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 要:中考政治考試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進行了革新,考試內容上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出題的形式也日漸多樣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不打無準備之仗,做到有備無患。當然,這也對廣大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及時認清教育形式,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以使政治教學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
關鍵詞: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人生觀;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6-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09
當前,素質教育已成為所有學科教育的追求目標,政治課也不例外。根據(jù)我國關于素質教育的要求,現(xiàn)中考政治命題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政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對中考政治命題做進一步的探究,以便于及時做出改變,對學生進行實時的指導工作。據(jù)筆者觀察,上級主管教育部門已經(jīng)對中考政治考試進行了革新,無論是考試內容還是考試形式都發(fā)生了變化,對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及時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探索新教學方法,轉變老思路
在過去幾十年的中國教育歷程中,很多老教師對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付出了無窮的心血,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前進,支撐著整個中國教育事業(yè),為新中國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過去限于個人水平及當時中國的經(jīng)濟水平,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都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的“一言堂”教學。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雖然現(xiàn)在看來不科學,效率不高,但是確確實實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們不能否認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經(jīng)濟水平發(fā)生了令世人稱奇的變化,中國教育也隨著其他各項事業(yè)在進行著急速的轉型,逐漸和世界先進教育模式接軌,走上了世界化、科學化的發(fā)展道路。為了適應這一吧變化,政治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從思想上進行轉變,采取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
以往因為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支配,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思想政治課不重要,可有可無,只要指導學生把重點部分背下來就可以得高分。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而在這一不正確觀點的影響下,政治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可能好。
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必須從思想根源上改正這種不正確的錯誤認識,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力爭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指明人生的方向,使他們能夠明辨是非,知道對錯。另外,新的素質教育理念指明,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授業(yè)解惑,他們應該通過教育活動,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既有知識又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擁有與時代接軌并敢于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奉獻精神的人才。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以使他們將來為社會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形勢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往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機械式地進行高強度訓練,靠著題海戰(zhàn)術來提高學生的考試分。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這種學習方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適應新考試要求。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所交代的實踐任務,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與其他人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的變化,關注時事政治,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具備時代發(fā)展潮流思想的有為青年,而這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討當前國際形勢及國內形勢,試著出謀劃策解決當前一些不太友好國家對我國的騷擾行為,并將全班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不僅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內、國際形勢,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辯論能力。
三、突破學科本位意識,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
眾所周知,任何事物之間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同樣道理,任何一個學科都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每個學科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育者如果把各學科孤立開來,只做自己學科的事情是非常不科學的,也是違背教育精神的。教師要想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知識和能力及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的有用之才,就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整合各學科知識。如在思想政治教學當中就可以融入歷史知識,把現(xiàn)在的國際形勢和現(xiàn)代國家執(zhí)政理念與古代君主執(zhí)政理念進行比較,使學生對國家和歷史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另外,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借鑒教學方法,互通有無,也有利于教師個人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政治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補充自己的業(yè)務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更新教學理念,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以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為政治教學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現(xiàn)軍.淺談中考政治命題改革后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
(4).
[2] 江萬生.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 改革與開放,2011(12).
[3] 吳常春.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4] 張信強.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策略初探[J].新課程:中,2015(12).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