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段視頻,說的是一些志愿者(父親或母親)被化妝成20年后的樣子與子女相見,每個孩子都因無法接受父母衰老的面容而淚流滿面。其中一個6歲的小女孩哭得尤為厲害。導演的本意是要激發(fā)年輕人的孝心,珍惜愛護正在老去的父母。但我卻想,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走向死亡,只不過很多時候并未覺知,當這些年輕人看到母親或父親
的衰老感到心痛時,他們是否想
到自己其實跟父母正走在同樣的路上?
回想20多年前,剛剛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看到單位里三四十歲的大媽們,我是多么驕傲自己的年輕啊,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變成那樣一種狀態(tài)——每天除了孩子老公、吃穿用度、電視節(jié)目,就沒有什么好話題了。那種八卦實在令年輕人感到庸俗可厭。轉眼26年過去,我早已過了40歲,眼看快近50歲了,如我所愿,今天的我并沒有變得太過柴米油鹽,多少還有點年輕人的朝氣,雖然肉體正在走向衰老,但過去一年的努力,讓我覺得自己的精神卻在不斷成長之中。2015年是我有生以來最勤奮的一年,即使是自己曾經(jīng)歷的高考,也沒有如此勤奮過,而我所獲得的又豈止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
朱永新老師在2015年金堂年會所作的主報告《拓展生命的長寬高》中指出:“以教育學的角度來看,生命是能夠自覺到自我成長的有機體,教育就是積極促成個體生命自覺地自我成長的活動,使人的生命不斷豐富、提升,不斷趨于完善的活動。教育是生命的事業(yè),教育學就是幫助生命成長的學問?!弊鳛橐幻胀ń處?,長期以來局限于應試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從未站在生命的高度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反思生命的意義,于是人到中年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也就成為自然而普遍的現(xiàn)象。我曾經(jīng)有過的倦怠感,在如今的年輕人身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講究吃喝玩樂,對教學工作卻是應付了事,對一切都覺得無所謂,唯獨對誰掙多少錢最感興趣。現(xiàn)在看來這都是順理成章的事:自己的生命沒有自覺地自我成長,又怎么有能力去助推學生的生命成長?一些教師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應試教育推向更加畸形發(fā)展的方向。幸得新教育的引領,我已經(jīng)醒悟,正在努力改變。雖然一己之力微弱,但我想努力做到的是:讓每一個與我相遇的孩子不再迷茫,能夠以自身的努力向這些孩子展現(xiàn)更多的美好。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以自我精神生命的發(fā)展竭力帶動和喚醒我的學生們朝向美好的自我成長。
生命由盲目走向自覺
縱觀生命的成長歷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基本的邏輯:肉身的誕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實;交往關系的存在,則是生命的社會事實。自我意識的覺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實;這三個事實,構成了我們理解生命的三個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為具有三重意義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則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的局限,綻放人這一特殊生命體的存在價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對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的最終升華與定格。
——朱永新
2015年,是我的生命由盲目走向自覺的一年,由于這種自覺,我在機體漸漸走向衰老的同時,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活力。2015年,是我的精神生命努力突破自然生命和社會生命局限的一年,我在努力拓展生命的寬度和高度,為自己的人生注入源頭活水,也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汲取更多的力量。
2015年,我曾經(jīng)四次走出家門,前三次都是去學習,充實自己,并且完全是自費出行,沒有去找任何一個領導報銷費用?,F(xiàn)在看來,我的社會交往能力存在問題。因為當時是不想讓領導們以公款做人情,現(xiàn)在卻覺得,我的努力,我在課堂上的改變是對學校、對學生、對社會的最大報答。因為我在課堂上所進行的嘗試,力圖喚醒每一個孩子和家長的努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周圍的人,都必將對學校的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
7月,我到溫州參加第一線全國高級教師研修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李玉龍先生。見到了“傳說中”的傅國涌、范美忠、阿啃、黃曉丹,這些人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傳達他們對中國教育的見解,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與智慧,讓我這個多年不曾走出家門的人第一次開闊了眼界,第一次有了對生命的思考,開始努力實施“看得見個體的教育”。8月,我輾轉來到五蓮,與眾多種子教師匯聚,感受新教育人的熱情,見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朱永新和童喜喜。他們?yōu)樾陆逃龅囊磺信?,都是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為了師生能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們已經(jīng)喚醒了一大批如我一樣原本平庸的教師行動起來。10月的焦作之行,通過聽課研課,更是有機會與颶風、藍玫、碩果老師面對面,對理想課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喜喜忙中偷閑所作的短暫演講,再次讓我把李玉龍與新教育聯(lián)系起來。所有這些人,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改變中國教育現(xiàn)狀,讓我們的教師不要活得太憋屈,努力擺脫自己身上的局限性;讓我們的學生不要只會讀書背書考試。要讓每一個生命都能夠自覺地自發(fā)地成長!
