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無忌:愛老師的爛脾氣
一天,我在QQ上和班長聊天,我問他:“孩子,你們能感覺到老師對你們的愛嗎?”
他似乎理所當然地說:“當然能了?!?/p>
我又問:“那你們愛老師嗎?”
他又是理所當然地回答:“當然愛了?!?/p>
我笑了,盡管知道這個回答也許是在敷衍我,但仍自戀般地追問:“那你說說,你愛老師什么呢?”心想:孩子愛我什么呢?愛
我自認為的公平公正的原則?愛我和他們談心時的耐心和細心?愛我頂著壓力舉辦的一次次班級活動?
正思索著,他的答案來了:“我們愛您的一切?!?/p>
看到這個回復,我又笑了,這似乎是任何一個孩子面對老師這個問題時都會說的“假話”和“套話”。但沒想到,他緊接著又冒出一句:“我們愛您的一切,包括您的爛脾氣?!?/p>
此話一出,我愣住了。他們愛我的爛脾氣?說真話,我的脾氣確實“爛”,做班主任的有幾個脾氣不“爛”的?這個直言不諱的孩子啊,正因這句話,我才知道他是真的愛老師,他愛老師,也就敢直截了當?shù)卣f愛我的“爛脾氣”。但激動之余,他的話又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他反問:“老師,你也天天說愛我們,那你愛我們什么呢?”
是啊,我們口口聲聲說愛學生,我們愛學生什么呢?我們愛學生的爛脾氣嗎?愛學生桀驁不馴的個性嗎?愛學生不服氣的表情嗎?不,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愛,因為這些所謂的個性總會制造種種麻煩。我們喜歡乖巧聽話的學生,喜歡言聽計從的學生,喜歡老師一說話他就三點頭的學生,因為這樣的學生不會給我們添麻煩,讓我們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但,教育是立人的事業(yè)。一個真正獨立的人不僅要有區(qū)別于他人的外表,更要有區(qū)別于他人的思想和主見。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特殊作業(yè):和老師“吵架”
孩子各有各的秉性。在班級里,最讓人操心的就是個性張揚的孩子了,因為他們隨時都會闖禍惹事端。可對于性格內向、老師一說話他就三點頭的孩子,老師們一般都容易忽視。在我眼里,太聽話的孩子也是性格上的一種缺失:太沒主見,走入社會容易上當受騙。為了鼓勵這樣的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有一次我給一個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讓她一學期和我吵兩次架。
這是一個性格內向、老實聽話的女孩。清明節(jié)假期,語文作業(yè)是做一份以“清明”為主題的手抄報。假期結束的頭天晚上,我接到一條短信,大意是詢問因回老家手抄報沒做好是否可以原諒??纯幢?,當時已是21:40,這個時間似乎怎么回復都不合適。于是,我什么都沒回,其實是在用不回答代替我的默許。時間已將近22:00了,做一份手抄報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你不默許,讓他(她)熬一個晚上嗎?
但沒想到,20分鐘后,短信又來了,短信那頭執(zhí)著地詢問:“是否作業(yè)完不成就不能諒解?”此時,我不能再沉默了,可又不知道短信那頭連著的是誰,唯恐回復其他內容造成歧義,考慮一番,我只有回復:“無論什么理由,不完成作業(yè)都不能原諒?!?/p>
短信“沉默”了,我很快進入了夢鄉(xiāng)。第二天早晨,她遲到了。當她把那份工工整整的手抄報交給我并小聲說“對不起”時,我驚呆了,看著她那紅紅的眼睛,我懊悔得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
她就是這樣一個女孩,一個寧可熬夜也要聽話完成作業(yè)的女孩;一個似乎從來不會犯錯、從來不會惹是非的女孩;一個在老師面前總是面帶微笑點頭稱是的女孩。
她老實、聽話、乖巧,在別人眼里,這是個優(yōu)秀的孩子。但在我看來,“老實”“聽話”“乖巧”卻是她致命的弱點。試想,在人生長長的行程中,一個不會說“不”的女孩是非常危險的,我有義務、有責任幫她學會說“不”。
