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中國知網”為數(shù)據(jù)源,對2011至2015年期間我國口述檔案研究文獻的年代分布、來源期刊、被引用情況、論文主題等進行計量分析,通過學習最近五年我國口述檔案研究的熱點,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適當?shù)慕ㄗh,為我國口述檔案接下來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口述檔案;計量分析
“口述檔案”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4年由國際檔案理事會出版的《檔案術語詞典》提出,該詞典將“口述檔案”定義為“為研究利用而對個人進行有計劃采訪的結果,通常為錄音或錄音的逐字記錄形式。”而我國,對口述檔案研究的熱潮始于上世紀90年代,最初各界學者對口述檔案的概念產生了激烈的爭辯,可謂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我國學者對口述檔案研究的方向逐步產生了轉移。文章運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分析近五年我國口述檔案研究的熱點,對研究現(xiàn)狀做出評價并指出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后續(xù)口述檔案的研究提供合理有效的參考。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總體研究狀況
文章以“口述檔案”為檢索詞,“主題”為檢索項,在“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出 2011—2015年文獻數(shù)據(jù)180條,其中“檔案與博物館”學科有147條,除去會議和報紙以及主題不符的文獻37條,最后統(tǒng)計出口述檔案相關論文139篇,其中碩士論文13篇,期刊論文126篇。
二、對統(tǒng)計結果的分析
(一)論文數(shù)量及年代分布計量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至2015年,我國口述檔案研究的文獻數(shù)量逐年增加,這說明,越來越多的相關工作者注意到口述檔案的研究,并推動了這項研究的發(fā)展。另外,每年均有碩士論文涉及口述檔案研究,由數(shù)據(jù)可知,最多的是2014年有4篇碩士論文,但是這與口述檔案研究整個大環(huán)境相比,數(shù)量微乎其微。也就意味著,近五年,我國系統(tǒng)化研究口述檔案的學者較少。
(二)論文來源期刊計量分析
總體分布情況如下:有36篇發(fā)表于《蘭臺世界》,11篇于《北京檔案》,9篇于《云南檔案》,6篇于《檔案》,《檔案學通訊》6篇,《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和《云南大學》各有5篇,其余則零散分布在相關期刊或學位論文集中。其中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獻共38篇,約占總量的27.34%。略高于四分之一的數(shù)量分布在核心期刊上,這說明近五年我國口述檔案的研究質量有待提高,得到知名專家認可的成果有待增加。而《蘭臺世界》是吸收口述檔案數(shù)量最多的期刊,在口述檔案研究方面是影響力相對較大的期刊。
(三)論文被引用情況計量分析
論文的被引頻次是評價論文質量的有效指標之一,同時該指標也能反映出論文作者的學術影響力和受關注程度。通過表2可知,有56.83%的文獻是一次都沒有被引的,被引1-2次的占25.90%,引用三次(包括三次)以上的文獻占17.27%。其中,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的潘玉民,2012年刊登于《檔案學通訊》上的《再論口述歷史檔案資源建設》一文被引13次,有同等引用次數(shù)的另一篇文獻則是云南大學子志月的博士論文《云南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開發(fā)利用研究》。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可知,經典的口述檔案研究著作較少,現(xiàn)有的研究角度比較分散,各研究之間的關聯(lián)度有待提高。
(四)研究單位計量分析
根據(jù)統(tǒng)計,研究者來自高校的文獻數(shù)量為88篇,占文獻總量的63.31%,其中云南大學發(fā)文25篇,在眾多高校中排名第一。研究者來自檔案館(局)的文獻有10篇,占總量的7.19%??梢钥闯?,高校是口述檔案研究的中堅力量,是研究隊伍中的主導者。而檔案館(局)在口述檔案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遠遠沒有發(fā)揮機構的優(yōu)勢。
(五)論文主題計量分析