另外兩次出行,一次是5月到咸陽參加楊氏傳統(tǒng)太極拳交流大會,獲金獎;一次是全家一起旅游,來到屈原故鄉(xiāng)秭歸,到三峽大壩上看“天塹變通途”的壯觀,思考自然和人生。無論是參加比賽,還是旅游,都是我的生活,拓寬了我生命的寬度,也是在閱讀自然、閱讀社會,在行走中與不同的人交流,使我能夠更好地思考活著的意義。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我先生也正在改變。家庭氛圍正變得積極、向上,充滿了幸福和溫馨。
多重角色活出生命亮色
網(wǎng)師學員
我在新教育網(wǎng)絡師范學院選修了“發(fā)展心理學”和“班主任管理”兩門課程。隨著對學生個性的關注,我越來越覺得心理學知識的缺乏已經(jīng)成為自己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所以,“發(fā)展心理學”成了我在網(wǎng)師所有課程中的第一選擇;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也遇到很多困惑,對李鎮(zhèn)西老師非常崇拜,選修了他主持的“班主任管理”課程。跟隨講師,我閱讀了《發(fā)展心理學》系列專業(yè)著作《皮亞杰學說入門》《兒童心理學》《思維和語言》,對人的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有所了解,知道不同心理學派對人的不同階段的身體發(fā)育、認知發(fā)展和社會情感發(fā)展既有共同的見解、彼此之間有傳承,又有各自不同見解。作為教師應該對所教年齡段學生普遍具有的特點有所理解和掌握,又要能深入研究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為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方向給予科學的指導,這需要持久的修煉。對李鎮(zhèn)西老師系列著作的閱讀,結合李老師在課程群里的講解,眾多案例使我意識到,班級管理也是不能完全套用他人的做法,每個班級有自己的問題,就像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兩個班級。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實踐,本著民主的原則,與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才能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
種子教師
作為一名種子教師,努力堅持讀書,堅持書寫。每天堅持寫教育隨筆、教學反思、讀書筆記,是我2015年的生活常態(tài)。
閱讀和行走使我越來越敢于嘗試,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自主性”吧,精神生命的成長喚醒了我的生命發(fā)展的自主性。朱永新老師說,“生命的發(fā)展性決定了最好的教育應該能夠幫助師生朝著正向前行,朝著自覺發(fā)展。在這個意義上,教育為生命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性”。是的,教師首先要有自我發(fā)展的自主性,然后才能夠帶著學生朝向自覺發(fā)展。
2015上半年,我繼續(xù)在教室里嘗試改變。首先,每周一次的班會課成為激勵學生的主要方式。利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提供的錯誤目的表,讓同學們分析自己所犯的錯誤,并深入思考犯錯誤的原因,形成文字,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鼓勵大家正視錯誤,敢于面對錯誤、承認錯誤,明確每個人都是在戰(zhàn)勝錯誤改正錯誤中得以成長,并因此有勇氣為自己所做的錯事負責任。以“道歉”為主題的班會,讓很多孩子為自己無意中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致歉。結果教室里哭聲一片。被感動的心靈是最美好的,當孩子們心靈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動時,一切錯誤都不過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jīng)歷,他們正一天天學會自我教育。
