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張宏佳,遲文成 譯
出版: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書評
教師從教的實用建議
詹潤演
《為師之道》是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在伊頓公學擔任校長時期的作品,也是為師多年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從這本書的16章中,令我最受益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培訓與教學。亞瑟·克里斯托弗·本森在本書中提到:“教師培訓的關(guān)鍵是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主題,同時培養(yǎng)活躍、親切、有效的性格。真正高明的教師應善于在課堂上進行細致觀察并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這正是教師培訓的一項重點任務?!薄叭绻苁冀K讓學生保持興趣和快樂,能夠理解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微妙差異,因為有的孩子學習比較吃力,有的則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那么這樣的教師就能對班級發(fā)揮更大的積極作用?!薄皟?yōu)秀教師,他幾乎不在疑難問題上糾纏,卻激情洋溢地講授知識,高度強調(diào)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性,給人的感覺是他所講授的內(nèi)容從別的途徑根本無從獲得,其結(jié)果是學生們始終保持著興奮的期待狀態(tài)?!?/p>
這些在我看來是屬于教育的藝術(shù)。我們很多年輕的老師過于強調(diào)形式的新穎,方式的新鮮,殊不知講授的內(nèi)容是最為關(guān)鍵的。然而,想把書本死的內(nèi)容變成一種與生活經(jīng)驗相融通的“活知識”卻是要看老師的功力。如何使每一堂課每一個學生都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還真的需要多思考,多學習,多總結(jié)。人們想被動地靠背書考試成為名師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紀律約束與個性培養(yǎng)。作者在書中這樣說道:“教師應該有能力維持紀律,如果沒有這種能力,或者不能學會如何維持紀律,那還不如去掃路?!薄敖處煈M可能地克制消極情緒,綜合運用寬容、贊許和欣賞等積極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更有價值的素質(zhì);通過由衷的笑容、和藹的態(tài)度,通過表揚進行責備也是很有效的手段?!睆膩喩た死锼雇懈ァけ旧倪@些話語中,我們知道,在教學中通過紀律約束教學對象不一定像中國傳統(tǒng)的手段那樣嚴厲,而可以采用不傷個性的教育藝術(shù)使他遵守紀律。由此可知,紀律約束并不與個性培養(yǎng)產(chǎn)生必然的對立。
三是教師的工作任務與教育者的心態(tài)。書中指出:“教師要與時俱進,始終讓自己保持新鮮活躍的狀態(tài),這是一項基本責任;不能自我放縱、遷就;教師如果放任自己陷入無窮無盡的機械勞動,不僅不值得提倡,而應該受到譴責?!?/p>
想要真正成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談何容易。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那就更難了。我們不僅要熟悉教學內(nèi)容,而且要與時俱進,每天更新自己的專業(yè)信息;不僅要自己懂的知識點講出來,而且要使學生聽懂;不僅自己要使自己愉快地教學,而且要假如你選擇了從事教育事業(yè),想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那就請用政治家的眼光看待教育現(xiàn)象,隨時愿意接受并鼓勵一切有利于教育發(fā)展的推動力量。在此途中,請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保持活潑、親切、熱情、寬容激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