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兩國隔海相鄰,文化生活各個方面都相互影響。而飲食文化作為一個紐帶,對中日交流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飲食文化包括“吃文化”和“烹飪文化”。本文以烹飪文化中具有代表性非烹飪動詞莫屬,通過對北京語言大學(xué)BCC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燒”比其他烹飪動詞出現(xiàn)的頻率高,因此本文以“燒”為中心,研究其與日語中「焼く」之間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關(guān)鍵詞】:中日對比;燒;焼く
中國的烹飪文化博大精深,據(jù)吉美蘭(2012)統(tǒng)計,僅烹飪動詞就高達66個其中董大年編寫的現(xiàn)代漢語分類詞典中就出現(xiàn)56個。對烹飪動詞的研究上,英漢烹飪動詞語義場對比,菜譜翻譯居多,其次是俄漢烹飪動詞對比及對譯問題,然后是韓漢語義場對比問題。中日烹飪動詞對比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打破以往語義場為核心進行研究的方法,將重點集中在“燒”和「焼く」這兩個詞本身,展開研究。
一、詞典中對漢語“燒”及日語「焼く」的釋意
《漢語大詞典》中關(guān)于“燒”的是如下:
燒:1、使東西著火:燃燒,燒毀
2、加熱使物體起變化:燒水 燒飯 "燒磚 " 燒炭
3、烹調(diào)方法,先用油炸,再加湯汁來炒或燉,或先煮熟燒再用油炸:燒茄子 紅燒鯉魚 燒羊肉
4、烹調(diào)方法,就是烤:叉燒 燒雞
5、發(fā)燒:他現(xiàn)在燒得很厲害。
6、比正常體溫高的體溫:燒退了 退燒了
7、過多的肥料使植物體枯萎或死亡。
8、因財富多而忘乎所以:有兩個錢就燒得不知怎么好了。
9、或因接觸某些化學(xué)藥品、放射性物質(zhì)等使物體發(fā)生破壞性變化:硫酸燒壞了衣服 強堿燒手。
以上關(guān)于烹飪動詞“燒”的解釋。
『日本國語大辭典』中關(guān)于「焼く」的解釋如下:
焼く:
1 火をつけて燃やす。また、燃やしてなくす。焼失する?!缚荬觳荬颞D·く」
(點火燃燒。或燒盡。燒光。例:「枯れ草を―·く」 )
2 火に當(dāng)てて熱を通し、食べられるようにする?!隔~を―·く」
(放火上,加熱到可以吃的程度。例:「魚を―·く」)
3 火で熱して製品などをつくる?!竿撙颞D·く」
(用火加熱制成成品。例:「瓦を―·く」)
4 日光などに當(dāng)てて変色させる?!讣·蛐←溕栓D·く」
(在陽光等的影響下使變色。例:「肌を小麥色に―·く」)
5 寫真の原板から陽畫をつくる?!弗旦`ビス判で―·く」
(沖洗照片。例:「サービス判で―·く」)
6?患部に薬品を塗ったり、放射線を當(dāng)てたりする。「扁桃腺 (へんとうせん) を―·く」
(在患處涂抹藥品或利用放射線。例:「扁桃腺 (へんとうせん) を―·く」)
?薬品で皮膚の組織などを損なう?!杆幛鞘证韦窑椁颞D·く」
(藥品使皮膚組織受損。例:「酸で手のひらを―·く」)
?やけどをさせる?!弗供`プで舌を―·く」
(燙傷。例:「スープで舌を―·く」)
7 悩んで苦しい思いをする?!笐伽松恧颞D·く」
(煩惱痛苦的相思。例:「戀に身を―·く」)
8 あれこれ気を使う。扱いなどで悩む?!甘涝挙颞D·く」「手を―·く」
(在意著,在意那。煩惱于為人處世等方面。例:「世話を―·く」「手を―·く」)
9 (「妬く」とも書く)嫉妬 (しっと) する?!干悉文铯戎倭激工毪认陇文铯D·く」(寫作「妬く」表嫉妒。例:「上の娘と仲良くすると下の娘が―·く」)
10 CD·DVD·Blu-rayディスクなどに、音聲·文書·畫像などのデータを記録する。書き込む。
(將聲音、文字、圖像等數(shù)據(jù)記錄在 CD、DVD、Blu-ray磁帶上。刻錄。)
以上是『日本國語大辭典』中關(guān)于「焼く」的解釋。
