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察右中旗土城子中心校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話語文課堂里常有耳聞。分組朗讀,全班齊讀,教師范讀,播放朗讀錄音,是語文課里最常見的教學方式。異步教學理論認為:語文朗讀訓練,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習的個體性這一學生學習的本質(zhì)特點,通過學生的個體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語文課堂里,我嘗試著用異步教學的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著從學生個體差異入手,有針對性的用各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一、朗讀出個性
課堂上,語文老師常用的一句教學術語:“請大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有感情的朗讀”,朗讀出的是誰的感情?教師往往以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自己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為標準來衡量學生的朗讀是否有感情。有位語文老師要求學生朗讀《頤和園》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辈簧賹W生把“滑”讀成了重音。這位老師指導說,“滑”在句子中描寫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靜,在這里讀時就要把重音輕讀。有個學生提出不同意見說,把“滑”讀成重音,可以體現(xiàn)出游船、畫舫在平靜的湖面上動作的輕柔舒緩,從而體現(xiàn)了湖面氣氛的寧靜。這位老師說,“滑”在這里沒有讀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學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輕讀。在老師的堅持下,學生下次朗讀,果然整齊劃一,都輕讀了。學生的個人體悟不見得沒道理,然而在老師統(tǒng)一的標準下,個性化理解沒有了,朗讀興趣受到打擊了。
二、形式的多樣性
學生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課堂教學里,朗讀方式的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新,勢必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和尚念經(jīng),口中瑯瑯,口到心不到,這樣即使書讀千遍,也無法“其義自現(xiàn)”。根據(jù)不同課文的不同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一般的學習興趣。
三、評價的鼓勵性
由于生活閱歷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朗讀中,往往比較生硬,缺乏活力。這個時候,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朗讀中,要善于聆聽,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不同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要不吝贊美之辭加以肯定鼓勵。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情感。沉靜內(nèi)向的學生,朗讀完,老師評價說:“你這次朗讀,在某某詞某某句,讀得非常好,準確的讀出了它們所要表達的感情?!弊屑毦唧w的評價可以使他們保持好高度的關注力。外向開朗的學生,朗讀完,老師一句“你讀得真棒”能使他們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恰如其分,妙語生花的評價語,對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個性化的朗讀訓練效果,需要語文老師不斷的探索、多方的努力。在異步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學生的個體朗讀訓練得到了最優(yōu)化的進行。在多讀、樂讀、善讀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帶動了整個語文學科的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