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摘要】 目的 觀察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應用彩超診斷的價值。方法 155例(165個結節(jié))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 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 觀察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結節(jié)二維聲像圖特征,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血流分布特點及頸淋巴結轉移情況。結果 155例(165個結節(jié))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超聲圖像特征中A/T<1 6.06%、邊界清晰21.21%、無微小鈣化38.79%、內部回聲均勻39.39%、周邊回聲有聲暈為0少于A/T≥1 93.94%、邊界模糊78.79%、有微小鈣化61.21%、內部回聲不均勻60.61%、周邊無或不完整聲暈100.00%的患者(P<0.05)。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PTMC)患者頸淋巴結轉移陽性6.06%明顯低于淋巴結轉移陰性93.9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結節(jié)超聲檢測二維圖像特征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 可提高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檢出率。
【關鍵詞】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彩超;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30
PTMC發(fā)生率占甲狀腺惡性腫瘤的85.00%, 盡管該病患者病情進展緩慢、生存時間較長, 預后較佳,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腫瘤局部侵犯或轉移而死亡, 因此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155例(165個結節(jié))患者采用彩超檢測后的臨床資料, 結局較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本院診治的155例(165個結節(jié))PTMC患者臨床資料, 均經(jīng)術后病理確診為PTMC。其中男35例(35個結節(jié)), 女120例(130個結節(jié)), 年齡20~78歲, 平均年齡(37.95±13.58)歲, 體質量指數(shù)(BMI)19~26 kg/m2, 平均BMI(23.47±0.88)kg/m2, 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33例, 大專至本科84例, 本科以上38例。
1. 2 方法 本組患者均接受彩超檢測:選擇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儀, 探頭頻率:6~12 MHz。進行常規(guī)甲狀腺、頸部淋巴結掃查, 認真觀察分析二維超聲圖像甲狀腺結節(jié)數(shù)目、A/T、邊界、微小鈣化、內部回聲、周邊回聲及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彩超觀察患者結節(jié)內部與周圍血流分布情況, Ⅰ型:結節(jié)內部和周圍無血流;Ⅱ型:結節(jié)內部少或無血流, 周邊顯示有血流;Ⅲ型:結節(jié)內部有豐富血流, 周邊少或無血流;Ⅳ型:結節(jié)內部和周圍均顯示豐富血流。
2 結果
2. 1 PTMC患者二維聲像圖特征 本組155例PTMC患者超聲圖像特征中A/T<1的10個(6.06%)、邊界清晰35個(21.21%)、無微小鈣化64個(38.79%)、內部回聲均勻65個(39.39%)、周邊回聲有聲暈0結節(jié)構成比均低于A/T≥1的155個(93.94%)、邊界模糊130個(78.79%)、有微小鈣化101個(61.21%)、內部回聲不均勻100個(60.61%)、周邊無或不完整165個(100.00%)的患者。
2. 2 PTMC患者血流分布和頸淋巴結轉移情況 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 PTMC患者頸淋巴結轉移陽性6.06%明顯低于淋巴結轉移陰性93.94%。
3 討論
PTMC的發(fā)生容易受到激素、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影響, 例如碘缺乏、橋本甲狀腺炎等均可引發(fā)PTMC, 臨床通常表現(xiàn)為頸部無痛性腫塊, 部分可出現(xiàn)聲嘶、吞咽困難, 其具有腫瘤小、難以捫及、缺乏特殊癥狀、與甲狀腺其他病變并存以及預后佳等特點, 臨床不易發(fā)現(xiàn), 一般在體檢或者檢查其他疾病時偶然發(fā)現(xiàn)[2, 3]。因此, 臨床對探索出早期明確診斷PTMC方案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本研究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應用于PTMC患者臨床診斷中, 結果顯示:本組PTMC患者單一結節(jié)占54.84%, 多發(fā)結節(jié)占45.81%, 說明單發(fā)結節(jié)與多發(fā)性結節(jié)并發(fā)癌可能性并無明顯差別。另外, 本組PTMC患者二維超聲圖像特征中A/T<1 6.06%、邊界清晰21.21%、無微小鈣化38.79%、內部回聲均勻39.39%、周邊回聲有聲暈為0少于A/T≥1 93.94%、邊界模糊78.79%、有微小鈣化61.21%、內部回聲不均勻60.61%、周邊無或不完整聲暈100.00%。據(jù)相關文獻報道[4, 5], 腫瘤A/T≥1是診斷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特異性指標;微小鈣化可反映病理中高度提示PTMC患者診斷的砂礫體;對于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模糊結節(jié), 則預示生物學行為可能存在侵襲性特點。因此, 超聲檢測發(fā)現(xiàn)A/T≥1、微小鈣化、邊界模糊、周邊無或不完整聲暈等特征的甲狀腺結節(jié)應高度懷疑病情發(fā)惡性病變。在本研究結果中, PTMC患者結節(ji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血流分布Ⅰ~Ⅱ型45.67%與Ⅲ~Ⅳ型53.33%, 考慮可能與惡性腫瘤所依賴的新生血管增加不同, 與微小病灶和彩超診斷敏感性相關。另外, 結果中結果頸淋巴結轉移陽性6.06%顯著低于淋巴結轉移陰性93.94%, 頸部淋巴結轉移是PTMC預后的重要評估指標。
綜上所述,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實時、動態(tài)、重復性強等優(yōu)點, 現(xiàn)已成為臨床發(fā)現(xiàn)甲狀腺結節(jié)、鑒別良惡性結節(jié)的重要診段方案, 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玨, 劉娜, 周琦, 等.超聲造影對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的診斷價值.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2, 21(7):595-596.
[2] 劉婷, 馮曉蕾, 周琦, 等.超聲造影和彈性成像對不同大小甲狀腺乳頭狀癌檢出敏感性的探討.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13, 22(4):321-322.
[3] 江昌新.內分泌器官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69.
[4] 呂文橋, 陳雙和.甲狀腺微小癌聲像圖特征及誤診分析.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17(4):303-305.
[5] 張益.高頻彩超對甲狀腺癌診斷價值的探討和誤診分析.中國醫(yī)師雜志, 2012, 17(3):402-403.
[收稿日期: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