為了培養(yǎng)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我開始進行每天10分鐘的演講課程。演講課程的開展,讓這些一貫不善于表達的孩子們有了站在大家面前說話的勇氣。經(jīng)過兩輪三輪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夠坦然自如地表達自己的心聲,他們也從同學們的演講中獲得激勵。無論是哪個同學站在臺前,我都會給他們拍下照片,發(fā)到群相冊里,用文字描述現(xiàn)場情況,讓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的學校生活有所了解,對孩子的表現(xiàn)感到自豪。我也想用這種方式讓家長們明白:上學,不僅僅是學知識,更要學會做自信、自強的人,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在演講課程之后,變化最大的是那幾個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孩子,其中有三個孩子是留守兒童。他們一開始站在臺前面向大家時,眼睛不敢正視,身體無法站直,面部肌肉都是抽動的;現(xiàn)在再讓他們站在臺前,他們都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能夠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過程并加以評價,甚至還給自己提出了目標。重要的是,他們的眼光不再游移不定,身體也能夠站得挺拔。我想,無論成績如何,這些孩子在初中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將在他們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并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2015下半年,我在教室里進行了英語歌曲課程和經(jīng)濟學課程。英語歌曲課程是為了拓寬英語教學渠道而進行的。我選擇一些旋律優(yōu)美、歌詞簡單的歌曲,讓大家學唱、比賽,使那些成績暫時落后的孩子能夠通過學唱歌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重新找回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經(jīng)濟學課程則是模仿《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雷夫的做法,讓每一個孩子都承擔起一定的職責,使我們的教室走向完美。在經(jīng)濟學課程中,有一些經(jīng)常忘記寫作業(yè)、學習不認真的孩子慢慢改掉了毛病,成績也隨之進步了。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子駿。這個孩子主動要求承擔了教室里綠植的養(yǎng)護工作。結果,除掉每天觀察植物的生長、及時澆水之外,他還會在太陽出來的冬天,把每一盆花都搬到陽臺上曬太陽。每逢九年級月考要用教室,他就會把花草一盆盆搬到我的辦公室里去,周一回來,再一盆盆搬回教室。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工作,因為我們教室里沒有暖氣,這個冬天又特別寒冷,結果有一盆綠蘿被凍死了,他心里非常難過。他問我:“明年春天這盆綠蘿還會發(fā)芽嗎?”我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已經(jīng)盡力了。如果必要,下學期我們可以再買一盆放在教室里。”這樣的課程真的幫他改掉了忘記帶作業(yè)的毛病,成績也從期中考試的40名,進步到24名!他的改變再次證明一個真理: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作為教師,就是要為這種可能提供最大的支持。
這一年,我天天都堅持與一到兩個學生聊天,把每個學生發(fā)生的點滴變化都記錄下來,回憶自己哪些地方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了解孩子家庭里親人之間的關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們看到希望,重新找回自信;同時把聊天過程盡量進行詳細地記錄,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對癥下藥。
過去的一年,我經(jīng)常為了寫反思而困倦難耐,坐著就睡著;然后會夜半凌晨醒來,思考計劃一天的工作如何開展。焦作研訓之后,為了整理講座錄音,我連續(xù)兩周時間,幾乎每天都是在凌晨四點之前醒來去做這項工作。因為白天實在是太忙了。但是接受了任務就要努力做到盡善盡美,我不能以忙為借口而敷衍。
