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fā)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我一直以來感到困惑和亟待堅決的首要問題。我作為農(nóng)村土生土長的幼兒教師,對如何發(fā)展我市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通過多年來的教育經(jīng)驗深刻認識到幼兒期是學習語言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儲存詞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重視,幼兒園語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緩。然而我們知道詞匯量的多少是直接影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有意識、有目的地幫助幼兒積累和豐富詞匯。然而,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豐富幼兒的詞匯呢?怎樣使幼兒的語言訓練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認為語言教育應從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入手。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有話可說
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與經(jīng)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nèi)容,才會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我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nèi)容,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jīng)驗,如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風雨雷電、花香鳥語、春夏秋冬等及朝鮮民族風土民情活動,讓孩子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另外我利用圖書、故事、兒歌等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看圖講述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復述故事或背誦詩歌等培養(yǎng)幼兒的記憶力和語言的流暢性,這樣讓幼兒在邊讀邊看的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對文字的興趣。
二、抓住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愿說
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應關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愿說。如在組織班會活動時讓每個幼兒在討論中學會傾聽與表達,在爭執(zhí)中學習圍繞話題進行辯論,在聊天中學會相互交流,讓幼兒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說的樂趣,而這種快樂的情感體驗又會促使幼兒樂于交流與表達。
三、利用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如在開展互幫互助活動時請幼兒分別說出感激別人的一句完整的話,幼兒在交往中學會調動已有經(jīng)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能力。如我班xx同學和xx同學為一件玩具發(fā)生了矛盾,一方想從對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則千方百計不讓對方拿走。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根據(jù)對方的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交往的策略,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此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考慮到從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鼓勵幼兒說完整話這兩方面進行:
1.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因為詞匯量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幼兒口語表達的能力強弱。然而,幼兒詞匯量的積累,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而是幼兒在長期的語言學習中,周而復始地學習與運用的過程豐富、積累起來的。它根本就沒有捷徑可言,完全依靠在語言教學中,與幼兒一起成長,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鞏固。
2.鼓勵幼兒說完整話
幼兒不僅需要掌握許多詞匯,還要學習運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地說一段話,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如何引導幼兒說完整話呢?這關系到教師本身的語言教學習慣,假如教師本身上課時就不注意對幼兒提出說完整話的要求,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是運用簡短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利于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如每次發(fā)現(xiàn)學生說半句話立即糾正,并要求重新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另外,還利用創(chuàng)編詩歌的方法,讓幼兒把話說得更加連貫、流暢。如仿編詩歌《插秧》、《顛顛倒》,通過欣賞優(yōu)美的詩歌,幼兒對詩歌產(chǎn)生了興趣,抓住這一學習的契機,引導幼兒初步學會按詩歌的格式,創(chuàng)編自己想到的插秧倒影的樣子。
成人與幼兒之間的交往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成人的語言可為幼兒語言的學習起到示范作用,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和學習,積累交流與表達的經(jīng)驗,理解語言的意義,利用課余時間師生互動、交流、做游戲等,從而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正是幼兒與他人交往和主動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讓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學習者、建構者,教師就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敢說、愿說、會說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流與表達的機會。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我班幼兒語言有了新的突破。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