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芳
摘 要: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以及其對策的研究,對于我國教育領域的整體發(fā)展來講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然而,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同時由于家長、幼兒園以及多個方面主體的思想問題,要想很好、很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是很難的。所以,在今后的學前教育領域的發(fā)展中,要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重視,同時要對家長以及幼兒園普及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能夠從多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解決,進而促進我國學前教育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探討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去小學化的策略。
關鍵詞:學前教育 小學化 成因 策略
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擔負起引導幼兒學前教育的重任,不能過度地將小學式的教學模式搬到幼兒的教學上來,應該以幼兒視角整理教材而且與生活結合,通過興趣教學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展輕松的教學,確保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1]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
1.應試教育深入人心
雖然家長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但是應試教育的現狀讓他們必須去面對,并且“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也根深蒂固,因此激發(fā)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希望,他們對“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并不反對,認為孩子能夠認字、背詩和計算是值得驕傲的,也認為孩子此時不學,就會落后于其他的同齡孩子。即使個別家長不贊同“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模式,但是面對現實,為了讓孩子提高競爭力,也只好默許。
2.學前教育資源不足
很多幼兒園的布局結構很不合理,最重要的是沒有足夠數量的條件達標的幼兒園,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出現了大量不具備辦園條件的幼兒園。這部分幼兒園沒有按照幼兒成長規(guī)律辦園。并且許多公辦幼兒園也有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為了擴大自身的影響,努力讓本園的幼兒能夠出類拔萃。很多幼兒園對有多少幼兒進入名牌小學消息進行渲染,助長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風氣。[2]
3.缺乏監(jiān)督指導力度
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沒有對目前存在的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誤區(qū)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在面對學前教育呈“小學化”傾向發(fā)展時,政府相關部門幾乎沒有采取干預措施,也沒有形成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學前教育指導法規(guī),這樣就造成了學前教育如同失去韁繩的野馬。并且由于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的監(jiān)督缺乏力度,學前教育沒有受到的輿論壓力,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風氣。
4.教育方式存在缺陷
幼兒園在其管理和組織上明顯傾向于“小學化”教學模式。一方面,我國很多地區(qū)把對小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添加給幼兒,讓幼兒的行為被過早的定性,讓孩子的身心語言與好動好問的特性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些與幼兒的生活發(fā)展規(guī)律極不相符,不利于幼兒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限制了幼兒的思維開發(fā)。另一方面,幼兒園一味運用小學班級的授課模式,把幼兒們固定在教室與課堂中,大大降低了幼兒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減少了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
二、有效去除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策略
1.提高師資力量
面對過度銜接的問題,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是由循環(huán)的帶班模式轉變成固定的呆板模式,不過這一轉換并不現實,孩子還太小,本能地會對熟悉的人產生依賴心理。如果采用固定帶班模式,會讓孩子在面對新的陌生教師時產生惶恐,不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從師資途經開始著手比較適合。師資途徑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為主,學會在大班與小小班的授課當中轉換角色,所以幼兒園可以不定期地組織教師前往探討經驗,以應對小學化趨勢的發(fā)展。
2.要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實現家園共育的目的
家園共育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石,同時也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孩子們能否茁壯成長,關鍵就要看家園配合的默契程度,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是老師和家長們的共同愿望。正因為如此,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育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因此,做好家園聯系,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家長對幼兒階段教育的認識,都能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后盾。
3.要端正教育教學的態(tài)度,正確認識幼小的有效銜接
作為家長或者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端正幼兒教育教學的方法,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一些關于幼兒教育的基礎知識,主動地去了解幼兒教育的主要發(fā)展目標。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要尊重幼兒以“玩”為主的天性,根據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以及生理發(fā)展的特點,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教育教學。此外,幼兒園也應該遵循學前教育的規(guī)律,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對兒童的“教學識字和演算”的培養(yǎng),應該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和愛好等方面,拓寬孩子們的興趣范圍,同時還要積極地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和主動學習的精神。根據教育部的規(guī)定,要想有效地開展學前教育,要嚴格遵守學前教育絕不能“小學化”,要根據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孩子們在什么階段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這也是每一位教育者應盡的義務。[3]
4.按照兒童健康成長規(guī)律實施教育活動
學前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具有啟蒙性、科學性、豐富性和適當性,為小學教育奠定基礎。避免出現學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首先應該重視兒童學前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兒童自身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采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進行教學,符合兒童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同時也應該提高兒童的主觀意識,通過開展各項游戲活動,提高兒童的學習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5.加強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力度
學前幼兒教育屬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因此離不開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投入、管理。近年來,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導致學前幼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為了改善這種現狀,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從實際教育情況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guī)范標準,同時出臺學前幼兒教育的相關文件,綜合管理學前幼兒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時間等。針對各類違規(guī)現象應該采用一定的處罰手段,不斷提高學前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平,有利于學前幼兒教育的良好發(fā)展。
6.加大社會管理力度
隨著目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日趨嚴重,社會要集中力量對此進行宣傳報道,并且通過宣傳報道讓整個社會都能夠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弊端。從而在全社會形成正確幼兒教育觀念,明確幼兒園辦學的意義和宗旨。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制度和形成多標準的評估考核方式,以此督促幼兒園建設得更加規(guī)范,對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糾正。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要改變以往的錯誤觀念,正確認識學前教育的意義,幼兒園方面也不斷完善教學的內容,讓孩子在幼兒園內享受到快樂,在游戲中獲取知識,從而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吳玉梅,郝躍.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分析[J]. 學理論. 2014(09)
[2]王繽梅.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歧與評價[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02)
[3]嚴仲連,蓋笑松. 論治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合理路徑[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