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
摘要:研究發(fā)現,期刊的數字化程度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正相關,復合影響因子越高的期刊,網絡侵權的現象越普遍;平均被引率和轉載率指標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正相關;本單位作者占比與期刊的影響力負相關。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了提高學術期刊影響力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期刊數字化;學術期刊影響力;評價指標;復合影響因子
2015年9月,教育部社科司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聯合評選“百強期刊”時,首次將期刊的數字化列入評選指標。期刊的數字化對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產生何種影響?影響程度如何?這些問題都值得辦刊者探索。本文以40種權威社科期刊為研究對象,基于一手調查數據,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分析了期刊數字化和非數字化因素與期刊影響力的關系。
一、數據說明及評th"指標設定
1.數據說明
樣本選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2014年)》中的40種社科類權威期刊。考慮到評價報告主要來自2013年期刊的發(fā)展數據,結合文章的轉引和轉載周期,確定期刊的數字化數據采用目前期刊發(fā)展的最新數據,期刊文章信息采用2013年數據。數據主要來自CNKI(中國知網)網站、期刊網站、期刊紙質樣刊、微信公共平臺、四大文摘紙質樣刊、百度搜索等,采集截至2015年9月20日零點。期刊影響因子數據來自《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4年版。
2.評價指標設定
本文認為,數字化背景下影響學術期刊影響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數字化因素和非數字化因素。數字化因素包括在線投稿系統(tǒng)、網站互動平臺、微博、微信平臺、網絡侵權;非數字化因素包括平均被引率、本單位作者占比、四大文摘轉載等??紤]到篇幅有限,本文只羅列了最為關鍵的影響指標。關于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指標,業(yè)界普遍采用影響因子來衡量,本文也采用該指標。為了深入分析,本文按照期刊復合影響因子的大小將研究樣本分為2類,即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共計17種,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共計23種。
二、實證分析
1.數字化與學術期刊影響力分析 在線投稿系統(tǒng)分析 表l說明,權威學術期刊有在線投稿系統(tǒng)的比例為57.50%。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在線投稿系統(tǒng)的比例為70.59%;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該比例為47.83%。前者明顯高于后者,高出22.76個百分點。這說明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更加注重在線投稿系統(tǒng)建設,注重辦刊效率。
網絡互動平臺分析
期刊網站建設了網絡互動平臺,方便讀者、作者等用戶與期刊互動。表1說明,權威期刊建有網絡互動平臺的比例為45.00%。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實現網刊合一的比例為58.82%;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該比例為34.78%。前者明顯高于后者,高出24.04個百分點。說明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更注重與用戶的互動。
微博分析
統(tǒng)計數據說明,權威期刊建有微博的比例為30.00%。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微博的比例為35.29%,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該比例為26.09%。前者明顯高于后者,高出9.21個百分點。不過,整體來說,權威學術期刊不太重視期刊的微博建設,可能是受到期刊微信平臺的影響。相對來說,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擁有微博的比例也高。 微信平臺分析 微信平臺是指期刊通過應用微信、微刊和二維碼等技術,實現移動終端查看和瀏覽期刊信息的功能。總體來看,權威期刊建有微信平臺的比例為32.50%。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中,建有微信平臺的比例為41.18%;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該比例為26.09%。前者明顯高于后者,高出15.09個百分點。這說明,權威學術期刊使用微信平臺的整體比例不是很高,影響因子高的期刊更加注重微信平臺的建設。
期刊網絡侵權分析
一些不法網站冒充期刊網站在網絡上從事非法活動,干擾正常期刊網站運行,進而影響期刊的影響力。本文確定期刊侵權程度的統(tǒng)計方法如下:百度搜索輸入期刊名稱后,按照搜索結果中真正是期刊網址鏈接的排名順序確定,排名第1為無侵權,排名2~5之間計為輕度侵權,排名6~10之間計為明確侵權,排名10以后的計為嚴重侵權。表2數據說明,權威期刊侵權均值為1.10,表示權威期刊存在輕度網絡侵權現象。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侵權均值為1.12,沒有侵權的期刊有4種,占比為23.53%,輕微侵權的期刊有9種,占比為52.94%,明確侵權和嚴重侵權的期刊各2種,占比均為11.76%;而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侵權均值為1.09,低于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說明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的侵權現象要高于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可能原因是學術影響力越大的期刊,其社會影響力越大,投稿者越多,非法網站獲利的空間越大,不過這一現象與筆者2014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有了明顯下降。
2.非數字化與學術期刊影響力分析
期刊平均被引率分析
平均被引率是指期刊年發(fā)表文章被引的總次數與該年發(fā)文量之比。表3說明,權威期刊平均被引率均值為308.76%。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其平均被引率為495.06%,而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其平均被引率為171.07%,兩者相差323.99個百分點,說明期刊的平均被引率與學術期刊影響力成正比,期刊被引率越高,其學術影響力越大。
本單位作者論文比分析
表3說明,權威期刊本單位作者論文比的均值為18.65%;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本單位作者論文比為13.94%;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該值為28.26%,兩者相差14.32個百分點。說明復合影響因子越高的期刊,本單位稿件的比例越低。如《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社會學研究》等期刊的復合影響因子很高,本單位作者占比均為0。
期刊文章的轉載率分析
三大文摘轉載率是指期刊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科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全文轉載的比例;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是指期刊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的比例。通過表3可知,權威期刊三大文摘轉載率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的平均值分別為4.16%和19.43%。復合影響因子大于2的期刊,三大文摘轉載率為4.29%,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為20.99%;復合影響因子小于或等于2的期刊,三大文摘轉載率為4.07%,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為18.27%。比較發(fā)現,復合影響因子高的期刊,其三大文摘轉載率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均高于復合影響因子低的期刊。如復合影子因子高的期刊《社會學研究》,三大文摘轉載率高于15.00%??傊?,統(tǒng)計數據表明,文摘轉載率對學術期刊影響力產生了直接影響。
三、結論與建議
第一,期刊的數字化程度的確對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產生了明顯影響,數字化程度高的期刊,其影響力也高,數字化程度低的期刊,其影響力也低。期刊的網絡侵權現象還比較普遍,越是影響力大的期刊,網絡侵權現象越嚴重。為此,要進一步推進期刊的數字化建設,建立期刊網絡互動平臺,及時解決用戶提出的問題;加強期刊的微信平臺建設,擴大期刊學術成果的傳播;加強期刊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與相關搜索網站溝通,申請備案和注冊,減少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刊數字媒體新技術,緊跟世界期刊發(fā)展的新步伐。
第二,期刊平均被引率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正相關,本單位作者占比呈現負相關。要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必須要分析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主、客觀因素,找出問題,盡可能提高期刊的被引率,降低本單位作者的占比,積極倡導開放式辦刊。
第三,三大文摘轉載率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與學術期刊的影響力正相關。研究結果表明,三大文摘轉載率和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率均高的期刊,其復合影響因子也高。文摘轉載代表著學術成果的質量和影響,代表著社會的關注方向。為此,期刊需要掌握業(yè)界發(fā)展的學術前沿和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及時邀約知名專家的稿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文摘轉載率的提高,進而擴大期刊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