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張愛玲的小說作品中,與同時代其他作者的作品相比,《金鎖記》無疑是極為出色的一篇。作品敘寫了舊式女子曹七巧在中國傳統(tǒng)大家庭中的一生過往,因其獨特的藝術(shù)特色和作者奇異的寫作技巧塑造了豐富充實的人物形象。文章主要就《金鎖記》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該作品的文學(xué)價值。
【關(guān)鍵詞】金鎖記;語言;比喻;描寫
一、《金鎖記》概述
《金鎖記》于1943年寫成,是張愛玲的代表作,甚至一度被譽為張愛玲作品中最完美的作品,曾在我國文壇上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該作品描寫的是一個略微蒼涼的故事,主人公曹七巧是一個出身于底層社會的女子,前半部分描寫了她嫁入豪門一個殘疾二少爺?shù)纳?,在這段時間里主人公遭受的是自身情欲與世人冷眼的畸形壓抑,并最終在十多年后伴隨著婆婆、丈夫的去世而轉(zhuǎn)身成為一個有錢的寡婦。之后曹七巧卻因季澤的欺騙將自己內(nèi)心僅存的對情感的期待都化為烏有。這前半部分主要描寫了主人公艱辛歲月的心靈創(chuàng)傷史。小說的后半部分則進一步描寫了主人公在那個畸形世界中的畸形發(fā)展,描寫了其對人世的無情報復(fù)與對人生希望的殘酷扼殺。
二、色彩斑斑的畫面與靈動的描述
張愛玲在《金鎖記》中對人物、事件的描寫,宛如一幅幅靈動的影視畫面,無論背景色調(diào)還是人物神態(tài),都能給人以清晰的藝術(shù)畫面,在讀者腦海中成功構(gòu)建出極具色彩的動態(tài)圖像,如“翠竹簾子己經(jīng)褪了色,金山綠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這種描寫手法。張愛玲對畫面色彩感的描寫十分熟練,作者在描寫主人公第一次出現(xiàn)的穿著時,將服裝色彩的買鞋與曹七巧潑辣的性格描繪的相得益彰。此外,作者的語言也頗具靈動性,例如在描寫長安對婚姻向往的激動心情是使用疊詞“興興頭頭”形象的刻畫除了這一心態(tài),同時這一歡快的描寫又與后文長安不得不放棄婚姻形成對比,更突顯了小說人物的悲劇色彩。
三、運用大量新奇有趣的比喻
很多人喜歡張愛玲的作品,吸引讀者的并不僅僅是她所構(gòu)造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同時也嘆服于其作品中獨特的語言特色。而《金鎖記》無疑就是這樣一部藏有豐富語言特色的作品?!督疰i記》中作者大量新奇翻空的比喻手法讓我們能夠更為深刻的理解到該作品的優(yōu)秀與其中暗含的韻味。具體來說其比喻特色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1)以物喻物,令人耳目一新。在小說中,作者將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賦予了新的喻體。例如,作品中寫道的“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刀片”充分暗示了主人公尖酸刻薄的心態(tài),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宣泄的淋漓盡致;(2)以物喻人,更讓讀者感同身受。小說作品的描寫中,作者將人“物化”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將芝壽擱在肋骨里的倆只手比喻為死去的腳爪,將長安比喻為一棵腌過的、嬌嫩的雪里紅等類似的比喻在小說中大量出現(xiàn),作者這種寓辛酸于玩笑的做法可謂是其比喻手法使用的高妙之處。
四、注重對月亮景象的描寫
《金鎖記》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也最重要的景物或者說意象就是月亮,月亮在作品中被賦予了多層含義的韻味,與小說中人物命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起。作品一開頭,作者就是從老年人、年前人甚至孩時的角度來描寫月亮,并根據(jù)其中暗含的情感變化從深層揭露了主人公的坎坷人生。在接下來的敘述中,作者由月光的描述引出了丫鬟對曹七巧的描述,將故事的發(fā)展與對月景的描寫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最后又通過月亮的沉淪點出了主人公的悲慘結(jié)局??梢哉f作者對十年之后月亮的描述正是對曹七巧女兒長安的生動刻畫,通過缺月與長安的不幸聯(lián)系在一起。天上最常見的就是缺月,而本就普通的長安在母親的百般摧殘之下注定也會像月亮一樣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另外,作者也將芝壽的命運與天上月亮的變化僅僅聯(lián)系在一起。主人公以折磨兒媳婦芝壽為樂,而作為兒媳婦的芝壽只能默默孤獨的忍受著。主人公由于自身的心理的畸形發(fā)展瘋狂的嫉妒著兒子和兒媳婦之間的情感,她無法忍受他們與自身情感遭遇的巨大差距因此不惜親手毀了他們,以至于將兒媳婦芝壽折磨致死。在結(jié)尾部分,月亮又再次出現(xiàn),作者這樣描寫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己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弊髡邔⒃铝恋膱A缺變化與長久存在于人間的永不消失的悲歡離合結(jié)合在一起,暗示這人間悲劇如同月亮一樣沒有停止的時候??傊瑢υ铝恋拿鑼懖粌H貫穿了整部作品,而且也做到了首尾呼應(yīng),深刻揭露了命運的悲劇性、連貫性與深刻性,通過對月亮的描寫將人性的扭曲刻畫的入木三分,從而建筑起了一個永恒的悲劇故事,悲劇的人生與悲劇中的女性。
五、結(jié)語
通過以上的藝術(shù)特色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張愛玲天才的寫作技巧與《金鎖記》的獨特魅力和文學(xué)價值。作者對作品中意象的經(jīng)營,對時間的靈活駕馭以及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等都深刻的影響著讀者對作品的感受與看法。雖說在中國整個文學(xué)史上,張愛玲也許并算不上是一位文學(xué)大家,然而沒有她文壇也許就是寂寞的,其別具一格、獨放異彩的文學(xué)天分與作品像《金鎖記》一樣被世人稱贊。
參考文獻
[1] 黃金女.《金鎖記》藝術(shù)特色淺析[J].山西青年,2016 (06):189.
[2] 汪德寧.參差對照 美麗蒼涼——試論《金鎖記》的藝術(shù)特色[J].名作欣賞,2010(02):86-88.
[3] 朱劉霞.試論《金鎖記》的藝術(shù)特色[J].美與時代,2005 (04):75-76.
[4] 朱玉紅.悲涼人生的編織技巧——《金鎖記》藝術(shù)特色評析[J].文教資料,2011(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