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特長班實施多維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高投入”、“低產(chǎn)出”的教學方式已不適應目前的教學實際,實施以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同步進行的多維課勢在必然??赡苄裕撼踔猩敫咧袝r,在聲音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起點很低,為全面開展多維的音樂教學提供了可能。多維的聲樂教學的具體做法:多維的聲樂教學課的確切含義,怎樣上好多維形式的聲樂課,上好多維形式聲樂課的具體做法及教學的思考,小課(個別)、中課(小組)、大課(集體)。
【關鍵詞】多維聲樂教學課;小課(個別);中課(小組);大課(集體)
一、在普通高中特長班實施多維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普通高中音樂特長班的教學中,聲樂課是非常重要的,是許多選修聲樂學生的專項課,由于它具有技巧性、實踐性、專業(yè)性,長期以來,聲樂課教學基本上沿襲了音樂院校聲樂課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個別小課為其教學的基本形式。
普通高中音樂特長班教學的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及為高等音樂院校、師范院校輸送綜合及復合性的人才,因為普通高中音樂特長班的聲樂教學在解決學生聲樂學習上的“個性”問題的同時,還要解決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演唱方法及基本理論,具備在高考及今后的音樂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表演能力,并從聲樂的學習中豐富與開拓自己的藝術視野,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修養(yǎng)等等,這些基本的“共性”問題。事實上目前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入時在聲樂學習上幾乎全部都是從零開始,基礎和起點的一致性為聲樂集體、小組、專業(yè)技術小課教學統(tǒng)一安排和掌握教學進度提供了可能。
二、多維聲樂教學的具體做法
如何上好多維聲樂課,首先要明確多維聲樂課的確切概念和含義:專業(yè)技術小課即是課堂上一位老師給一位學生上課的聲樂授課形式。而小組課是把聲音類型相似的女聲或男聲分類由二名、四名為一組組織起來由一位教師給上課。集體課是一位教師對多位學生上課。小課、小組、集體課各自要有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內(nèi)容、進度和要求。在小組與集體課中教師對統(tǒng)一的教學內(nèi)容要做集中的示范和講授;其次要了解教學的對象:新生入學后要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嗓音性質(zhì),音樂及文化基礎、唱歌習慣、主觀愛好及主觀追求的藝術目標、個性特質(zhì)和身體狀況、對教學的期待等等,然后再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個別化與逐漸遞進的兩個原則,采取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的教學安排,在高中三年年度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幫助每個學生做出長遠、中期、近期的目標要求,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小到大等的安排;再者要明確集體、小組、專業(yè)技術小課的側(cè)重點:鑒于普通高中聲樂特長班教學條件的局限,僅以小課完成全部聲樂學科素質(zhì)教育的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可通過開設聲樂集體課、小組課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多維聲樂課同步的教學模式。小課側(cè)重于專業(yè)素質(zhì),即解決駕馭聲音的基本能力,對基本聲音的運行法、聲音品質(zhì)鑒別法、基本音素的準確穩(wěn)定、句法、旋律、節(jié)奏、律動等有一清楚的認知,如入門基本要素:在呼吸支持下的歌聲品質(zhì)、聲區(qū)連續(xù)統(tǒng)一、擴展、音樂句法、旋律美、節(jié)奏美等認知與操作的方法和由低到高的學習步驟等。小組課側(cè)重歌唱教學素質(zhì),例如歌唱氣氛的營造、歌唱的示范、課堂的駕馭、活動的組織,靈活應變,及對音樂歌唱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檢驗和促進,它包括通過歌唱手段達到優(yōu)化的目的、范唱效果和作用、學生歌唱的音樂性、情感體驗、合作意識歌聲的質(zhì)量和水平,歌唱潛移默化地引發(fā)的更深層的效果。還可以按聲部作集體發(fā)聲訓練,從共性規(guī)律指明發(fā)聲技法的步驟、方法,獲得自信和激發(fā)歌唱的熱情。大課側(cè)重聲樂綜合素質(zhì),如聲樂理論知識、聲樂作品的欣賞與鑒賞、音樂文獻的學習、欣賞名家名演、觀看各音樂名校聲樂教授光碟的教學講座等等。
具體做法是新生入學后,教師把基本上沒有聲樂基礎的學生,分成小組課所組成的人員結(jié)構(gòu)來統(tǒng)一上課,由業(yè)務水平較高,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學風正派、責任心強,在師生中威信較高的教師擔任主教老師,每周五課時,上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大約是用二課時檢查學生還課,一課時總結(jié)還課情況同時講授新課并留新曲,一課時輔導答疑,一課時集體課教學。檢查新曲采取小演唱會的形式,全體學生自始自終參加,每個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每個學生演唱時要一氣呵成,教師不做輔導,以增加演唱會的氣氛,加強學生藝術實踐鍛煉的效果。
三、實踐后的思考
通過教學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聲樂課多維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和操作的可行性。
1、三種授課形式的教學難度不同,對教師的要求不同:對教師來說,集體課教學及小組課的難度要求大于小課教學,小課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面對一個學生,解決的問題相對比較單一,教師只考慮一個人的問題來解決,比如,某個學生在歌唱過程中,歌唱姿勢是否正確,氣息是否順暢、穩(wěn)定、情緒是否飽滿等等,因為面對一個學生,所以看似諸多問題,就顯得比較單一,而小組課、集體課上,教師面對的是好幾名學生,耳朵聽到的也是好幾名學生的聲音,這就要求教師注意力更加集中,要分辨出同時發(fā)聲的好幾名學生的歌唱狀態(tài)是否正確?用什么方法來解決不同的問題,這也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更高的注意力、更強的責任心,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好小組集體課中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與此同時,個人的程度不同,理解能力、悟性等不同,要求教師要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既要照顧共性,又要注意個性,避免“吃不飽”和“不消化”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小組、集體課上由于個人演唱水平不同,所以演唱的曲目也不盡相同,這就增加了曲目量,所以小組課和集體課教學,教師增大了備課量,付出了比小課更多的心血。
2、小組課、集體課有利于解決聲音訓練中的共性問題:適合高一年級的聲樂學生(即初級程度的學生),無論是唱美聲、民族還是通俗,都要掌握科學的歌唱方法,即正確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如歌唱的原理、氣息的訓練,打開喉嚨的訓練、歌唱姿勢的訓練等等,因為是共性的東西,對每個學生要求基本相同,所以在小組課或集體課中,可以整體解決。
3、小組課及集體課教學有利于教學的傳授,增強了學生歌唱的能力:在小課課堂上,教師更注重聲樂技巧的訓練,容易忽視聲樂教法的傳授,而在小組課、集體課上,學生多了觀摩機會,教師指出一個人的錯誤加以引導時及讓學生之間互相指出優(yōu)缺點時,學生不自覺地就充當了教師、評委的角色,這樣就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聲樂教學法及對正確和錯誤聲音鑒別的能力,還通過相互輔導各自確定了歌唱的方法,增強了他們各方面綜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