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微笑著問她:“孩子,老師給你布置一項作業(yè),有信心完成嗎?”她認真地點點頭。看她點頭應允,我又鄭重其事地和她“拉勾”,看我如此鄭重,她疑惑不解:“老師要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呢?”我說:“今天我布置給你一項特殊的作業(yè)——這個學期,你要和老師吵兩次架,還要把老師氣得發(fā)抖。要知道,你可是和老師拉過勾的喲!”聽我這樣說,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她怎么也想不到,老師會給她布置這樣的作業(yè)。
當然,我接下來幫她分析了說“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訴她人長大的一個標志是學會說“不”;即使面對教師或者長者,她也有說“不”的權利,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誰都不會考慮得很周全。在一番分析下,她接受了我的建議,并表示要積極尋找和我吵架的機會,力爭完成任務。
后來,盡管她沒有和我大吵兩架,盡管她沒有把我氣得發(fā)抖,但她漸漸有了思辨意識,她終于知道,當別人給她提出一個要求時,她可以答應,也可以拒絕。
是的,孩子,你要記住,你的一項權利就是說“不”,要學會說“不”,只有敢說“不”的孩子,才能真正長大。
煽動談判:讓學生跟校長談判
不僅給學生布置跟我“吵架”的作業(yè),那年,我還“煽動”學生和校長進行了一次談判。
那年,學校安排秋游,但初三年級因面臨中考不再參加。聽到這個安排,我非常不滿。從會場到教室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該如何給孩子們解釋。因為初一初二時做活動是我班的特色,后來學校也是鑒于我班各種特色活動給孩子們帶來的好影響,將秋游活動全面推開??涩F(xiàn)在,我們竟然不能去了。這確實令人郁悶!怎么給孩子們解釋呢?想著想著,一個念頭跳入腦海:我何不來個“挑撥離間”,“煽動”孩子們去和校長談判呢?
想到這個主意,我煞是興奮。走進教室,擺出一副又生氣又無奈的樣子說:“孩子們,又到了秋游季節(jié)了,但我們的秋游權被‘剝奪’了,因為我們是畢業(yè)班。”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竊竊私語起來。頓一頓,我又加把火說:“我也知道你們喜歡走出校門,走進自然。但校長認為你們面臨中考,不應該再外出瘋玩了,其實,這個決定真的不明智?!惫唬皇て鹎永?,孩子們開始大聲表達不滿,紛紛要我去找校長理論??此麄冞M入預設的“圈套”,我一陣竊喜,但又故作淡定地表示:“外出游玩是你們的事,如果真想郊游,你們可以去找校長申請,誰也沒有剝奪你們這項權利?。 甭犖疫@樣說,他們愣住了:“我們有給校長提要求的權利嗎?”此時,我不著急,等待著孩子們突破自己原有思維的殼。果然,他們說:“是啊,我們有權站在校長面前表達自己的心
愿啊?!?/p>
那一刻,孩子們的神情煞是興奮。但有了意識不一定馬上就有行動,將意識轉化為行動還需一個過程。果然,關于談判代表的人選,他們又開始相互推諉。坐在校長面前,和校長面對面地“談判”,這確實是件需要勇氣的事。好在經(jīng)過一番鼓勵和思想斗爭,還是有人站了起來。其實,當?shù)谝粋€人站出來時,困難就已經(jīng)解決了一大半。果然,第一個同學站起來后,接二連三又有幾個同學站了起來。
前去談判的代表已經(jīng)產生,但此時,他們還只是一個勇者,老師有責任讓他們成為一個智者。于是,我提醒他們:和校長談判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他們要準備好充分說服校長的理由;并且還要猜測校長會提出什么不同意見,提前準備好如何辯駁。這也需要“知己知彼”。說完這些,我離開教室。我相信,接下來的場景肯定很熱烈,這個時候,我的任何一句話都是多余的,該他們思考的就讓他們思考吧。
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我看到學生代表往辦公樓方向走去,那一刻,他們的背似乎挺得很直很直!
