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博物館行業(yè)關注度的不斷升溫,很多博物館、美術館在藏品數(shù)量上、場館規(guī)模上都有所增加。然而,一家博物館、美術館向高水平發(fā)展,其藏品不僅僅需要量的積累,更需要質的提高。嚴把藏品“質量門”,是一種保證,更是一種堅守。北京故宮博物院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它對當代藝術品的收藏態(tài)度,頗值得研究、玩味。故宮定了三條規(guī)定,第一,一定是藝術大家;第二,藝術家捐贈的一定是他的代表作;第三,無論藝術家名氣多大,不得捐贈十件以上作品。
北京故宮的三條規(guī)定,對當代藝術品的作者、質量和數(shù)量都有明確的限制。盡管前兩條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但故宮看似生冷實則嚴謹?shù)膽B(tài)度,是一種對歷史、對觀眾,也是對故宮本身負責任的態(tài)度。正如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說:“我們希望600年以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仍然是個倒金字塔,仍然是各個時期最好的藝術品。”
敬畏經典,是踐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題中之義。故宮嚴控當代作品“入宮”,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堅守。這樣的堅守,在不乏浮躁虛華、急功近利的當下,難能可貴。多一些這樣的堅守,我們才能保證在文化大繁榮的同時,不降低文化的品質和品位。 (據(jù)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