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課程綱要是以單元綱要的形式呈現的,它是教師對某一章的總體規(guī)劃。單元課程綱要的編寫要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課程目標、學段目標、內容目標和匹配的數學課標教材來進行,教師編寫的過程就是教師理解數學課標和教材、把握數學課標和教材的過程,實施的過程就是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落實數學課標的過程。所以,編寫單元課程綱要是十分有意義的。筆者以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為例,來呈現單元課程綱要編寫的過程。
背景與單元總目標
背景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體,學習了點、線、面相關的知識,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已具備了一定的概括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了簡單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活動經驗。本章內容的學習,增加了對幾何體進行識別與歸類,認識組合幾何體,揭示了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從實物中抽象出簡單的幾何體,以及通過觀察得出這些幾何體的部分性質,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單元總目標 通過實物和具體模型,了解從物體抽象出來的幾何體、平面、直線和點等;通過實例了解幾何體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想象和制作立體模型;經歷展開與折疊、切截以及從不同方向看等數學活動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通過平面圖形和幾何體相互轉換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初步形成幾何直觀;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體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自信心。
單元內容標準與教學安排
單元內容標準 ①通過實物和具體模型,了解從物體抽象出來的幾何體、平面、直線和點等;認識常見的幾何體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語言描述出來,能對它們進行正確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點、線、面之間的關系,積累處理圖形的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②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豐富對棱柱、圓柱、圓錐的認識,了解他們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定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③通過截一個幾何體的活動,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等幾何體截面的一些特征。④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⑤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能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單元教學安排 第1節(jié)《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安排2課時,學習重點:對常見的幾何體進行識別與歸類,認識組合幾何體;進一步認識點、線、面,初步感受它們之間的關系。第2節(jié)《展開與折疊》安排2課時,學習重點:了解棱柱、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判定和制作簡單的立體模型。第3節(jié)《截一個幾何體》安排1課時,學習重點: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棱柱等幾何體截面的一些特征。第4節(jié)《從不同方向看物體形狀》安排1課時,學習重點: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會畫立方體及其簡單組合體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最后“回顧思考”安排1課時,學習重點:能夠準確梳理所學內容,并在不同內容之間尋找聯系。
單元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
課程資源 文本資源:新課標、數學教材、教師教學用書、編制課時教案、學案及相關教輔資料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資料;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及根據新課標編制的練習題和測試卷。信息技術資源:教材配備的光盤、科學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教學資料。教具和學具:生活中的實物或圖片、立體幾何模型、三角板、圓規(guī)、剪刀、白板等。
教學方式 教師要讓學生從各種圖片中找到相應的幾何體,從自己身邊去“發(fā)現”幾何圖形;讓學生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及截面,了解它們的特征,通過動手實踐和主動參與加深對幾何體及截面特征的理解;通過對簡單幾何體模型的制作和對圖形進行剪切得出相應的展開圖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法,并進行描述與歸納;在更多地展現幾何體的各種展開圖,要借助多媒體。學生要根據已有的生活背景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通過觀察、操作、現象、推理、交流的數學活動,形成自己學習方式,理解常見幾何體有關的內容,掌握操作、識圖、簡單畫圖等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分析、歸納和概括等能力。
教學反饋 課堂反饋和課后反饋。
定性評價 ①知識技能:學生是否達到課標所規(guī)定的內容目標。②數學思維:能否養(yǎng)成好的數學思維策略、水平和思維品質。③問題解決:能否結合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能否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否清楚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解釋結果的合理性;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并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④情感態(tài)度: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自信心。說明:上述四方面按優(yōu)、良、合格等級評價。
定量評價 一是過程評價。過程評價成績(30分)=預習表現(10分)+課堂表現(10分)+作業(yè)表現(10分)。二是結果評價。結果評價成績(70分)=單元成績評價(滿分100分,按70%計入)。三是單元總評成績。單元總評成績(100分)=過程評價成績(30分)+結果評價成績(70分)。不合格者,應允許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逐步達到要求,提供補考機會。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