1.口述檔案概念屬性研究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陳子丹在其《口述檔案及其相關概念辨析》中提到我國史學者將采訪者與受訪者“雙方合作談話的錄音整理成文字稿”,或將歷史事件“當事人或知情人的口頭資料,經與文字檔案核實,整理成文字稿”視為口述檔案,應當說還是比較恰當?shù)?。麗水市檔案局的毛清英與王正媛在《歷史的見證 永恒的記錄——關于“口述檔案”檔案屬性的探討》中談到,由于“口述檔案”的形成與所記錄的歷史活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無論是在形成目的還是形成過程上,檔案似乎都不宜作為“口述檔案”的屬概念。毛清英與王正媛認為“口述檔案”具有參考價值,我們不必爭論口述內容是否具有憑證作用,而應該探究其中的文化價值。他們也提出口述檔案只是對對口述者這一口述行為具有憑價價值。嚴永官的看法也大致如此,他認為“口述檔案”沒有必要也并不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提出并加以研究。盡管口述史料在憑證作用方面有其特殊性,但仍然并不排除它可以進入檔案行列,只是需要經過一定的手續(xù)。
2.“口述檔案”價值、作用方面相關研究
郭波認為口述檔案可以拯救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填補歷史空白、為史學研究提供準確的文獻資料,改善和充實檔案館館藏,更好地發(fā)揮檔案館的服務功能,也可以對青少年進行有效的形象教育。張威認為,與文獻史料相比,口述檔案的形成直接來源于具體口述者,由于他們的社會地位、價值取向、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體現(xiàn)在他們的口述史料中,對同一歷史事件的視覺角度和感受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從而對同一件事情擁有不同的個人記憶。朱天梅和倪麗娟在其著作里提到,現(xiàn)有的館藏檔案和一些實物記錄多是反映官方的活動,缺少普通民眾的視角與聲音,口述檔案恰恰就是這部分文化情境的再現(xiàn),它不僅可以作為歷史的補充,更能相互印證,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陳維維除了提到口述檔案有挽救文化遺產和研究參考價值外,提出口述檔案的經濟發(fā)展價值。這是在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對當?shù)亟洕陌l(fā)展視角下所提出的具有經濟效益的價值。
3.口述檔案開發(fā)利用研究
云南大學子志月提出了開發(fā)利用云南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的一些措施:提高民族文化自覺意識和檔案開發(fā)利用意識,建立開發(fā)利用的長效機制,加強檔案資源、人才隊伍及檔案資源信息化建設,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為云南民族旅游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服務,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孫麗娜在對云南省佤族口述檔案的開發(fā)利用研究中,提出口述檔案開發(fā)利用應遵循的原則:開發(fā)利用需要有規(guī)劃性;特色性;協(xié)同性以及物質性與精神性,同時提出有舉辦展覽、出版口述歷史書刊、拍攝紀錄片等利用途徑。馬波粉提出口述檔案保護機制:樹立和提高口述檔案意識;口述檔案保護的政策傾斜和人文關懷;口述檔案保護工作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體系建設。
4.高校與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收集研究
吳雯在《高校口述檔案征集工作述略》中對高校如何進行口述檔案的收集步驟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敘述:制定訪談計劃,查閱資料了解相關背景,預約口述者,訪談,加強與校內外及媒體的交流與合作,合影,整理,請口述者簽字審核,歸檔。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研究,主要涉及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有11篇,關于湘西地區(qū)和新疆地區(qū)各有1篇。比較系統(tǒng)化民族特色口述檔案研究當推陳祖芬對媽祖信俗口述檔案的收集研究,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均有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
5.其他問題的研究
有一篇論文涉及口述檔案所有權問題,胡紅霞認為:“青田華僑發(fā)展史口述檔案著作權、所有權歸研究者所有,與口述者有關,口述者有署名權,但沒有所有權分配問題”。張敏在其碩士論文中關于口述檔案的歸檔問題,提出口述檔案可以按照項目主題對采訪進行分類。歸檔重在“選擇”,確定歸檔范圍時,只需從已有文件中篩選確定需要長久保存的部分。訪談記錄時“三級校核制”:第一級是轉錄者本人,第二級是訪談者,第三級是受訪者。
