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禺山高級中學
一、深入了解,有的放矢
多渠道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掌握學生的全面信息,我把它歸納為“望、聞、問、切”,對于開展轉(zhuǎn)化工作尤為重要。“望”就是觀察,日常細心的觀察有助于了解其長處和短處,這樣可利用其“閃光點”樹立其信心。“聞”就是聽,通過其媽媽得知,在家自私自利、任性偏激,與父母和妹妹經(jīng)常發(fā)生口角和糾紛,但從沒敗下陣來。因為她不講道理,不按常規(guī)“出牌”。“問”,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讓她對班主任產(chǎn)生一定的好感,心與心的距離近了,從而就有共同語言。有一次單獨問她:“為什么我講的你很配合呢?對高一班主任卻不這樣?” 回答:“老師背后說了她的壞話”。喜歡聽好話,聽到贊美之聲,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以自己為中心觀察、判斷處理事情,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形成,缺乏辨別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扒小本褪歉鶕?jù)她的情況,認真做好分類記錄,對癥下藥,尋找適當時機給予教育。通過一系列的診斷初步確定癥狀:內(nèi)心自我價值比較低,渴望得到關愛和認同,用對抗、攻擊等行為方式來刷存在感。
二、建立情感,用愛感化
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p>
感情是師生交流的橋梁,沒有感情師生談不上交流,班主任要打贏后進生轉(zhuǎn)化這一仗,就要建立自己的情感銀行。人性的弱點之一解釋渴望被贊美和認可,喜歡表揚不喜歡批評,喜歡鼓勵不喜歡打擊。如有一次發(fā)現(xiàn)她做數(shù)學題,直接在試卷上演算,缺乏應有的過程。于是就把答題卷多余的裝訂好,發(fā)給她做草稿紙,她立即說:“謝謝老師!”。還如爺爺80歲生日,按常規(guī)是不能請假的,我破例同意了,目的有二,借爺爺生日之際讓長輩進行人生教育,一舉兩得。
有一次地理老師上課,在進行上課禮的時候,她沒有起立,還振振有詞,不夠禮貌,科任要她出去找班主任,她卻不理睬,依舊坐在課室,導致科任老師很生氣。那時我剛好巡視課堂,發(fā)現(xiàn)這一情況,手一招,她就跟著我到辦公室。后來詢問原因,才得知身體不適,動作慢了一點。一番溝通后,她明白自己對老師不尊重,也取得老師的諒解。
通過幾招,她對班主任的感情深了(而過去高一時始終與班主任唱對臺戲),覺得這位高二的班主任不一樣,每次見到我主動打招呼問好,臉上始終掛著笑容,這是關愛產(chǎn)生的效應,從前的魔女并不是真正的魔鬼,每個人心理都有善念,只是如何讓原本的善念重新釋放出來。
高二開學幾周后,家長問:“這位班主任怎樣?”,回答:“還可以”,這是家長第一次聽到女兒對班主任最好的評價(家長認為),現(xiàn)在終于可以放心了。因為以前班主任經(jīng)常動不動向家長投訴,她本人也從沒對班主任好感過,因此家長就比較著急,每次接到老師電話,條件反射問:“她又出什么事了?”?,F(xiàn)在就不一樣,一旦該生出現(xiàn)問題,首先是想辦法如何化解,如何溝通,達到認識問題、明白道理、提升素質(zhì)的目的,過去的情感投資見效了,老師的諄諄教誨能夠立竿見影。之后再向家長反饋,便于跟蹤引導,以期關愛、引導的連貫性。
三、挖掘優(yōu)點,培養(yǎng)自尊
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善于觀察,就不難發(fā)現(xiàn)。根據(jù)他們的長處來規(guī)劃教學,因材施教,這些學生也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并且會在進步中增強自信心。
有一次班會課,觀看一部勵志視頻,同學們聚精會神地注視投影,卻發(fā)現(xiàn)何某某在寫作業(yè),只是偶爾抬頭看視頻。我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看完視頻后點評時(那天看的視頻屬于勵志方面的題材),把她這一舉動“夸大”宣傳,抓點滴時間,勤奮……詞語全用上了。這次在全班面前被賞識、被稱贊,感到特別的興奮,很長一段時間自信與快樂刻在了她的臉上。
平時晚修的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收發(fā),有時候作業(yè)比較多,很多小組交作業(yè)拖拖拉拉,并且個別同學還抄襲作業(yè),一般科任老師批閱后點評,對優(yōu)秀的同學和小組給予加分鼓勵。該生從不沒遲交作業(yè),更沒有缺交,盡管質(zhì)量不算好,但字跡工整,態(tài)度端正。這又是一個閃光點,通過細心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有幾次別的同學到飯?zhí)萌コ酝聿?,可她依然在課室些作業(yè),然后錯開時間再去吃晚餐。我就抓住這一優(yōu)點向全班同學宣傳,她所在那組同學首先行動起來,“與時間賽跑”,作業(yè)保質(zhì)保量完成,其他小組先后動起來了,作業(yè)“問題”越來越少了。
給與學生肯定、賞識與鼓勵,能夠幫助他們找準方向,樹立自信,能夠讓后進生重新看到希望,而不會自暴自棄。我知道,這一細節(jié)僅僅是開始,教育的路還是很長,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使學生向更有利的方向發(fā)展。
四、逐步提高,培養(yǎng)習慣
挖掘閃光點,推行賞識教育,賞識要做到有賞有罰,“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必要的懲罰是控制學生有效行為的有效信號,不能因為我們挖掘閃光點就不敢批評學生的違規(guī)行為。
但有時發(fā)現(xiàn)該生有些不足,如上課吃東西,注意力不夠集中。
問她:“肚子餓了嗎?”,
回答:“有一點點”,
“能堅持到下課吃嗎?”
回答:“能”,
“老師能一邊講課一邊吃東西嗎?”
回答:“不能”,
“為什么老師不能呢?”
回答:“因為同學們在專注聽老師講課”
幾個問題下來,學生就明白了。但學生有時自控力較弱,因此必須有一定的懲罰措施,“以后發(fā)現(xiàn)上課吃東西就沒收”,回答:“我遵守規(guī)定”。之后就很少見到課堂吃東西了。
晚修時間共三段,其中第一段長達兩個半小時,以前學生借口上廁所,出出進進,寧靜的學習氛圍受到干擾。該生基本每晚都要上廁所,有時10多分鐘才回課室。“人有三急”,學生講的是有道理,如何說服學生呢?高考語文和文綜是不是考兩個半小時,你能隨意上廁所嗎?確實身體不適(不可能天天拉肚子吧),可以出課室,但要快去快回。為了約束學生的自由進出,班級準備一個晚修外出記錄本,寫上自己的名字,每周一統(tǒng)計公布。通過這一舉措,該生每周只有1-2兩次,學習習慣漸漸好轉(zhuǎn)。
魏書生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不要讓壞行為形成還習慣,引導學會克制自己。每天、每節(jié)課、每分鐘有目標,時時有目標,睡覺前三問,今天的目標完成了嗎?為什么打折扣?明天怎么做?讓目標集中其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到學習上。昨天的行為造就了你今天的習慣,明天的習慣由今天的行為來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