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林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從總體上看,小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缺乏靈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的積累明顯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較為突出。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水平已經(jīng)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急需解決的教學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新課程;積累語言材料;寫作技巧
新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習作提出明確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歡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針對中年級的習作要求,為了增加學生語言的積累,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中,我嘗試著引導學生在正確理解、充分認識、體會課文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小練筆,幫助學生把別人好的語句詞匯和寫作技巧充分“吸收”和“消化”,使學生的作文展現(xiàn)出個性的魅力。
一、課文精彩片段,可著力指導練筆
我們可以依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確定練筆的內容,指導學生模仿課文的精彩片段,提高練筆的有效性。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第四自然段用總分的結構給我們描繪了西沙群島的魚多的景象。對于作文剛剛起步的三年級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篇好范文。
我在教學這一自然段的時候,先出示這一自然段的2、3、4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通過抓住關鍵詞語用心去感受魚的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多。接著讓學生找一找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學生自然找出了第一句。我告訴學生這一句是這一段的中心句,作者圍繞這句話,對西沙群島的魚進行了具體描寫,給我們展現(xiàn)了魚非常多的景象,表現(xiàn)了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這一自然段學完了,我并不就此結束,而是引導學生模仿作者的這一寫作技巧,結合平時的觀察,寫一寫“課間活動的熱鬧情景”或“春天,花園里百花盛開的美景”。學生們個個胸有成竹,頓時筆尖飛舞。
(學生作品)
生1:課間活動真是熱鬧非凡。操場上,好多女同學正在跳橡皮筋,瞧,她們跳得多歡啊,辮子隨著身體的晃動飛舞著,一個個像快樂的小精靈;籃球架那邊,好多男生正在打籃球,他們龍騰虎躍,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搶籃球,籃球進筐了,準會響起一陣叫喊聲;看!那邊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在干什么呢?原來啊,他們在打彈珠呢,看他們一個個緊盯著彈珠,生怕自己的彈珠不見了似的。
生2:春天,花園的花競相開放,芬芳撲鼻!看,迎春花吹起了各色的小喇叭,好像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桃花綻開了美麗的笑臉,似乎在向人們展示自己美麗的花瓣;杜鵑花也不甘落后,它們爭奇斗艷,仿佛在說:“我最漂亮!”而茶花就更美麗了,粉紅的、金黃的、雪白的、火紅的,就像給茶樹穿上了一件件漂亮的花衣裳。這些五彩繽紛的花兒,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吸引了一群群可愛的蜜蜂和蝴蝶,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似乎在告訴人們“花兒真美!蜜兒真甜!”
通過這樣的“小練筆”,學生就會積極運用課文中段落的表達方式和規(guī)律,把課文的表達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當學生大聲朗讀自己富有個性的“小練筆”時,就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從而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感。
二、體會文章之情,待到濃時再動筆
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作者情動而辭發(fā)的產物。教學中,學生入情入境,自然會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這時候安排小練筆,可以讓學生一吐為快。
我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品讀課文,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萬種風情,然后利用課件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學生欣賞搖曳多姿的荷花,學生看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我就趁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F(xiàn)在,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你最想說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請你寫下來!”此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學生靈光閃現(xiàn)、思緒飛揚,詩歌一樣的語言像朵朵閃亮的浪花不斷躍起:
(學生作品)
生1:我是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想讓前來觀看的游人們更早地看到我美麗的面孔。我還想對葉圣陶爺爺說:“爺爺,謝謝你把我們荷花寫得這么美,當我們凋謝時,人們還能從文中欣賞到荷花。”
生2:我是一朵幸福的荷花,來到這個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看到了自由飛行的小鳥,聽到了蟬兒美妙的歌聲,我真想一直留在這個世界,欣賞夏天的美麗,也為夏天增添一些色彩。
生3:我是一朵快樂的白荷花,從這些圓圓的碧玉盤里冒出來,風兒輕輕一吹,我仿佛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姑娘,身著潔白的衣裳,配上碧綠的裙子,與同伴們在風中舞蹈呢!
這個片段教學無不閃爍著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這里,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一種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策略,老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學生用心傾訴,真情流露,既是心靈的獨白,又是個性的張揚。這時,作者、教者、學者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三、課文懸念結尾處,抓住時機練一練
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的結尾都寫得留有余地,給我們很多遐想的空間。對于這樣的地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把這些懸念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變成自己的作品。
《小攝影師》一文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弊x到這兒,學生們意猶未盡。此時,我問孩子們:“小男孩會來嗎?”這時,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一個個興趣盎然,一張張小嘴口吐蓮花。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適時適量地練筆既可以消化“讀”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寫”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練筆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觀感受的再創(chuàng)造。總之,練筆是學生寫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yǎng)的基石,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只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就能水到渠成,實現(xiàn)真正創(chuàng)新的目的。語文閱讀課堂也會因小練筆而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