為什么在工作量大增,身體極度疲倦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經(jīng)濟上的回報,卻能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想,這就是精神生命得以成長的力量所在!當生命煥發(fā)出成長的活力,就會突破肉體的束縛,精神的力量戰(zhàn)勝了肉體的衰老。有了創(chuàng)造力的生命,不會被日漸衰老的肉體束縛。
2015年下半年,我兩次主持新教育實驗項目群講座。我發(fā)現(xiàn)每個講座者都懷著極大的虔誠和極度的認真對待講座,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希望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獲得更大的成長。當我準備自己的講座時,更是寫下了一萬多字的講稿,反復閱讀、修改,我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成長,來激勵更多的迷茫中的教師們行動起來!行動,就有收獲!我用自己在年近半百時的努力,向年輕人宣告:每個生命都是自主的,都能夠由自覺成長而走向自由。
螢火蟲義工
2015年10月,我成為一名螢火蟲義工。每周三一次的螢火蟲講座,讓我看到每一個螢火蟲都在努力發(fā)光。點亮自己,才能照亮他人!螢火蟲的光是微弱的,但在暗夜里,再微弱的光也能給人帶來希望!這就是螢火蟲義工的意義吧!我加入螢火蟲義工的初衷,就是痛感于周圍惡劣的閱讀環(huán)境。我的學生都上中學了,很多都沒有讀過真正的文學作品。家長們更是對閱讀一無所知,毫無興趣。我把家長們拉進我們的螢火蟲群里,希望他們能夠通過聽講座而慢慢認識到閱讀的重要,希望他們能夠經(jīng)由自己的閱讀帶動孩子去閱讀。我曾經(jīng)承擔兩次講座轉播任務,一次在地方群徐州站,一次是負責全國四站和五站的轉播。一個小時的時間,平時覺得很快,但那兩次我覺得太慢了,眼睛因為盯著屏幕而發(fā)酸發(fā)脹。到結束的時候我是長出一口氣,同時深深體會到主持轉播的義工們的辛苦!不過,有些媽媽們根本沒有耐心閱讀講座內容,有時候可能講座內容太專業(yè),對有些媽媽來說難以理解,所以,群里常有一些媽媽剛進不久就退出的現(xiàn)象。我真的覺得非常惋惜。每次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就忍不住想:這個家庭的孩子真是不幸??!記得我開始進入螢火蟲徐州站的時候,就是被每天的晨誦和詩歌共讀吸引,忍不住帶著孩子誦讀,然后漸漸地希望能夠成為義工去影響更多的人,最終忍不住遞交了申請??墒怯行┘议L進群就想閑聊,還抱怨群里太安靜,被警告禁止后,立刻退出。對父母的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對孩子們的教育更加艱難!螢火蟲項目的本意,應該就是要促成父母的覺醒,父母生命意識的覺醒,精神生命的成長,才能夠更好地帶動孩子的自覺成長。
我所在的學校,也堪稱是地方上的名校,但讀書的老師很少。有些年輕人很喜歡聽我講新教育,也問我讀了哪些書,甚至也有人買來《給教師的建議》《教學勇氣》,但就是讀不下去。對我在教室里所做的嘗試和改變,他們也很佩服,但是常常會說:“理想太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而拒絕改變。我渴望新教育之風能夠早日影響到我們這所學校,進而能夠影響我的家鄉(xiāng)的教育整體發(fā)展。我想,只要我堅持下去,如果我能夠取得一些成績,必然會有更美好的事情發(fā)生。我期待著更多的同事能夠從精神沉睡中醒來,那將意味著更多孩子的精神生命會得到激發(fā)而成長。師生必將在共同成長中得以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老師說,從一個理想的生命狀態(tài)來說,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結構,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生命的長度有時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雖然很短暫,但是由于其生命擁有足夠的寬度和高度,他們的生命容量依然很龐大,生命的品質依然很高潔,足以形成一座偉大的豐碑。
是的,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任何人,只要愿意,都能夠經(jīng)由閱讀、思考、實踐而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質,做到以精神成長來對抗衰老!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