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在美國的政治、外交、軍事等諸多方面都有極大體現(xiàn),而在美國成為世界大國的過程中,受其文化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也有其獨特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一、美國的“上帝選民”思維和使命感;二、美國文化對于美國國家利益認同的影響;三、美國文化與其外交擴張;四、美國文化的多元及其在外交中的影響這四個方面。
【關鍵詞】: 美國文化;外交;國家利益
讀《美國文化與外交》讓我看到了美國文化更多的元素,也對美國文化和外交關系有了更多的認識。下面我將談談我對《美國文化與外交》的幾點看法。
一、美國的“上帝選民”思維和使命感
美國移民生來就有一種“上帝選民”思維,面對困難充滿自信。書中寫道:“美國文化的一個根本價值觀便是人類應努力客服自然。他們相信人類能克服障礙,掌握環(huán)境,他們主張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來對付自然界而不應消極被動?!贝藭r的中國在尊崇儒家文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由內而外的,與此相對應的就是閉關鎖國,國家自我封閉。
美國人還有一種使命感,約瑟夫·蓋爾在所著的《清教傳統(tǒng)》一書中宣稱:在探究《圣經(jīng)》中的有關經(jīng)文時,清教徒很容易把他們自己與以色列人之間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把英格蘭視為他們的埃及,把詹姆士一世視為他們的法老,把大西洋視為他們的紅海。他們也是一個整裝待發(fā)的民族,明顯是被上帝選擇來執(zhí)行拯救世界的神圣計劃的。[1]從這段中可以看出,他們在心里進行自我暗示和鼓勵,這種使命感對于美國人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是很有幫助的。
二、美國文化對于美國國家利益的影響
在國際關系學界,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后起之秀多是出自于美國。他們的主張簡單概括如下:一是崇尚權力政治,認為國家之間圍繞權利進行的斗爭構成了國際關系的主要內容。二是強調國家利益在外交決策中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美國的對外政策必須建立在國家利益的基礎上,而不必考慮普遍的道義原則。[2]在外交政策上,美國則表現(xiàn)的十分激進。美國的價值認同決定了美國人眼中的重要的國家利益,而國家利益又是對外交政策中起決定性作用。此外,美國的文化傳統(tǒng)還與其民族性格有關 ,二者相互促進,美利堅民族以開拓進取的精神為榮,性格上則表現(xiàn)為不認輸,堅韌不拔,更加務實。
三、美國文化中的擴張主題
作者提到美國對外擴張的文化基礎,擴張是作為一個角度,在美國看來這可能就是發(fā)展,幫助其他國家的發(fā)展,甚至不惜采用暴力的方式。所謂的經(jīng)濟侵略和文化輸只是經(jīng)濟觸角的外延和文化因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涌動。美國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流行,這客觀上就是一種文化擴張。美國擴張政策也凸顯出來:一個國家要想繁榮與強大,必須組建自己龐大的商船隊,避免它的對外貿易由外國船只轉運,該國也應該形成一支能夠保持海路暢通和在戰(zhàn)時維護其船運的海軍;此外,它必須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為商船提供避難所和供應站;提供商業(yè)港口,提供海軍基地。[3]可以看出,美國想獲得長遠和更廣闊的發(fā)展,必須要有武力保證。客觀上看,美國開始了海外掠奪的建設,也逐漸開始了海外擴張。美國人身上的開拓精神在外交上的反應就是傾向于對外擴張,在列強橫行的近代,美國依靠武力強行吞并了菲律賓、古巴等地區(qū)。隨著二戰(zhàn)后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美國更隱蔽了其擴張手段,通過文化擴張和經(jīng)濟擴張達到其擴張目的。
四、美國文化的多元及其在外交中的影響
美國文化中,追求個性的氛圍非常好,這使得美國文化更加多元,美國人也更加有個性。而東方文化中,一般都倡導個人服從集體的犧牲精神,兩者都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因此,這兩種文化傾向是對立的并且相互警惕的。作者認為不論是什么文化,都可以做到互相借鑒和互相進步。美國文化的多元促進了其國民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使得美國人在外交政策中一直鼓勵其他國家采取多元文化政策??墒敲绹丝偸呛雎粤艘稽c,很多國家內部有著猖獗的分裂勢力,例如俄羅斯和中國,如果不顧國情貿然照搬美國的政策,則會使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陷入混亂的境地。而一些文化相對保守的國家,例如很多中東政教合一的國家,其文化政策有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它們傾向于采取單一的文化政策,扼殺了很多新的創(chuàng)新思想,這也是不可取的。
五、小結
縱觀全書,美國的文化對其外交的影響是深刻的。美國的文化對于美國民族性格和民族價值認同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而這種價值認同深刻地影響了美國人眼中的國家利益。因此,美國文化對其外交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通過對美國文化的研究,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美國的價值觀,更能準確的判斷美國的一些外交政策,也能為國家之間的交流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更能為中國的發(fā)展,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繁榮昌盛提供借鑒。
注釋:
[1]金特爾等主編:《美國之夢:信念和實踐的歷史》,第45—46頁。
[2]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頁。
[3]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