三、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檔案研究者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口述檔案的開發(fā)利用上,這是我國口述檔案研究近幾年取得進步之處。但是總體上看,口述檔案研究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目前我國研究者對口述檔案的開發(fā)利用,更多的是在理論上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原則和方法。而真正在實踐中分析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科學解決方法的研究太少,除了陳祖芬于2013年發(fā)表在《檔案學通訊》的《媽祖信俗口述訪談記錄的轉錄與檔案整理》一文,沒有在實踐中較全面的分析口述檔案轉錄與整理的文獻。第二,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的研究雖然占現(xiàn)有研究的比例相對較大,但是目前研究的少數(shù)民族個數(shù)依然是小部分,與我國豐厚的文化背景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第三,高校和檔案館(局)的投入精力差距太大,檔案館(局)沒有充分發(fā)揮帶頭模范作用,研究成果較少。
四、建議
根據(jù)近五年的研究現(xiàn)狀,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政府制定系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督促檔案館(局),并鼓勵高校研究者,深入社會深處,對口述檔案展開實地收集工作。沈固朝曾說:“今天急迫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檔案工作者應重視口述資料的搜集,而且應把它作為一項具有搶救知識財富性質的工作來做”[17]目前形勢更加緊迫,我們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現(xiàn)有理論指導下,不斷修正口述檔案收集體系,從而更好的拯救口述檔案。第二,各省檔案館(局)應按各自所在的行政區(qū)域地理位置特色,對我國不同的民族特色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明確各自的任務,做到一國之內整體規(guī)劃,各省之下子目標明確。以此來保證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的完整性,也能夠確保提高收集效率。第三,檔案館(局)要統(tǒng)領口述檔案研究工作,可以與高校合作,同心協(xié)力,資源共享。另外,要重視檔案館(局)內部工作人員專業(yè)素質的提高,必要情況下可以將研究成果作為每年的工作考核指標。最后,檔案工作者在口述檔案工作中要謹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徐娜.西北五省區(qū)公共圖書館專業(yè)人員發(fā)表學術論文計量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04):83-86.
[2] 陳子擔.口述檔案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云南檔案,2012(07):24-25.
[3] 毛清英,王正媛.歷史的見證永恒的記錄——關于“口述檔案”檔案屬性的探討[J].黑龍江檔案,2015(04):52-53.
[4] 郭波.談談口述檔案的社會適用性[J].蘭臺世界,2013 (S2):72.
[5] 嚴永官.由檔案憑證作用的異化看目前對“口述檔案”的爭議[J].檔案管理,2013(03):20-22.
[6] 張威.淺談檔案館口述檔案的價值及征集途徑[J].北京檔案,2013(05):19-21.
[7] 朱天梅,倪麗娟.民族文化傳承視閾下的口述檔案價值研究[J].蘭臺世界,2015(05):18-19.
[8] 陳維維.試論廣西口述檔案的價值[J].蘭臺世界,2011 (24):14-15.
[9] 馬波粉.我國口述檔案保護機制的建立研究[J].黑龍江史志,2011(21):25-26+39.
[10] 子志月.云南少數(shù)民族口述檔案開發(fā)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3.
[11] 孫麗娜.云南省佤族口述檔案開發(fā)利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4.
[12] 吳雯.高??谑鰴n案征集工作述略[J].蘭臺世界,2013 (29):42-43.
[13] 胡紅霞.口述檔案的所有權研究——以青田華僑史口述檔案為例[J].山西檔案,2014(05):78-80.
[14] 張敏.口述檔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2.
[15] 陳祖芬.媽祖信俗口述檔案建檔范圍的確定[J].檔案學通訊,2011(06):97-100.
[16] 陳祖芬.媽祖信俗口述訪談記錄的轉錄與檔案整理[J].檔案學通訊,2013(01):16-19.
[17] 沈固朝.檔案工作要重視口述資料的搜集[J].檔案學通訊,1995(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