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人的一種自然需求,還是一種心曠神怡的娛樂活動,更是一種高尚的精神追求。對學生而言,閱讀如蜜蜂采蜜,作文如蜜蜂釀蜜;采蜜愈廣,釀蜜愈豐;采蜜愈精,釀蜜愈純。一句話:閱讀是作文的起點、基石、平臺,如何打造,是一個永遠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廣泛瀏覽作品,享受閱讀大餐,培養(yǎng)讀寫興趣
作文,應該是學生運用書面語言描繪豐富多彩的世界,表達真情實感的心靈顫動,然而,在平時的作文,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在作文時做的是“無米之炊”,或在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其原因,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jīng)驗。解決的辦法當然是大量的閱讀。
1、夯實好課內閱讀這個基礎。我們的教科書都是經(jīng)過專家篩選過的,教科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可謂都是優(yōu)美的文章,而文中的那些優(yōu)美的詞句、優(yōu)美的語段都值得每一位學生去積累沉淀。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積累大部分來自于課本,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閱讀時,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還要著重訓練和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這樣課堂教學中,品味語言就應該讓學生充分體會,學會嘗試使用類似的詞句,為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礎。
2、打造好課外閱讀這個平臺。雖說學生的語言大多來自課內積累,但是光靠教科書上的這些語言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寫作要求的,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就積累的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
3、安插好閱讀聯(lián)想這個翅膀。孩子最富于想象,他們常常通過異想天開的想象,描繪出一個個神話般的世界,編出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故事,這點是我們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也是學生習作的一個亮點。學生在閱讀積累中,增加了習作內容方面的、文化方面的、語言方面的儲備。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話引子”,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編寫、續(xù)寫、改寫故事等等。
二、分類研讀作品,尋找個性文本,養(yǎng)成品讀習慣
走過初期的廣泛涉獵,就要開始分類閱讀的艱難之旅了。適當引導學生分類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亦有很大好處。例如各類作文集、名人名著、《少年文藝》、《學語文》、《課堂內外》等一系列課外書。我們都知道,在這個過渡期仍然學生喜歡看課外書。我們要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看書時,盡量動筆寫一下事情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方面。引導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用工具書認字,同時教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方法,做到四個方面。
(一)讀的基本方法訓練。第一步明確怎樣讀——即快速認真地把文章看一遍,粗略了解文章的內容,用筆圈出不會的字詞,借助字典掃清障礙。第二步細細品味。這一過程,理清文章結構,能夠復述文章內容,歸納文章的中心。第三步分析文章。分析寫作方法,仔細推敲、品味關鍵語句。學生通過以上步驟進行閱讀,能使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的目的,有任務感,從而會更認真、仔細、深入地閱讀文章,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另外,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了語文成績。
(二)推薦作品精讀。接著我們得開始分門別類地推薦的書給學生讀,并加以方法上的引導。一是關注作品所體現(xiàn)的核心價值觀,一般來說,真、善、美是人們普遍認同的最簡練、最基本的價值。二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如此才能引導孩子真正熱愛圖書,但也并不完全以孩子的興趣為轉移,否則,可能導致孩子讀書的隨意性,鑒賞能力和閱讀品位的降低。三是關注作品的趣味性,也關注作品中的形而上思考,真正偉大的童書,絕對不是簡單地講述一個讓兒童感動的故事,在其背后往往有著人類最重要的話題,最高尚的智慧和最樸素的美德。四是突顯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但也強調孩子作為未來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現(xiàn)代觀念?!敝煊佬抡f。
三、定向審讀作品,品味獨特文體,探索作文奧秘
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讀寫文章,必要時就開始定向審讀了。
1、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
2、引導小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要注意以下幾點。小學生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仰慕機智、勇敢、轟轟烈烈等。根據(jù)這些特點,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jīng)典兒童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木偶奇遇記》,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葉圣陶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很多圖書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義的感召、美好的幻想、過人的機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對這種課外閱讀,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積極親身體驗,使其能真正產(chǎn)生發(fā)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3、閱讀中品味種種各類文體的特點、幻化運用。摘錄、讀后感、模仿寫、編文集,將讀寫之橋逐漸架設起來。
四、心得體會互動,展示讀書沙龍,共享讀寫盛宴
朱永新說:“童年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fā)現(xiàn),童書的價值遠遠沒有被認識。對于人的精神成長而言,學校教育就相當于母乳。學校把人類的最重要的知識,用比較科學的方式,整合成為適合兒童接受的形式和內容,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但是,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教科書教輔書不可能替代兒童成長的精神食糧,就像母乳不可能伴隨孩子終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糧,精神的成長依賴于閱讀適合年齡發(fā)展的優(yōu)秀作品。兒童的閱讀有許多關鍵期。在生活的每一個時期,兒童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精神饑餓感,需要閱讀不同的作品,一旦錯過了關鍵期,精神上的缺失就比較難以彌補。這就是《學記》所說的‘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小學階段就是所有關鍵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笔堑?,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訓練,閱讀的高效,只有閱讀的高效,才有作文的高效。高效的閱讀讓孩子們的作文東風勁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