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低段學生年齡小,在課堂上易于疲勞,精神容易分散,所以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說話、開小差、做小動作。這就使得教師要不時地在講課之余分心組織課堂紀律。這也使課堂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充分認識到在課堂上除了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外,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課堂才能構成師生的共同樂章,學生才能始終保持課堂激情。
那么如何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呢?我們從以下五方面進行探討:
一、巧設導入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上課剛開始,學生的興奮點仍停留在課間活動上,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還處于抑制狀態(tài)。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欲望呢?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開場不僅能使學生迅速的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常言到:“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的一半?!?/p>
比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在剛上課時我說:“有一個地方充滿了歡聲笑語,小朋友們在那兒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游戲。你們愿意跟老師一塊去嗎?”小朋們響亮地答到:“愿意”,然后我再出示游樂園的課件。這樣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了,根本就不用老師生搬硬套的進行組織教學,課堂氣氛自然而然的凸顯出和諧來。
二、巧設練習和游戲活動,增添趣味
當一節(jié)課的最佳時間過去,學生感受到疲勞、注意力比較分散時,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形式要多樣,如:小競賽、小游戲等。在活潑有趣的活動中,孩子們不但實現了對知識的內化,還通過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這樣孩子們在課堂教學后半時還保持著較高的學習激情,課堂氛圍也凸顯出民主、愉悅、和諧。
比如我在教學中有一個練習是這樣設計的:
師:有一只可愛的小貓咪看到小朋友們學得這么棒,它也來到了我們課堂,掌聲有請小貓咪。小貓咪在哪兒呢?你們看見沒有?
生:沒看見。
師:小貓咪說了,如果你們能幫它解決兩個問題就能看見小貓咪了?你們愿不愿意接受小貓咪的挑戰(zhàn)呢?
生:愿意。
師:請聽小貓咪的兩個問題,“壓翹翹板的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在蕩秋千?”
這時小朋友們都積極的參與,同時也做得非常認真。小朋友們很快的幫小貓咪解決了問題,小貓咪終于出現了并且還為小朋友們的出色表現鼓掌呢。小朋友們不知有多高興,也跟著為自己鼓起掌來。
三、直觀教具和動手操作學具激發(fā)興趣
低段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在教學過程中可多采用直觀教具及操作學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認識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時,讓學生第一排先擺3根小棒,再以第一排的根數為標準,把3根看成“一份”,再以第一排的根數為標準,把3根看成一份擺第二排,并要擺成這樣的“2份”。第二排的小棒不要一根一根地擺,要3根3根地擺,要明確擺了2個3。接著問:說出第一排有幾根?又把它叫做什么?第二排小棒有幾份?再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二排小棒的根數是第一排的幾倍?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第一排的3根小棒是1份,第二排是6根小棒可以分成2個3根,從中體會到第二排小棒根數是第一排的2倍。也就是說,6里面有2個3,或者是6是3的2倍。通過探討兩個數的關系不同,借助于“幾個幾”來講清倍的概念,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四、用情境教學激發(fā)興趣
在情境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或者請同學們來扮演情境中的角色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的縮短了我和學生、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營造出民主、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
五、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注意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提高他們參與的興趣。
比如: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時。我先請每一位同學都從家里帶來一個已經稱好質量的物品,而且對所帶物品的質量要保密,再展示自己所帶的物品,并且請同學們輪流來掂一掂,估一估物品的質量,最后看哪位同學估的重量最接近。最后根據同學們的成績再評選出”班級小能手”。以此活動來鞏固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和理解。
總之,針對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我們應該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積極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授課細節(jié)中增加內容的趣味性,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我們用心去營造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實效就會顯著提高,同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得以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