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植桑
【摘要】自從《甄嬛傳》在國內(nèi)熱播以來,英文版《甄嬛傳》也在美國強勢播出,“甄嬛體”的各種逗趣英譯也引發(fā)了國內(nèi)外網(wǎng)友的廣泛討論。本篇論文就這一文化現(xiàn)象,結(jié)合劉宓慶先生的文化翻譯理論,就英文版《甄嬛傳》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于此劇中的文化特征詞的英文解讀進(jìn)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國內(nèi)出口更多制作精良的影視作品并且配備合適的字幕翻譯有一定助益和啟示。
【關(guān)鍵詞】影視翻譯 文化翻譯 文化適應(yīng)性
一、《甄嬛傳》英譯現(xiàn)狀分析
1.古詩句的翻譯——“引經(jīng)據(jù)典”式翻譯。《甄嬛傳》中許多臺詞摘自古時文人墨客的名句,有人說過“詩歌不可翻譯”,難以取舍的無非是如何將詩歌的美感和韻味完整地傳達(dá)給讀者。這些詩句完美地勾勒了劇中角色的人物特征與個性,已然是本劇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劇中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臺詞“愿得一人心,白首永不離”。英譯版《甄嬛傳》中給出的譯文是“To capture the heart of my fated lover and cling together till our hair turns gray.”《中國日報》高級專欄作家周黎明先生給出的翻譯則是“Win a heart so dear; till death, keeps near.”相比之下,前者將原詩的基本意象都完整地表述出來了,畫面感十足,體現(xiàn)了詩中堅貞不渝的愛情觀,而周先生的翻譯雖不完全忠實原作,但其韻腳充分體現(xiàn)了詩句所獨有的律法,與原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2.古敬語的翻譯——“參詳西史”式翻譯。英譯版《甄嬛傳》的另一特色是不同品級的稱謂和問候語的翻譯。例如,劇中“小主”這一稱謂目前有兩種譯法,一者譯為“your ladyship”,另一種則譯為“young mistress”。這兩種譯法各有特色:前者考慮到英語國家觀眾的接受能力,選擇了西方社會本就用于稱呼貴族女性的表述,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后者則抓住了“小主”這一稱謂的兩大特點,一是年紀(jì)較輕,二是身份卑微,但是“mistress”一詞有“情人”之義,偏貶義。這兩種譯法共同的缺憾就是沒有表現(xiàn)出中文“小主”的俏皮明快以及仆人對“小主”的“奴顏婢膝”之意。
3.獨特文體的翻譯——“個人解讀”式翻譯?!墩鐙謧鳌分械呐_詞“古色古香”,劇中人物對話文藝調(diào)十足,語調(diào)不急不緩,口氣不驚不乍,從容大方,語言風(fēng)格非常接近《紅樓夢》。這種所謂的“甄嬛體”一時之間成為網(wǎng)絡(luò)上的熱門文體,尤其在年輕網(wǎng)友間刮起了一陣熱潮。《甄嬛傳》中“不偏愛,懂節(jié)制,方得長久”譯為“No favoritism, no excesses, one will last.”該譯法沒有直接將“節(jié)制”譯出來,而是選擇“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形成兩個“no(不)”結(jié)構(gòu),顯得對仗工整,最后一句“one will last”十分有氣勢,道盡宮中的生存哲理。
二、《甄嬛傳》文化翻譯探究
1.英譯《甄嬛傳》的文化意義。英譯《甄嬛傳》對于文化意義的把握還是比較準(zhǔn)確的,包括劇中人物對白中的古詩句等翻譯基本上是做到忠實傳達(dá)的。例如劇中“華妃”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臺詞,“那就賞夏常在一丈紅吧,就算用她的血為宮里的楓葉積點顏色?!庇⒆g《甄嬛傳》給出的譯文是“Then I will award Attendant Xia the Scarlet Red so that we may add some red color to the maples with her blood.”該譯文將“一丈紅”這種清宮刑罰名稱譯為“the Scarlet Red”,帶著一絲血腥的氣息,剛好符合這一刑罰的殘忍本質(zhì);還有一個亮點就是“award”這個動詞,原文中的“賞”實為“罰”,更揭露了華妃的冷血與宮中斗爭的殘酷。
2.英譯《甄嬛傳》的讀者接受。英譯《甄嬛傳》為了海外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這一部乍一看有些艱澀難懂的清朝宮廷影視劇,較為巧妙地結(jié)合了內(nèi)化和異化這兩種翻譯策略,企圖做到“譯文基本上應(yīng)是源語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對等”的同時,又期待觀眾“接受異國文化的特異之處”。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這也是個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英譯版《甄嬛傳》譯為“As she lacks resolve, her beauty is vain and useless.”該譯文舍棄了原文中“繡花枕頭”這一中國觀眾所熟知的通俗說法,而是運用詮釋性的語言
3.英譯《甄嬛傳》的審美判斷?!墩鐙謧鳌分械娜宋锱_詞引用了大量的詩句,對白的言辭也十分文雅,充分顯示出宮廷中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讀起來韻味悠長。“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勸君莫惜金縷衣”,英譯版《甄嬛傳》中譯為“One must pick a flower at the prime of its bloom, do not wait until the blossoms fade and fall, I advise you not to covet golden embroidered garments”。原文引自唐朝詩人杜秋娘所作《金縷衣》,強調(diào)愛惜時光,不要錯過青春年華,省略了“勸君惜取少年時”這句話。譯文將原文所列舉的比擬都直譯出來,體現(xiàn)了古詩文的修辭美,美中不足是少了一點解釋性語言,這樣會讓初次接觸中國古典影視劇的觀眾理解起來有些困惑。
三、 結(jié)語
在探索古典影視劇翻譯策略的過程中,我總結(jié)了以下翻譯原則:首先,做到忠實原作,并且盡量凸顯原作的語言魅力;其次,做到忠實受眾,并且盡量貼近受眾的語言能力;最后,做到忠實文化,并且盡量提升文化的傳播張力。希望中國影視劇的字幕翻譯愈加精準(zhǔn)、有內(nèi)涵,促進(jìn)我國的文化輸出產(chǎn)業(yè)日益壯大。
參考文獻(xiàn):
[1]金玉梅.論功能翻譯理論下《甄嬛傳》的視角解析[J].貴陽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雙月刊),2014(2):76-78,82.
[2]廖方波.《甄嬛傳》影視用語漢英翻譯初探[J].福建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3.2(1):96-98.
[3]尚亞寧.跨文化傳播視野下影視翻譯對譯者的要求[J].電影文學(xué),2011(15):52-53.
[4]張婷.漢譯英電影字幕翻譯[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2011(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