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蓮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后循證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62例行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1例。觀察組術后給予循證護理措施, 對照組術后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措施, 可促進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循證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75
腹腔鏡下行胃大部切除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恢復較快的特點在臨床中已普及, 但患者術后仍存在病情重、并發(fā)癥多等特點, 護理不到位會影響康復[1]。本院對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采用循證護理措施, 取得一定成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62例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1例。所有患者均無其他重要臟器疾病且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觀察組女19例, 男12例, 年齡49~85歲, 平均年齡(69.32±7.36)歲;對照組女13例, 男18例, 年齡47~81歲, 平均年齡(71.54±8.2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后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措施, 首先進行人員培訓, 對護理人員進行循證護理及文獻查閱方面培訓, 使其了解該術式循證護理意義及方法, 再尋找循證支持, 查閱文獻, 尋找相關護理科學論據, 進行評價, 將研究結論與護理經驗及患者要求相結合, 擬定循證護理路徑, 并及時根據相關護理科學論據解決出現的并發(fā)癥等問題[2]。具體護理要點如下。
1. 2. 1 密切關注生命體征及并發(fā)癥情況 術后主要并發(fā)癥有出血、殘端瘺、吻合口梗阻、腸粘連、傾倒綜合征等。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生命體征平穩(wěn)取底坡臥位休息, 以利于呼吸及引流。術后妥善固定引流裝置并密切觀察, 若腹腔引流出現大量血性液, 應警惕發(fā)生術后出血;若引流出膽汁樣液體或僅有體溫升高并無腹膜炎癥狀, 也應明確是否發(fā)生瘺;出現嘔吐、腹痛、肛門無排氣排便等癥狀, 應高度懷疑梗阻的發(fā)生。遇到上述情況, 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并做好記錄。
1. 2. 2 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者術后由于切口疼痛及擔心切口裂開不敢咳嗽、咳痰再加上術中插管及術后留置胃管、老年患者有吸煙史等因素導致呼吸道感染幾率增加, 再加上臥床的影響, 排痰困難較常見。故術前做好宣教, 術后6 h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護理人員協助翻身;術后第1天協助患者取坐位叩背, 鼓勵有效咳嗽、咳痰。積極協助患者使用正確方法排痰,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時, 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 利于咳出, 預防肺部感染。
1. 2. 3 預防吻合口瘺 保證胃管通暢并維持持續(xù)負壓吸引狀態(tài), 防止胃急性擴張影響吻合口的愈合。如發(fā)生吻合口瘺時配合醫(yī)生持續(xù)腹腔沖洗, 保持沖洗通常, 調節(jié)好負壓, 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 并做好記錄。
1. 2. 4 術后腹脹、腸粘連的護理幫助患者早期活動 一般手術6 h后生命體征穩(wěn)定護理人員協助患者翻身;術后第1天可協助患者坐起并做輕微的床上活動, 第2天可在床邊活動, 第3天便可在病房內走動, 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胃腸蠕動, 減少腸粘連, 預防肺栓塞及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2. 5 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手術前、手術后均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舉辦小講座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 同時發(fā)放宣教評估單, 了解其掌握情況, 使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護理,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是在患者出院時填寫《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3], 共10項, 最高分10分, 分5個等級(10、8、6、3、0分), 得分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發(fā)生出血1例、瘺1例、傾倒綜合征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68%;對照組中發(fā)生出血3例、吻合口梗阻1例、腸粘連4例、傾倒綜合征3例,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5.48%。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
2. 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4.6±4.8)分, 高于對照組的(84.6±7.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使用腹腔鏡行胃大部切除術, 減小了創(chuàng)傷, 但上述問題仍然存在, 合適的護理至關重要。循證護理是以科學為依據, 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基礎, 適當結合患者意愿, 查閱相關文獻, 制定科學的、實用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應用于臨床, 以減少康復的延遲和資源的浪費, 使患者獲得最佳的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本研究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滿意度評分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循證護理規(guī)范了宣教的措施和內容, 充分發(fā)揮家屬在患者康復中的積極作用, 保證患方都能得到耐心、詳細的指導, 拉近了醫(yī)患關系, 增強了患者的信心, 讓患者對護理更加滿意。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后給予循證護理, 能促進患者恢復,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發(fā)蘭, 張澤玲.循證護理在畢Ⅰ式胃大部切除術后的應用價值.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4):144-146.
[2] 劉翠玉, 張翠英.循證護理在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8):1759.
[3] 鄧美容.循證護理路徑在胃大部切除術中的綜合績效評價.臨床合理用藥, 2013, 6(4):98-99.
[收稿日期: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