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fā)展,作為中國電影界的一面旗幟,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對中國電影屆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他作品中對色彩的極致運用和設計思維的獨到性使觀眾耳目一新。本文通過對張藝謀的幾部代表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思路獨到性的闡述,結合色彩在服裝設計領域的應用,分析其在服裝設計領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設計中怎樣才能更好的為設計所運用。
【關鍵詞】:張藝謀;色彩;服裝設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繁忙的生活之余,很多人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選擇與家人朋友去影院看電影來放松心情、洗刷身心的疲憊。電影的出現(xiàn)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的盛宴,也是社會現(xiàn)象、人性等方面的真實反映。電影最初產(chǎn)生時,由于科學技術的影響畫面只能是黑白色的,卻仍然引起了人們巨大的轟動,然而當彩色電影正式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傳統(tǒng)的黑白電影瞬間黯然失色。色彩為電影藝術的發(fā)展起到了質的飛躍,越來越被眾多電影導演所重視。
張藝謀作為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被稱為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他對中國電影甚至世界電影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張藝謀1950年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由于從小就接受家庭的磨難,造就了他堅強的性格與超人的藝術天賦,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人物的造型塑造還是故事的情景安排都獨具匠心,尤其是他在作品中色彩的極致運用與獨特創(chuàng)造思路令作品更加震撼人心,是中國電影界的色彩運用大師。
一、色彩的含義及情感特征
色彩,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很熟悉,難以想象如果世界沒有色彩那將是多么的枯燥乏味。我們每天都在接觸色彩,它是一種抽象而又具體的特殊物質,在現(xiàn)代色彩學研究中,大致將色彩分為兩種,即為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現(xiàn)代色彩研究證明,色彩與人的心理、生理密切相關,色彩是傳達人心靈感受的重要視覺符號之一,阿姆海恩曾寫到:“色彩能引起人的心理經(jīng)驗,因為色彩是訴諸感覺的。”歌德稱之為“內心的色彩”,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色彩可以喚起人們某方面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色調使人冷靜,沉穩(wěn),給人視覺收縮感。
因為色彩的特殊心理作用,它的使用最能表達導演的思想和心理活動,也是最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產(chǎn)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和影響的造型手段,觀眾尤其是易被亮麗而鮮艷的色彩所吸引。在電影畫面中,無論是影片的整體基調還是畫面中人物妝容、服裝色彩造型,張藝謀都能以唯美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飽滿鮮艷的色彩營造出極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深受廣大觀眾的好評。
二、色彩的敘事的特征
電影色彩語言具有客觀性和敘事性,是真實生活的客觀反映與寫照,創(chuàng)造者利用其呈現(xiàn)美感,然后利用藝術手段抒發(fā)情緒,激發(fā)觀眾產(chǎn)生一系列心理變化,使觀眾不知不覺置身于創(chuàng)造者所構建的故事環(huán)境中。例如在《秋菊打官司》中就是利用客觀的色彩進行對百姓生活的真實描繪,由于張藝謀出生于農(nóng)村,了解鄉(xiāng)村習俗,懂得農(nóng)村,在影片的色彩基調上采用了黃、白、紅、灰等,更加貼近生活,從色彩的純度上看,主人公秋菊的服裝色彩一定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鮮綠色的頭巾,大紅色的花棉襖,透露出一股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她為丈夫討說法的堅定的眼神如同她那服裝顏色一樣純粹鮮明。還有影片中的黃土地,紅辣椒、玉米棒等夸張濃烈的色彩碰撞以及典型的中式色調,恰恰是人們最能接受的和喜愛的表現(xiàn)方式。雖然這種色彩讓我們或多或少感到“庸俗”,但它卻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謀而合,與當時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刺激著觀眾的視覺,還影響著觀眾的心理和情緒。
三、色彩的暗喻
