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生物教學;備課;提問;生活實際;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114—01
有效教學就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與精力,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盡可能大的進步與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策略,談些自己的看法。
一、認真?zhèn)湔n
備課是教師在上課前對教學過程進行準備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質(zhì)量的好壞對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高中生物教師在備生物教材時,除了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鉆研外,還要超越教材,對時代發(fā)展的動向及時進行關注,以收集更多鮮活、生動的素材,并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另外,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為主體,抓住高中生的性格、心理特點等,對課堂中可能發(fā)生的突發(fā)情況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等進行考慮。充分的備課是課堂得以順利開展和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需對這一環(huán)節(jié)予以重視,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獲得最佳發(fā)展。
例如,教學“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時,教師在課前備課過程中可通過有效地結合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制訂學習目標。這一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目標應是讓學生學會歸納光合作用經(jīng)典探究實驗的基本結論,并構建光合作用過程模型。然后教師就可根據(jù)目標尋找出教學重、難點,最后設計教學方案。
二、有效課堂提問
提問是教學活動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對問題靈活地進行設計,就可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其探索興趣得以激發(fā),進而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所提問題必須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與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在正式上課前向?qū)W生提幾個問題:“溫室棚的塑料膜通常為哪種顏色?”、“若溫室里的蔬菜使用農(nóng)家肥進行養(yǎng)殖會怎么樣?”、“采摘下來的成熟蔬菜,為什么不曬干就會出現(xiàn)發(fā)霉的現(xiàn)象?”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提出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可快速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索,不僅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獲得提高,還有助于其日后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生物源于自然生活,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時,也應回歸生活,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指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盡量挖掘生活素材,對生活中與生物相關的問題進行探索與觀察,收集相關資料,并找出正確的解決對策。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則可讓學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確的概念,認識學習生物對實際生活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遺傳”的知識前,教師可于開展教學的前一天布置學生第二天來上學時帶上自己與父母的照片。然后在正式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自己或者其他同學與父母的相似之處,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自己會與父母在某些地方長得相似。最后,教師借此將“遺傳”的知識引入,學生為了弄清“為什么自己與父母之間會存在相似性”而極易被教學內(nèi)容吸引。實踐證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邏輯性的理論知識,使其課堂學習的有效性獲得明顯提高。
四、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物形態(tài)、結構和現(xiàn)象等自然知識的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若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生物能力,還可使該學科的實用性獲得增強。但是,由于生物知識較為抽象,學生想要對其進行深入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就可運用多媒體將抽象知識簡單化。
例如,在學習“DNA的相關知識”時,學生難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對DNA分子的結構進行聯(lián)想,也難以理解DNA是如何進行復制的。教師運用多媒體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以動畫、圖像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并配上生動講解,就可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擴展,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總之,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需注重高中生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積極尋找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途徑。通過做好備課工作、運用提問的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用多媒體等措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最有效的學習,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具備良好綜合素質(zhì)的人才。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