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學、課中解惑、課后拓展,從而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結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自學能力。
【關鍵詞】 微課 數學教學 應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微課、翻轉課堂開始在國內流行開來,同時出現了各級各類的微課制作比賽與翻轉課堂研討會。熱鬧之后,對于微課,我們不應只是思考其如何制作,而要更多思考如何真正把微課引入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數學課堂中嘗試引進微課,現將自己的些許想法和成果與大家分享。
一、微課引入的優(yōu)越性
1.學習更有興趣
微課視頻教學是通過新媒體技術手段,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讓學習變得輕松、靈動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進程更能自控
利用微課視頻,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進程。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觀看視頻的節(jié)奏快與慢全由學生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以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
3.強調先學后教
微課視頻教學可以把知識的傳遞放在課外,把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內,但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這種“先學后教”的三維課堂教學模式是有準備的互動與合作,使學生提出的問題更有針對性、深度和廣度。
二、新授課教學中微課的應用
1.微課預學,完成課前預學單
(1)制作微視頻。
胡鐵生老師這樣定義微課:“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境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逼鋵?,不論怎樣定義微課,總體上大家都認同微課應該具備短小精悍、便于分享、目標明確等共性。 明白了微課的本質特性,在制作微課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確10分鐘內的視頻教學需要講授的知識點。微課并不是平常40分鐘課堂的濃縮,而是某一個或兩個(越少越好)知識點的集中講授。例如,教學“小數乘小數”一課,在制作微課時,我們就需要考慮三個視頻關鍵點:一是簡要復習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二是詳細講授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與注意點,尤其引導學生明白小數乘小數的算理;三是進行鞏固練習。
(2)設計預學單。
課前預學單是對學生觀看微課自學的一個指引,既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又有利于教師結合預學單掌握學情,第一時間調整教學流程與內容。預學單的設計,主要側重學生觀看微課之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摸底與自學后的學習困惑。如“積與商的近似值”的微課預學單,可以設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豎式計算求積與商的近似值”“我的收獲”“我的困惑”四個板塊;“分數除以分數”的微課預學單,可以設計“把分數除法改寫成分數乘法”“分數除法計算”“我的收獲”“我的困惑”四個板塊。預學單中設計“我的收獲”與“我的困惑”兩個板塊,便于教師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自學后的學情。
2.課中解惑,完成課中共學單
學生課前看了微課視頻,又完成了微課預學單,第二天到了課堂中,我們怎么有效組織教學呢?
(1)及時掌握學情。
要求學生一到學校就上交微課預學單,教師第一時間批改學生的預學單,并把錯題進行統(tǒng)計分類。通過分析預學單,教師能第一時間發(fā)現學生的易錯題與易錯知識點,這樣就可以根據掌握的學情,進行當天數學課的教學調整。
(2)分享預學經驗。
課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暢所欲言,分享預學過程中積累的學習經驗。如有學生提到在屏幕文字內容較多的時候可以使用暫停鍵,然后慢慢細讀題目要求,領會題意。學生自己積累的學習經驗,對其他同伴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成功經驗了,而且能提高后續(xù)微課預學的效率,減輕預學負擔。
(3)訂正整理錯例。
在班內分享預學經驗后,教師把微課預學單發(fā)還給學生,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組長牽頭分析組內成員的錯誤。學生在組內其他成員的幫助下,逐一訂正自己預學單上的錯題,組長負責分析組內錯誤集中的題目,完成預學單典型錯例反饋表。
(4)做課中共學單。
微課預學后的課堂教學,除組織學生分析預學單的錯誤并訂正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有所提升,對知識重、難點有所強化,這時就可以設計共學單。如:
一、想想再填空
1.一個兩位小數,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數約是4.7,這個兩位小數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二、思考與辨別
1.如果A=7,B=7.0,那么A和B會是什么關系?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A≈7,B≈7.0,那么A和B會是什么關系?你是怎么想的?
以“積與商的近似值”課內共學單為例,可以設計考查近似數的練習,如“想想再填空”的第1題,有時根據需要十分位不論是幾都要向個位進一,有時候卻需要直接舍去小數部分;也可以設計“思考與辨別”題,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準確數7和近似數7.0的聯系與區(qū)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這些基于基礎知識略有提升的共學作業(y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課后拓展,完成課外探究單
課前預學、課中解惑、課外拓展,這幾乎成了微課預學后組織教學的三大板塊。課外拓展,主要布置的是跟當天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一些綜合性實踐作業(yè)。例如,學習“圓周率”之后,可以讓學生課外去了解圓周率的相關知識,以及知道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學、課中解惑、課后拓展,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教師也可以在練習課、復習課中制作專題微課,由兩到三個小微課組成一個復習專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系統(tǒng)的專項復習。
參考文獻
[1] 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