二、詞典中含義的異同
從上述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漢語“燒”和日語「焼く」中完全相同的僅有兩項。即,表示使東西著火和因接觸化學(xué)藥品及放射性物質(zhì)而灼傷時。其他都有各自不同的意思。在表示加熱使物體變化及烹飪方法時,大致與「焼く」釋意中的2、3、4項意思相吻合。除此之外,漢語的“燒”還表示某種東西超過某一標(biāo)準(zhǔn),導(dǎo)致一些后果,或引起一些癥狀,都含貶義。譬如,體溫超出正常的數(shù)值,稱作發(fā)燒;施肥過量導(dǎo)致植物死亡,稱為燒死;財富過多,得意忘形,稱為燒壞頭腦。而日語中「焼く」也有其獨特意思。如表示中性含義的,在陽光等的影響下使變色、沖洗照片、刻錄,表示一種化學(xué)或物理反應(yīng)。另外有與思想相關(guān)的,具有貶義的含義的煩惱于相思之苦或嫉妒。還有表示表褒義的照顧。
三、作為烹飪動詞時兩者的異同
前半部分就漢語“燒”和日語「焼く」在字典中的意思進行了比較,接下來,將就漢語“燒”和日語「焼く」作為一個烹飪動詞所表示的內(nèi)容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以下是烹飪書籍中對二者的解釋。
“燒”作為烹飪技巧時指使東西著火,也指加熱使物體起變化。在烹調(diào)術(shù)語中,燒是指將前期熟處理的原料經(jīng)炸煎或水煮加入適量的湯汁和調(diào)料,先用大火燒開,再改小中火慢慢加熱至將要成熟時定色,的烹調(diào)方法。
「焼く」是烹飪技巧的一種,原本指不使用鍋、油等過熱媒介,直接用火的烹飪方法,是人類最原始的烹飪方法。(「焼く」とは、調(diào)理技法の一種で、本來は熱媒(鍋·釜や油)を利用せず、火で直接食品を加熱する調(diào)理法であり、加熱調(diào)理の技法としては人類最古のものと思われる。)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區(qū)別,如下:
1、從含義的多樣性及動作簡繁來看:漢語中的“燒”有兩種不同意思,其一、指表示單一動作的烹飪技巧,其二、指含復(fù)雜動作的烹飪方法。而日語中的「焼く」只有一種意思,表示加熱這一單一動作。
2、從加熱手段及直接性與間接性來看:日語中的「焼く」強調(diào)不需要鍋、油等導(dǎo)熱介質(zhì),只需通過“火”這一媒介進行直接加熱,而漢語中的“燒”沒有限制是否需要“火”這一媒介,也沒有限制其直接性與間接性。但可以看出在表示一系列動作組成的烹飪技巧時,必須通過鍋這一道具才能到到目的。
3、從加工對象來看:漢語中的 “燒”和日語中的「焼く」都具有不用進行“煎”“炸”“炒”“煮”等前處理,對原材料本身進行加工的特征。但漢語中“燒”的另外一層意思中,它所加工的對象不是原材料本身而是必須經(jīng)過水煮或者煎炸等前期加熱處理后變得熟或半熟的半成品食物。
四、總結(jié)
本文從作為普通動詞和烹飪動詞兩個方面考察了漢語中“燒”和日語中「焼く」的相同之處和異同之處。作為普通動詞時,既有完全對應(yīng)的意思,也有部分對應(yīng)的意思,還有屬于各自文化影響下意思。作為烹飪動詞時,從含義的多樣性及動作簡繁、加熱手段及直接性與間接性、加工對象三個方面進行考察后,可以看出漢語中的“燒”比日語中「焼く」更為復(fù)雜。
參考文獻:
[1]齊滬揚,蔡俊杰.“燒煮”類動詞與中國烹調(diào)文化[J]. 修辭學(xué)習(xí). 2007(04)
[2]王洋. 漢語“烹煮”語義場的歷史演變研究[D]. 西北大學(xué) 2008
[3]張秋香. 英漢烹飪詞匯對比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xué) 2007
[4]吉美蘭. 漢韓烹飪動詞對比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xué)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