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華
對于學生來說,愛是最好的教育,因為只有愛才能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幸福。對一位教師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是一顆神奇的種子,都是初綻的蓓蕾。作為班主任,要切實地給予學生愛,要讓這份愛得到感應,要讓這份愛清洗一切污濁。
學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wù),在于影響學生的人格,形成德性。學生憧憬未來,熱情奔放,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思維活躍,行為不拘一格,對于“美”擁有擁極大的熱情。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學生對“說教式”的德育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反感情緒,有的還形成了“雙重人格”,他們可能已經(jīng)掌握了德育的有關(guān)知識,但卻同樣會做出某些違紀的行為。針對這些情況,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用書信開啟學生的心靈
其實,班主任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深入學生學習生活的學生頭。所以,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要深入知情,暢通渠道,做知情教師,知心教師。每星期班會課抽出十分鐘,讓學生寫寫遇到的問題或給教師的建議,之后不管多忙都要及時地做出相應的答復和反饋,這種特殊的交流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快要畢業(yè)的時候,要求每個學生給教師留下一封信,作為紀念保存下來。學生都很認真,寫了三年來的收獲、苦悶、快樂與煩惱。有一個學生因為父母在外,疏于管理,住校后更是放任自流,上網(wǎng)成癮,經(jīng)常半夜趴在被窩里玩手機。班主任知道后,開始是細心教育,后來,也嚴厲批評過,還多次與家長交流溝通,沒收了手機。當時學生很不滿意,所以在信中學生說出了心里話,曾經(jīng)怨過班主任,不喜歡班主任,但是快畢業(yè)時學生理解了班主任對她的關(guān)愛,很感激班主任。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青春期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于中學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要做具體的分析。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對學校不切實際的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方式的一種反叛懲罰。學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過去有效的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學生不滿意“老一套”的東西,與成年人相比,更少有傳統(tǒng)的習慣思維與保守思想,更不會固步自封,因此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成年人思想中習以為常的問題。相反,學生對新鮮事物與新鮮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強。就這點來說,中學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的積極性與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從學生的逆反心理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與缺陷,及時加以調(diào)節(jié)與改善。
當然,也必須看到,逆反心理的發(fā)展,會導致學生固執(zhí)與偏見的做法,會妨礙他們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則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體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為一種心理習慣,就會顯得固執(zhí)、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對的硬說是錯的,明明是好的硬說是壞的,會喪失認識真理的客觀標準,丟掉實事求是的應有態(tài)度。所以,及時糾正逆反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二、用真心換取學生的友誼
對于班集體來說,要倡導“勤奮學習者光榮,懶惰落后者可恥”的正氣,要倡導“為班集體著想、團結(jié)友愛者光榮,行為懶散、我行我素、無集體觀念者可恥”的正氣,要倡導“進步光榮、退步可恥”的正氣。因此,除在班上進行集中宣講外,更重要的是與學生進行適宜而深入的交流。不難發(fā)現(xiàn),在宿舍學生更樂于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班主任可以到宿舍與學生拉家常,談到高興處再順勢引導學生:初中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關(guān)鍵時期,大家一定要刻苦學習,給自己鼓勁,要分秒必爭,首先要管好自己,其次要感染、影響他人?,F(xiàn)在的中學生特別重情誼,講義氣,班主任的話他們有時可以不聽,但是好朋友的話卻能入心。因此,還要鼓勵學生多交朋友,其中班主任也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之一。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但是朋友也不能亂交,在學習上要有共同的目標,要遇坎坷共度,遇困難共勉,遇進步共慶,總之要同舟共濟,共同進步。由此,潛移默化,形成班集體積極向上的班風。
三、注重細節(jié)方面的教育
學生畢竟不是成年人,是來學校學習接受教育的,再優(yōu)秀的學生也會常常犯錯誤,因此要對他們嚴格要求?!皣馈辈⒎强量獭⑺腊?、固執(zhí)己見,而要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對學生的不良思想和行為傾向進行正確、嚴格的教育和引導。比如,每學期初,可以帶領(lǐng)學生學習校規(guī)校紀,然后認真使用品德積分記錄,根據(jù)這些記錄反映出來的情況及時處理,絕不容情。為了讓學生重視,還可以把記錄本用在開家長會中。貴在堅持,就是再調(diào)皮的學生也會在嚴格的管理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只要堅持以人為本,多一分尊重、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就一定都會在班主任的無限熱愛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