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尚虎
摘要: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本文立足于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69-02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極為重要。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很多行為習慣尚未定型,還有很多可以塑造的空間。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塑造學生的行為和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1.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才能積極地去實踐,并持之以恒,最終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超過了我們的想象,如果一個學生預習不充分,直接導致了課堂上聽課的效果差,做作業(yè)的速度變慢,課后復習的時間增加,同時還增加了錯題管理的時間,這樣學生課外學習的時間就縮短了,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學生通過預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對教師課堂講解的內容已經有足夠充分的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預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大致可分周預習和日預習。周預習是學生根據(jù)教師所講課的進度,提前預習這一周內老師要講的內容,把不懂的地方用色彩明朗的筆標示出來,小學生可以在進行粗略的周預習之后,再進行日預習,但切記時間不應太長,否則效果會適得其反。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就有"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勤于動筆的習慣很重要。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就曾要求每個學生人人備一個"雜記本",在本子上可摘抄課內課外閱讀中的好詞好句好段,甚至可以把自己比較欣賞的一首詩或一整篇文章寫在上面,寫出欣賞點;也可以寫班內、校內、社會上的所見所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筆者在檢查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那眼花繚亂的世界里,寫到了雜記本上的內容: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短語成語,名句警言,妙語佳對,科技信息,精彩故事等等真是五彩繽紛! 這就是所謂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的習慣和勤于動筆的習慣,可以讓學生記錄下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勤于思考,善于發(fā)問的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因為知識只有通過思考才能真正掌握,那么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才能提高,所以在課堂上應對學生進行適宜的指導。學習其實就是一個思考、討論、掌握、運用的過程,告訴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不要積累,要及時解決,要大膽發(fā)問,不能有疑不問,不懂裝懂,否則問題會越積越多,以至于不愿學習,最后成為后進的學生。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不善于動腦筋,也不善于發(fā)問,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問題,或故意設疑,讓學生思考。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性,鼓勵他們勇于向權威挑戰(zhàn),提出懷疑,促其勤于思考,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不管教師會不會回答,都要保護他們敢于質疑勤于思考的積極性,要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這樣,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平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勤于思考的勇氣和精神,所以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對權威不盲目崇拜,有獨立思考,自辟蹊徑,不斷開拓的勇氣,才會有創(chuàng)新。以上,是我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從這些習慣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讓學生受益終生。那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怎樣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成為閱讀障礙,或寫作上的攔路虎。許多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么跳過去不理睬,結果是囫圇吞棗;要么向別人求助,養(yǎng)成一種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因此讀書要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學生通過長期的堅持,方能成型。人都是有惰性的,小學生自制力較弱,在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當逃兵,這時教師要樹立優(yōu)秀的榜樣或為他們講解一些名人故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產生良性的自我約束,從思想和言行上約束自己的懈怠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塑造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讓學生懂得堅持,不半途而廢,確保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是加強引導,確保學生的學習沿著教師的指引方向,另一方面,教師要強化自己的監(jiān)督作用,通過教師監(jiān)督、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以及學生自我監(jiān)督的方式,達到監(jiān)督的目的,確保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4.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必須學會圈點勾畫
學會做讀書筆記,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古人讀書強調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評點古籍的寶貴遺產。凡是在學問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列寧讀書,都要寫詳細的讀書筆記,在研究帝國主義問題時,光讀書筆記就寫了60多萬字;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所使用的筆記卡片就達5000多張。寫讀書筆記還有助于培養(yǎng)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記憶。"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不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人受益一生。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小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小學時代(教師),2005.
[2] 張月玲.試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5.
[3] 李美紅.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業(yè)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02.
[4] 張可麗.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