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特教學校;聽障學生;興趣;高效課堂;理念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0—0051—01
聽障學生是指因先天或其他原因,部分或完全喪失聽力的學生。由于聽覺障礙,他們在語言、認知、情緒和個性發(fā)展等方面往往都表現出不同于健聽兒童的特點。生理上的缺陷,導致他們產生如有依賴性、意志薄弱、倔強孤僻甚至嚴重的自卑等心理問題,很容易自暴自棄,老師的一個簡單的否定,就會在聽障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本文結合筆者實踐,就如何上好聽障學生的數學課談幾點看法。
一、讓愛把數學的種子撒向學生心田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聽障孩子常感到孤獨,時常表現出沮喪、退縮和孤立的情緒。作為數學老師,要想孩子們喜歡并樂學數學,要付出其他老師幾倍的努力。首先生活上要和他們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讓孩子在學校里感到和家里一樣的溫暖。新生剛入學時,我會教他們如何洗臉、刷牙、洗腳等生活瑣事,同時,從家里給學生拿衣服替換,在學校里給學生過生日,和學生做游戲、參加活動等。這些都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每當上數學課,孩子們都歡呼雀躍,爭著回答問題。所以,愛是教育的靈魂。
二、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提高聽障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維果茨基理論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大家最熟悉的。由于聽障孩子認知缺陷和生活經驗少,腦海中很難形成抽象的數學邏輯思維。所以,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精心設計,“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所學知識盡量貼近他們的生活經驗。比如,低年級學相鄰數的時候,先讓學生觀察自己和誰相鄰,隨意交換位置后看又和誰相鄰,再觀察數字,誰和誰相鄰,從而得出相鄰數的概念,而后又在學生身上貼上數字,讓學生找相鄰的數。這樣不僅提高聽障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道理。
三、師生共同構建賞識教育的高效課堂
“賞識教育”對聽障孩子更加適用。賞識孩子的行為結果,以強化孩子的行為;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以指明孩子發(fā)展方向;適當提醒,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當聽障孩子讀題發(fā)音正確時我會給以滿懷喜悅的鼓勵;當回答問題正確、學習進步時我會給予肯定的表揚;當學生做題錯誤時我會滿懷希望地提出改正意見。隨著年級的升高,我還會利用他們的競爭意識采用搶答、分組等形式完成教學,這樣不僅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其體驗精神上的愉悅,還增強了集體主義觀念。
四、利用聽障孩子的個體差異互相提高學習能力
由于聽障孩子的殘存聽力不同,導致認知、思維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差異,所以因材施教對他們更重要。上數學課時我會根據學生情況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次學新知識時,聽力程度好的學生能很快作出反應,聽力程度差的學生掌握慢,我就利用程度好的學生和我一起來教他們,這樣對程度好的學生來說,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做老師的助手來幫助別人,自豪感和自信心倍增。對程度差的學生來講,在大家的幫助下學習時沒有心理負擔,心情放松,很快就學會了,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悅,繼而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
五、教師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
新理念就是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端正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要研究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獨立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認識和理解數學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法理解數學問題,同時,教師也應當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此外,還要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較為普及的電教手段,具有簡單易行、生動形象、圖像清晰、可靜可動、信息量大等特點。結合課件,靈活地運用于教學內容中,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有很大好處。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多種感官進行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記憶成效,形成正遷移。盡管聽障兒童存在著視覺補償能力的現象,但是并不能代替聽力障礙所造成的缺陷。而多媒體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聲、色、形、動畫等豐富多彩的綜合效果,給學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多樣的,從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同時教師還可以實現實時控制,可以隨時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省去板書、畫圖時間,隨時讓圖像運動、靜止等。這樣既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又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