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靜玥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要做到觀察、思維、表達密切結合?!倍嗝襟w計算機提供了再觀察的機會,它所提供的畫面延伸了學生的視線,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能力出發(fā),不斷摸索,總結出“四結合”作文教學的課堂結構。
【關鍵詞】“四結合”;作文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4【文獻標識碼】A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作文指導,首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變老師“要我寫”為“我要寫”。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孩子們的心理特征是:愛美、喜新、好奇、求趣。一切美、新、奇、趣的東西,都能引起孩子們極大注意,產生強烈的興趣和表達欲望。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不但能為孩子們提供優(yōu)美的畫面,介紹新奇事物和有趣的活動,而且聲形并茂,視聽結合,能引起孩子們極大興趣和新奇感,大大提高了聽課效率,激發(fā)了寫作興趣。如,我們指導學生寫小動物,當學生從屏幕上看到南極的企鵝、大森林里的猴子、大山雀、魚池中可愛的金魚,他們覺得這些小動物多么可愛啊!搖搖擺擺的企鵝、活潑好動的金絲猴,自由自在的小金魚……這些活動著的畫面,生動、形象、逼真,學生不僅認真觀察,而且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水泡眼金魚頭上的兩個大水泡,多像在水里照亮的小彩燈……”寫作興趣被充分調動了,還愁寫不出作文嗎?
二、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學生有了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但不一定能寫出好作文來。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學生還不會觀察。小學生心理方面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而且極不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短,對事物的觀察不細致,較籠統(tǒng)。因此,對熟悉的事物是想寫而寫不出來。觀察是寫作的基礎。指導寫作,首先要指導觀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有順序、抓重點、抓特點。觀察細致,也就寫得具體。于是,我們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如在《燕子》教學中,第一遍的觀察,重點指導看燕子的樣子;第二遍的觀察,重點指導看燕子的飛行;第三遍的觀察,重點指導看燕子的活動。教學非常方便,觀察指導有順序、有重點,層層深入。學生不但掌握了觀察方法,而且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有對觀察的事物認識清楚,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楚。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還必須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一邊看一邊想,才會對事物了解透徹,印象深刻。因此,我們在指導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
三、結合課文、回憶寫法
例文引路,是對兒童已有能量的運用。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一種知識的遷移,降低了學習難度,減輕了兒童學習的心理負擔。
小學生作文,模仿是必不可少的。遵循這一規(guī)律,我們在作文指導中,還注意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其實,這些寫作方法,學生早就學過了。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對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都做了具體詳盡的分析,而每一個單元的寫作訓練,都是根據單元課文的特點提出來的。因此,老師這時不必作具體的指導,而只需引進學生閱讀有關的課文,回憶學過的寫作方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閱讀和寫作就有機地結合了。如,指導寫《猴子》作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燕子》的寫作方法:先介紹燕子的外形,接著寫它的生活習性(活動、搭窩、吃東西),再結合課文理解如何寫具體。有了閱讀課的鋪墊,學生寫《猴子》就不再困難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仿寫”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四、先說后議、編碼打字
作文教學應“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作文指導中,我們始終遵循“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并重”的原則,要學生先說說評評,“我手寫我口”,這樣,既可以迅速構思,又能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課堂容量大,效益高,便于集中力量解決重難點。
課堂的寫作,因時間限制,我們多做片斷練習,即根據寫作訓練的要求和這堂課指導的重點或考慮到學生的難點,集中精力,寫一個片斷,解決一個問題,做到一課一得。
如,指導學生寫《悄悄話》,抓住“怎樣才能把小女孩跟爺爺說悄悄話”這個重點寫具體,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為了讓靜止的畫面活生生地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請兩個學生扮演爺爺和小女孩表演過程,然后請學生口述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悄悄話的內容。邊說邊評議:想象的合理性,說話的條理性等。說的形式多樣,指名個別說、同桌互相說、個人說。這樣,時間用得不多,而面卻比較廣,學生可以從同學的說評中得到啟迪,寫作的困難較好地得到解決。
這時,運用計算機輸入學生說話的內容,不僅大大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而且一定程度上收到更好的寫作效果。上機寫作對學生來說是件新鮮事兒,具有現代技術的先進性,它可以隨時改正和插入文字及整塊移動等,教師便于個別化指導,學生糾正快,在“想打”的過程中,知識與技能同步發(fā)展,互為促進。
五、運用網絡、評析修改
作文指導課中,及時反饋學生初步寫作的內容,師生進行評議,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難于做到?,F在運用微機網絡進行教學,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困難。只要一按鍵,學生所“寫”的作文就呈現在大家面前了。小作者站在屏幕前朗讀給大家聽,親切感人,似乎有一種成就感,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全班同學對照寫作要求細細品味,互相評議,一目了然,利于取長補短。在評價過程中,運用先進技術,結合上機,進行修改潤飾,更正錯別字,添上漏字,刪去多余字,補充完整句……還可以糾正書寫格式、標點符號等口頭上難于修正的錯誤。寫作內容隨著修改完善最后清晰地呈現在大家面前,成了共同欣賞的一篇好作文。通過評析,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分析別人作文的能力,達到了修改、充實自己作文內容的目的。這種評析,比口頭評改有質的躍進。
“四結合”作文課堂教學,學生興趣較濃,作文成績普遍提高,它符合《大綱》要求,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事實證明,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