回來后,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我匯報。他們說校長態(tài)度很好,第一步就是讓他們陳述參加郊游的理由,他們早已準備了四條:第一,學校應該平等待人,每個年級都有郊游的權利,不能厚此薄彼,隨意剝奪;第二,“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緊張的初三學習生活更需要活動釋放壓力;第三,面臨畢業(yè),大家更需要這次活動給初中生活留下美好回憶;第四,通過活動,他們能更多更全面地發(fā)現(xiàn)同學的優(yōu)點……
校長很開明,同意了孩子們的要求。周末,初三年級所有同學雄赳赳氣昂昂走在郊游隊伍的最前面。是的,他們應該高興,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爭取來的機會,這是他們和校長“談判”的結果。其實,在我眼里,“談判”的最終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敢于坐在校長對面,以平等的身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爭取自己的權益。
組建“智囊團”:讓智慧凸顯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外表和不同的內里。但,大班額的班級往往會單向度地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行動,這勢必會壓抑部分孩子的個性,讓部分孩子處于班級的邊緣,以至于在班級中找不到歸屬感、安全感和成就感。那么,怎么才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展示自己,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成長的喜悅呢?思考一番,我決定在班內組建和班委會平行并列的另一套服務機構:“智囊團”。
所謂“智囊團”,當然是由在某方面特別有智慧、特別擅長的人組成的團隊。每周一下午第三節(jié)課,是學校集中大掃除的時間。我班只安排一個小組進行打掃衛(wèi)生,其他學生則是雷打不動地開展活動。學期一開學,班委會就會將本學期擬開展的活動排列出來,學生就可根據(jù)特長和愛好相應地組建“智囊團”了。例如,本學期要開展象棋、排球、歌詠等比賽,那就組建相應的“象棋比賽智囊團”“排球比賽智囊團”“歌詠比賽智囊團”,在這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就可以大顯身手了。
“智囊團”成員多則5人,少則3人,根據(jù)特長自愿結組,靈活組成,活動結束后自動解散?;顒忧埃蓡T要從活動的構思、程序安排、道具準備、評比細節(jié)、結果獎勵等方面策劃出整體方案。例如,班級組織排球比賽,“排球比賽智囊團”就要從比賽的時間、地點、比賽形式、最后的評獎方式等方面進行合理安排和協(xié)調。組織這些活動,最后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囊團”成員在策劃過程中成為全體學生矚目的焦點,他們是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真正履行職責,通過策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收獲到特殊的尊嚴,感受到特別的快樂。
那次,學校要組織歌詠比賽。幾個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組建了“歌詠比賽智囊團”,他們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選擇了歌曲《黃種人》。說真話,我是個“音樂盲”,但這并不重要,因為所有的細節(jié)都是“智囊團”策劃的。
接到任務后,“智囊團”先帶領全班同學把音調唱準;唱準音調后,他們又把歌曲分成幾個聲部,開始分聲部輪唱。果然,這比開始時單純的齊唱有韻味多了,如果說齊唱只是唱準,那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是唱好了。唱好歌曲后,他們又開始排列隊列隊形:入場時是四路縱隊,但進場后喊幾個口號、稍微變動幾個人,從四路縱隊變成“人”字形,跟“黃種人”中的“人”字相吻合……
看著這些,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感覺排練已經(jīng)很成功,這已經(jīng)是唱得很有創(chuàng)意了。在我眼里,能夠唱準、唱好、唱得有創(chuàng)意也就很不錯了。但沒想到,“智囊團”不僅僅滿足于此,他們的策劃細節(jié)才剛剛開始。后來,“智囊團”成員詢問我是否可以為這次活動重新制作一個橫幅,理由是我們的班訓橫幅已經(jīng)在活動中拉過多次,缺乏新意。我沒有答應,告訴她為一次比賽去做橫幅不值得,但孩子很固執(zhí),理由是這也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天,她固執(zhí)著她的固執(zhí),因為別的“智囊團”策劃的活動摘取的都是桂冠,她們也要力爭;我固執(zhí)著我的固執(zhí),因為在我眼里,唱歌比的就是唱。就這樣,我們兩個僵持著,后來我還是妥協(xié)了,但我聲明我能接受的情況是她們在原來的橫幅上進行改進,并且事后能恢復原狀。
說實話,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敷衍,因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在原來的橫幅上整合出一個新的橫幅而又不影響事后恢復原樣。沒想到,我完全低估了他們。第三天,他們真的整合出一個新的條幅:用不干膠紙裁成了“2008,北京奧運”幾個大字,粘貼在原來條幅的反面。他們說:入場時由一位同學悄悄攜帶進場,合適的時候由兩位同學瞬間舉起,給觀眾“從天而降、耳目一新”的感覺,至于事后的恢復也很簡單,只要把不干膠紙慢慢撕掉即可。好一個智慧的策劃!
比賽時,果然不出所料,當我們班的隊伍出現(xiàn)時,當隊形變化時,當“2008,北京奧運”的橫幅拉起時,當我們依次舉起“中國人”“黃種人”的標牌時,下面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告訴孩子,他有說“不”的權利;告訴孩子,他有展示自我的權利……成長,就是讓孩子能成為獨特的自己。正如夏昆老師所說:“鐵就是鐵,為什么一定要把它變成鋼?除了鋼和鐵外,還有金、銀、銅、錫、鉛,只要他們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這世界就會更精彩?!笔堑模鳛橐幻處?,一定要努力讓孩子成為獨特的自己。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