張藝謀的電影色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他鐘愛的“紅”色,他對于紅色在影片中都會有刻意的表現(xiàn),不管是在電影《紅高粱》還是《秋菊打官司》中,都運用了大面積的紅,這些富有感染力的紅都是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紅高粱》中,大片面積的紅色黃色相互交織,連續(xù)而緊密的出現(xiàn),有力的表達了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對生命的熱愛,他將白色的高粱酒變成了紅色,將綠色的田野也變成了躍動的紅土地,突兀的紅色在整個荒蕪的背景下展現(xiàn)出蒼涼而又蓬勃的生命力?!肚锞沾蚬偎尽穭≌罩校咙S色的墻上掛的幾大串鮮紅色的小辣椒,不僅是農(nóng)村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暗喻了秋菊那火辣、不肯服輸?shù)男愿瘢阎魅斯遣幌蛎\屈服,堅忍不拔的精神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四、服飾色彩塑造鮮明人物形象
在張藝謀那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作品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人物形象刻畫十分鮮活生動,尤其是在服飾和妝容這些細節(jié)上,與人物性格特征自然融為一體。服裝可以揭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所處的階級甚至是性格,尤其是在影視作品中,它更是充當了一種極為有效的形象塑造媒介,使觀眾通過服飾的質地、色彩等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產(chǎn)生進一步的心理認可。
例如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服裝色彩更好的展現(xiàn)了張藝謀的良苦用心,劇照中人物服裝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人物內心的真實表達。劇中頌蓮的人物形象塑造尤為突出,第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身著白色上衣,下裝是簡單的黑色裙子,梳著兩根麻花辮,沒有佩戴任何的首飾。這身衣著向觀眾交代了她的身份——學生,清純而美好,就像一朵純潔的百合花。然而好景不長,父親的離世,噩夢的開始。在影片的第二個鏡頭中講述了頌蓮將要嫁人,而她與迎親隊伍相背而行,步行走向陳家。并且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身上仍穿著那一身素雅的學生裝,來表達自己不甘心被命運所掌控。在新婚的第二天,她早上向其他三位太太行禮時穿的仍是一身灰白色的上衣和黑裙,揭示了這是一場注定沒有愛情存在的婚姻,暗喻了她倔強的性格和對封建禮教無聲的對抗與不滿,此時的頌蓮猶如一朵即將被風雨璀璨的百合,顯得格外蒼白弱小。片尾,她因無法接受接二連三的打擊而精神崩潰發(fā)瘋,再次穿上了她第一次進入陳家的那身學生裝,在陳家大院中徘徊,雖然仍是同一身服裝,卻早已物是人非,她拼命的想回到過去,而她的青春已經(jīng)不可能重來了。
在劇中其他女性角色的服裝色彩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大太太的服裝色彩常以暗紫色和深褐色為主,這些顏色沉穩(wěn)而成熟,是權威的象征,二太太陰險狡詐,愛捉弄是非,經(jīng)常加害于人,所以服裝色彩多運用了土黃色為主。三太太梅姍在影片中多以亮麗的服裝色彩出現(xiàn),多以明度和純度高的大紅色為主,紅色在三太太身上的運用體現(xiàn)了她敢愛敢恨,柔中帶剛,火焰般的性格特征。
五、對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啟發(fā)
張藝謀導演在色彩的運用上一直是富有嘗試性的,大膽而夸張,呈現(xiàn)出震撼的效果。他在電影史上書寫了傳奇的一筆,用藝術的力量使觀眾體會到光影自身的魅力。色彩對于服裝設計而言更是如此,需要設計師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色彩,準確把握服裝流行色趨勢(即為一般意義上代表一段時間內色彩變化的特征),是服裝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要因素。服裝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色彩素養(yǎng),才能把握設計的關鍵。
色彩是科學的知識,色彩又是人們的感性認識。在學習了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如何運用色彩去表達藝術的獨特思路與方法,我深刻的意識到,色彩的運用是我們從理性到感性,感性再到理性往復認識過程。在今后的設計中,要不斷的進行實踐應用,大膽創(chuàng)新,汲取國內外時尚界的優(yōu)秀靈感,對服裝色彩的配置和選擇上找到規(guī)律和節(jié)奏感,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并掌握好配色原則,注重服裝色彩運用思路的創(chuàng)新,讓色彩更好的為設計所服務。
參考文獻:
[1]魯?shù)婪颉ぐ⒍骱D?視覺藝術心理學[M].滕守堯.朱疆源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2]費雷爾.色彩的語言[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3]郭萌萌.解析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藝術[J].電影文學,2010(07)
[4]蔡琳,趙佳佳.論導演張藝謀影視作品的色彩性表現(xiàn)[J].電影文學,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