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溫州古民居為舊時宗族制度下的禮制建筑空間。在民居的空間制式上恪守著禮的規(guī)范的同時,在民居空間中進行的禮俗生活同樣也受制于禮的秩序。本文從古民居的布局、安置對空間制式上的禮進行解讀,從民居中的具體禮俗生活的進行對空間下“禮”的秩序進行分析,從而揭示溫州古民居與禮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禮制;禮俗生活;古民居
溫州古民居的吞口式建筑,可以隨著家族人口的增加而在兩側不斷地增加開間,從而形成不同規(guī)模的合院?!抖Y記·曲禮上》:“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是以君子恭敬撙節(jié)退讓以明禮[1]19?!笨梢?,“禮”實際上就是一種社會秩序,它制定上下尊卑的等級規(guī)范,以教化的手段讓人們安守各自的社會地位。溫州古民居建筑等級的規(guī)定、方位關系的排列、各種祭祀等都無不在向人們宣傳著這種“禮”的程序?!岸Y”深深地根植于溫州古民居建筑的構造、民居空間布局和民居空間中的家庭禮俗生活,成為民居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將聚焦于溫州古民居的空間安置以及在空間中禮俗生活的進行對溫州古民居進行解析,并挖掘深蘊其中的“禮”。
一、民居的空間
1.民居制式及區(qū)域劃分
溫州古民居最基本的布局為中間為正堂、兩旁為廂房,邊間為廚房、柴房,各房間由檐廊連通,多為三、五開間,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多,向兩邊增加開間的數(shù)量。這樣的家庭,在幾代之后,析產(chǎn)分灶后,增加兩廂,形成合院院落。合院的功能區(qū)分為中堂、道坦、門臺、廂房、廚房、屋檐、廁所、神龕等,每個功能區(qū)都有其各自的功能。
整個民居沿前門-正堂-后門一線為軸布置兩邊建筑,中間正堂空間較大且處于中心地位,兩側廂房對稱排列。這種“中線”的禮制思想顯得溫州古民居主次分明,嚴謹對稱。
2.民居中的人、鬼、神三界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提到: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祇)。鬼、神、示為人鬼、天神、地祇三種祭祀對象。在溫州的古民居中,人作為祭祀的主體,祭祀的對象主要為地祇和人鬼。
在古民居中的地祇主要是家宅保護神。《禮記·王制》: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1]173五祀是古代漢族祭俗中所祭的五種神祗,五祀為戶、灶、中霤、門、行神。這些神靈可稱為家居保護神。
中霤神,乃是五祀神之一。霤最初是房屋建筑中的一個位置。鄭玄《禮記正義》:鄭意言中霤猶中室,乃是開牖,象中霤之取明,則其地不當棟,而在室之中央……故杜注春秋云‘在家則祀中霤,在野則為社也’又郊特牲云‘家主中霤而國主社’,社神亦中霤神也[2]。馬端臨《文獻通考》:問后土氏之祭,朱子曰‘極而言之,亦似僭,然此即古人中霤之祭而今之所謂土地者’[3]。因此,中霤指的是房屋建筑的最中央位置,五祀中的中霤神為后來民居中的土地神,掌管一家的宅舍平安,有著鎮(zhèn)宅的寓意。
人鬼是祖先神,置于中堂神龕之內(nèi)。在舊時溫州,每逢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會去祭祀祖先。祭祀成為后代子孫和祖先溝通的一種重要途徑。武雅士曾說:“當一個人求問祖先時,他所求助的是一種包含一定相互依賴性的親屬關系,但他求問神,需要神祝福時,就像試著要從一個行政長官或者武警那里等到恩惠一樣?!盵4]因此,人和祖先的距離比神靈更近,祖先是先人死后的魂魄而成,總是會保佑自己的子孫后代平安興旺。
二、民居中的禮俗生活-以人生儀禮為例
民居空間在生命過渡儀式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族成員的人生儀禮大多都在中堂進行,如求子儀式、成年禮、婚禮儀式、壽禮、喪禮等?;槎Y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儀禮。
在民居空間中舉行的婚禮儀式過程中,中堂和洞房是主要的儀式空間。在婚禮舉行前,親戚好友會一起幫忙布置洞房(洞房通常在正堂的左邊,也稱正間),在新人的房間板壁和花板上貼上紅紙,鋪好被褥(雙頰被)等,在新娘親迎當天早上點燃花燭和子孫燈。
據(jù)一位93歲的老人回憶:結婚時新郎是沒有親自去接新娘的,只是站在自家的門口等待著迎親隊伍的歸來。中午時花轎進入大門,燃起大門兩側用的稻束,寓意驅(qū)邪?;ㄞI停在道坦中,頭朝內(nèi)。花轎旁有一位是陪婆,還有兩位“利是人”。“利是人”把新娘接出來,用兩個貼有紅紙的米篩遮頭,送新人進新房。入新房后要舉行“坐床”儀式,一對新人并坐床沿,名為“坐床”。隨后,新郎和新娘祭拜祖先,由家長致祭?!疤们肮拇蒂N紅氈,廟見原來重禮簽。新婦蘋蘩先祀事,與郎告廟飭铏籩?!盵5]這是廟見儀式,告知家中已故的先人今日成家,福佑新人長長久久。完畢后,新郎新娘開始拜堂,拜堂儀式在中堂進行。中堂兩側雙喜門敞開,吹打班奏樂,中央的板壁處放兩張椅子,由長輩落座。新人面朝椅子站立,位置是男左女右,首先是拜父母和祖父祖母,再是外祖父外祖母等。拜堂完畢,“利是人”攜新郎新娘再次入洞房,入洞房后吃“和同飯”,為一對帶籽的鯽魚和兩碗米飯,寓意夫妻和美,子孫興旺。接下來便是宴席,在中堂和道坦宴請賓客。宴席分開兩場,第一場為下午宴請男方親戚。酒宴的座位安排為頭桌頭位為新郎的舅舅,第二桌頭位為新娘。第二場在晚上,宴請女方親戚,稱“回親酒”。酒宴的座位安排為頭桌頭位為新娘的父親,其次為其他女方親戚。
中堂作為家庭公共空間,是新人進行祭祀祖先、拜堂的場所;正間作為新房,是相對私密的空間,是新人進行交流和接受祝福的場所。全部婚禮的儀式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中堂和正間中交替進行,由此完成整個流程。
三、結論
溫州古民居的構造和空間布局受制于傳統(tǒng)禮制要求,其功能區(qū)域的劃分又反饋服務于人民禮俗生活。它不僅僅為人們營造了家庭生活的區(qū)域空間,更為他們的精神信仰、儀式活動和人生禮儀開辟出了廣闊的寄托空間??梢哉f,溫州古民居的特色誕生于浙南地區(qū)興盛的宗法禮制觀念,它是宗法禮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質(zhì)文化呈現(xiàn),同時,它反過來又對宗法禮制的發(fā)揚和傳承起著大力的推動作用,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主次,共存互消。
參考文獻:
[1]王文錦.禮記譯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1
[2]鄭玄. 禮記正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98
[3]馬端臨. 文獻通考[M].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76
[4]武雅士.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M].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4:166
[5]葉大兵. 溫州竹枝詞[M].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