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初步探索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四步自主學習法\"。增設學習情趣,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然進入積極的、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shù)亻_展一些有益的比賽活動,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的枯燥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使學生各種感官在學習中協(xié)調活動。
語文課程的評價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教學,改善課堂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題。
預備鈴響后,老師學生要準備上課。這時,教師可運用有組織的課前準備,比如講故事、猜謎語、播放新聞、背誦古詩詞、聽輕音樂、欣賞畫面等等,變換各種樣式,避免程式化、形式化、庸俗化,充分利用好課前 3~5 分鐘,增設學習情趣,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自然進入積極的、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課前準備活動,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上課狀態(tài),而且還能交流一定量的信息,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可能學不到的知識。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本身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人的大腦就是思維活動的中樞,而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爭是啟動大腦思維的動力。
在導入新課時,實施閱讀教學,可采用“借助音像手段導入新課”,“用故事、謎語導入新課”,“從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導入新課”,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渲染課堂氣氛導入新課”,“使用道具或插圖導入新課”等方法,抓住教材本身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興奮點,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求樂學”的氛圍,使學生閱讀課文的主動性、積極性驟然提高,教學效果也自然明顯提高。
3、交流釋疑,歸納總結。
在教學中,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競爭和成功的機會,恰當?shù)亻_展一些有益的比賽活動,用競爭來消除課堂中的枯燥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既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不盲從.喜歡質疑,打破框框,大膽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品質,又要培養(yǎng)他們敢于求異,發(fā)展他們的求異思維,進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一般地說,新課導入后就要進行新知識的學習理解、訓練鞏固、總結提高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教師仍然要相機運用四步探究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決重點、難點和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自能讀書”,讓學生嘗到“會學”的甜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課前預習的情況下,首先提出幾個探究問題,答案就在課文中,相信大家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自己能夠得到滿意的答案。 經過這樣的自讀、自悟、討論、交流,在學生思路阻滯時給予疏導;認識不清時加以點撥;方法不當時給予指導;表達不暢時予以幫助;學有成效時備加鼓勵;讓學生自主求索,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整個課堂其樂融融、民主和諧,教學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4、拓展應用,反思升華。
不好的老師是傳授知識,好的教師是教學生會發(fā)現(xiàn)真理。實施素質教育,就是改變以往師講生聽灌輸式的教法,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使學生各種感官在學習中協(xié)調活動,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去聽、去做、去想、去說、去讀、去寫,養(yǎng)成動腦、動手、動口的好習慣。運用四步探究法設計課堂教學的結尾,有歸納總結式結尾、反饋回應式結尾、設置懸念式結尾、遷移發(fā)散式結尾、激勵抒情式結尾等等,讓語文課堂余味無窮。
總之,“四步探究法”的宗旨是讓每個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將其貫穿于每堂課的始終,不失時機地啟發(fā)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有疑必質、有難必問、有感必發(fā),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各種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