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掌握算理,注重能力,形成習慣。
【關鍵詞】提高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知識。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奠定基礎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在計算教學中,要重視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聯系玩游戲、編造故事情節(jié)、媒體輔助等方式,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掌握知識。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范。教師邊拍手邊發(fā)問:李明明,我問你,我的3你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陳老師,告訴你,你的3我拍7。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jié)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又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高斯創(chuàng)造性地計算1+2+3+……+99+100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其學習簡便計算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還可運用兒歌激趣。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驗算,試著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關鍵;≈符號來連接,簡便快捷真叫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掌握算理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應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為突出。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fā)現。首先在引入環(huán)節(jié)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為好朋友準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準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后,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么辦,于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學生發(fā)現了,既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還在于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的進位加法時能夠進行知識間遷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要注意及時抽象,幫助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計算法則。并在教學中將這些法則聯系起來,形成法則系統(tǒng)。
三、注重能力,形成習慣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在教學中,要注意做到:
(一)、每堂課上安排口算訓練。授課之前,利用3至5分鐘時間,進行多種形式口算訓練,提高口算速度。這樣持之以恒地進行,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鼓勵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如:讓學生隨父母上街采購物品時,幫助家長口算錢數,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口算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要教學生掌握一些運算定律提高口算速度,如87×101就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3 7+2 1+6 3就可運用加法結合律。
估算來源于生活,更應應用于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估算在生活中的運用比較廣泛,更應讓學生運用估算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進行預先估計、安排,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估算水平。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許多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fā)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要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二要使學生養(yǎng)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三要使學生養(yǎng)成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guī)范。四要使學生養(yǎng)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要求,提倡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總之,在計算教學中,做到不斷思考,不斷探索,要和生活實際、情感態(tài)度等結合起來,認真、嚴格地訓練,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