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梅
摘 要:幾年來,我校生物教學成績一直處于全縣領先水平,躋身常德市優(yōu)秀行列,對此,大多數(shù)同行對于我校提高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做法充滿好奇?,F(xiàn)結合本人及我校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從處理師生關系,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以及改進方法激趣、積極參與教研、適時反思等諸方面對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當好新課改中的生物教師談一些具體的做法和感悟。
關鍵詞:尊重 改革 高效課堂 教學質(zhì)量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學校一直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打造“自主高效低負”的課堂。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尊重學生,完善自我,改進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藝術,打造高效課堂。[1]
一、尊重每個學生,優(yōu)化師生關系
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就教育工作效果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彼?,能否處理好師生關系就成為教育成敗的關鍵。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盡可能做到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
生物教師一般要同時兼教幾個平行班,因為種種原因,班與班之間很難齊頭并進,于是,教者往往在優(yōu)勢班心情愉悅,多次表揚,導致優(yōu)勢班越來越好;后進班紀律偏差,任務完成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可能都不理想,教者忍不住,說最多的可能就是:“你看某某班,十分鐘就能完成的任務,你們二十分鐘都搞不定;”還有“這次考試,某某班優(yōu)秀的人數(shù)比你們及格的還多。”久而久之,孩子們會認為這個老師對他們有成見,甚至討厭他們,師生之間出現(xiàn)信任危機,孩子們就會不待見你,不喜歡這一學科,教學質(zhì)量自然也會大打折扣。深諳其中的利弊得失,所以我們在與學生交流時要特別小心,即使非常生氣,也要努力克制,要做到即使是話到嘴邊也要咽下。
在教學實踐中 ,我們必須不斷從身邊同事們的成功中汲取養(yǎng)料,也從失敗的案例中獲得寶貴經(jīng)驗,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盡可能讓學生感受到你是一個真誠熱情、寬容負責的老師,讓多一些的孩子喜歡生物課,讓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師生創(chuàng)造性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催化劑。[2]
二、擴展知識視野,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現(xiàn)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相當一部分孩子真可以用“見多識廣”來形容。課堂內(nèi)外,孩子們都有質(zhì)疑課本內(nèi)外各種現(xiàn)象的可能。作為教師,必須讓自己擁有該學科的豐富知識,課堂才能煥發(fā)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只有真正具備了“欲給生一滴水,必先有一桶水”的本領,才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
作為一名教師,二十多歲踏上講臺,如果僅僅用前面十幾年學到的知識去完成將來近四十年的教學工作,顯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新時代的教師,要樂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學習,不斷進取,掌握廣泛的知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盡可能多讀書,爭取最大的進步。
三、探索新的方法,提升教學藝術:
1.挖掘教材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反復鉆研教材、查找資料,精心設計,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1)教學語言力求幽默簡潔。小品之所以在春晚中越來越舉足輕重,是小品的魅力,更是語言的魅力。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知識點究竟怎樣說才能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教者必須要認真考慮反復斟酌。
(2)教學實例密切聯(lián)系實際。如在教授《傳染病》一課時,可以談及甲型H7N9禽流感,非洲埃博拉,廣泛搜索埃博拉相關知識,課堂上娓娓道來,學生們必定會興致倍增。此外,還可以經(jīng)常在課堂中教給學生生活健康知識。譬如,在教學《消化系統(tǒng)》時,可以教學生辨識齲齒,講授胰腺炎的危害和預防;在教授《運動系統(tǒng)》時,應特別強調(diào)青少年為什么要特別重視坐立行走的姿勢,并教給孩子們長高的秘訣及其道理。長此以往,孩子們越來越覺得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神奇又實用的科學。
(3)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結合生物科學知識對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及小學課文中的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大膽質(zhì)疑。其中春蠶絲吐盡是在化蛹前,此時蠶并沒有死;小蝌蚪尋找到的在荷葉上唱歌的是蛙爸爸,因為蛙媽媽不會鳴叫……通過生物學知識拓寬孩子們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們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會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望。[3]
2.積極參與教研,提高課堂效率
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對于教師的成長大有好處。譬如,錦弘中學取經(jīng),許市中學探寶,這些出外研討活動的點點滴滴,能讓我們對新課改教學理念和全新的教學模式有一定了解。經(jīng)常地觀摩學校及縣級教研現(xiàn)場會、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對新理念的詮釋和新模式的探討會更加深入。
在每一次教學研究活動中,教師要真正讓自己融入其中,不流于形式,用心思考,反復琢磨,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成長。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超的教學藝術并不能靠簡單的模仿得來,而要在不斷追求、不斷提煉、不斷升華中激活自己的教學方法,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形成特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我們要善于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將小組討論交流、展示匯報自然融入我們的課堂。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該門學科產(chǎn)生濃厚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激情,也能使教師在各種觀念的碰撞中,在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和指引下提高認識,不斷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不斷攀升新的教學境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適時教學反思,生成教育智慧
反思是教師獲取實踐性知識、增強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徑。反思不只是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件或活動的簡單回顧和再思考,而且是一個用新的理論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堅持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汲取他人教學的精華,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總之,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名教師,應當做到與時俱進,勤奮好學,講究方法,在新課程改革中不斷汲取養(yǎng)料,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讓自己成為學生真正喜愛的生物教師,教學質(zhì)量自然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劉恩山、汪忠《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
[2]汪忠、《生物學教學參考書》、2014、12
[3]汪忠、蘇教版《生物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