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兩添
摘要:中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此要重視對各個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尤其是中學語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法知識一直得不到重視,這就造成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偏弱。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學生才能準確的分辨現(xiàn)代漢語語句的結構形式,能夠準確掌握漢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所以要加大對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視度。
關鍵詞:語法教學;中學階段;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49-02
人們?nèi)粘=涣鳒贤ㄖ兴\用的語言都是由多種詞匯形成的,但是詞匯語法的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由于語法是表面上對語言的抽象概括。所以,中學生只有充分掌握語言語法的運用規(guī)則,才能更準確的對語言進行表達和分析。中學時代乃是人一生學習、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人的思維方式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由于語法本身抽象概括的特征較為突出,因此在中學時代學習一些特定的語法內(nèi)容,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升。同時,語法規(guī)則較強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適應并掌握演繹推理的思維方法,由此促進相關科目的學習。
身為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淡化語法教學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這并不代表完全排斥語法知識的學習。語文知識雖然不能直接轉化為能力,但是語文能力是需要語文知識來支撐的。沒有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職能是無源之水。因此我們應該擺正語法教學的位置,把語法教學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一定的語法知識,掌握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形成一定的語法思維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推動語文教學的長遠發(fā)展。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語法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具體來講,掌握語法的必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語法對分析現(xiàn)代漢語復合句的重要性
在中學時期語文教學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意義,是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進行良好語言表達的主要保障。到了中學階段語文學習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習內(nèi)容也不會像以前學習的那么簡單,在考試中經(jīng)常會遇到對復合句結構辨析的問題。例如:三年當中,這個縣的糧食總產(chǎn)量,以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發(fā)展。這句話從語法角度來分析,存在中心語和謂語不搭配的語病。中心語是"總產(chǎn)量",謂語是"發(fā)展","總產(chǎn)量"不能說"發(fā)展",可以說"提高"。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用語法知識來說明這個病句的問題,就十分明了,既可以省去許多多余的工作,又能減少重復講解的次數(shù),提高教學效率。葉圣陶先生就曾經(jīng)批評有些人寫的文章是":聽去很順耳,仔細辨辨,原來里頭有幾個詞用得不妥當,不然就是多用了或者少用了幾個詞。"[1]可見,僅靠"語感"這種感性直覺來辨別句子是有相當大的局限的。對中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語言訓練還不夠,無法形成正確的語感,而語法學習則能快速提升學生的語言辨析能力。
2.掌握語法對理解古代漢語的重要性
在各種語言要素中,語法的穩(wěn)定性最強。"雖然任何事物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語法也不例外,但是語法的變化,比起語音、詞匯來,要緩慢得多。這是因為它是一個由各種抽象規(guī)則交織成的有緊密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如果廢棄舊的規(guī)則,馬上換一套新的,會使人們不習慣,交流思想就難以進行。"[2]所以,語法的穩(wěn)定性是聯(lián)系古今漢語的重要紐帶。學好語法,對理解古代漢語是有極大促進作用的。
對于中學生來說,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還有待提升。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掌握一些復雜的語法使用技巧,比如一些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用法等。教學中,教師雖不必生硬地灌輸這些語法概念,但一定要讓學生熟練的掌握詞類活用、成分省略、句子倒裝等讀懂文言文的必備知識。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要掌握句中"之"字的用法,就要了解賓語前置這一語法知識。
3.掌握語法對提升中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學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但是真正會寫作文的學生卻不多。尤其是一些學生在作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別字或病句,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究其原因,除了學生積累的素材不多外,不懂語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個學生在一篇作文中寫道"媽媽那雖說不怎么好看的發(fā)型,現(xiàn)在也已不成樣子了。"如果具備復句的相關知識,學生就會懂得這是由兩個分句構成的復句,前后分句間應該是遞進關系,"雖"與"也"不僅不能搭配,同時也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句間的關系。又如,教師在知道學生如何把語言寫得生動具體些時會說:"在中心語之前加上層層修飾語,語言就會變得準確、具體、生動。"但是如果學生連中心語、修飾語都不懂,這句話就等于白說。
4.掌握語法在學生修改病句時的重要性
在中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判斷、修改病句是一項中學還是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通常情況下,判斷病句的方法有:看詞語運用是否準確,看句子的結構是否完整,看成分的搭配是否恰當,看語序是否合理,看表達是否前后一致。對這些病句的分析,都會用到句子成分、提取句子主干等語法知識。如:通過學習....,使我提高了知識。這時常見的一種病句,學生卻很難掌握。如果具備相關的語法知識,懂得"通過學習......"是個介詞短語,一般充當句子的狀語成分,它可以提到主語之前,用逗號隔開:"使我......"是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充當句子的位于成分,就會明白這是個主語殘缺的病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對中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然而,在當前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語法知識卻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tài)?!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漢語語法知識的教學放到了微不足道的位置上,導致語法教學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被忽視。鑒于此,我們認為,母語語法教學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可以隨便被"淡化"的,中學階段,我們必須要加強漢語語法教學。
參考文獻:
[1]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下)[M].增訂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