是“耐心”的表現(xiàn)。這里的耐心應有更深刻的內涵,更寬廣的境界:不計前嫌,不泄私憤,不一葉障目,不一覽眾山小,不急于求成,寬容大度,積極熱情,伺機鼓勵,保持民主、平等的關系。耐心所表現(xiàn)出的更多傾向是欣賞、表揚、鼓勵。
第七,童心永年輕。有人向全國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請教成功的秘訣,他說:“我,是一個長大的兒童。是童心給了我教育的智慧?!币幻逃ぷ髡撸瑹o論年齡多大,應擁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陽光積極,充滿工作的激情,感受生活的幸福、人生的樂趣。童心,是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擁有一顆童心,教師才會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站在同一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才會理解學生的一言一行,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教師與學生的心靈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進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第八,合心促發(fā)展。家長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有合理的期望值,家校共同配合,形成學困生轉變的適量合力,盡最大努力降低或者消除影響學生發(fā)展的消極因素。
魏書生曾經說過:“人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人的胸懷比天空更廣闊。”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信奉: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要盡力去讀懂每一幅畫卷。從生活、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去幫助學困生,使學困生盡快走出迷惘、困惑和挫折,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亮麗人生。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